打造县域绿色崛起增长极

2017-06-19 09:08勾凤诚
群众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邮走廊旅游

勾凤诚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代表团将“推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作为议案提交。

根据规划,高邮80%的乡镇(园区)、65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纳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范围,是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核心板块。我们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识,与沿线城市合力将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成为清水走廊、安全走廊、绿色走廊,不断彰显高邮发展新优势、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打造绿色崛起增长极。

以大担当共建生态走廊

2002年,高邮创成“国家生态示范区”;2009年,创成“省园林城市”;2014年,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市”;2017年,入选“2016创建生态文明标杆城市”。可以说,生态是高邮的底色、靓丽的名片,也是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前后,我市规划了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十百千万”工程。一是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启动建设10个生态中心,大力实施“111”公园体系,即每个乡镇、每个城市社区、每个村分别建成1个公园,维护南水北调输水廊道生态环境,辐射带动全市生态建设。二是围绕62.9公里湖西环湖大堤、44.1公里运河西堤,打造“市民运动休闲、游客观光体验、城湖河林相映”的百里湖堤运动风光带,力争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三是坚持市、镇、村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河长制责任,整治境内3000多条河道沟渠,努力将其打造成流动的风景。四是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土十条”“水十条”,积极实施万亩土壤、湖面生态种养工程。今年,我市排定了43个项目,预计总投资50亿元。通过逐一明确建设内容、责任单位,实施项目化推进,确保“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推动生态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以大攻坚回应生态关切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结合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和“263”专项行动,我市坚持铁腕治理、综合施策,以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回应群众关切。一是打好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实施高邮湖“三退三还”(退耕、退渔、退养,還林、还湖、还湿地)工程,每年还湖面积不少于1万亩,年内全部清除高邮湖(高邮境内)内无证养殖,争取高邮湖水质较好湖泊保护工程列入国家计划。逐步关停高邮湖、南水北调清水通道两侧的船厂、码头、搅拌站,年内到位13家。二是打好畜禽养殖治理攻坚战。全面完成摸底工作,年内关闭搬迁“禁养区”内110家畜禽养殖场(点)。三是打好落后产能治理攻坚战。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年内关闭搬迁15家企业,其它企业2018年淘汰到位。四是打好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巩固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农村垃圾综合处理体系,开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试点。加快日处理700吨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PPP项目建设,确保年内竣工、2018年投入运行。

以大旅游促进生态富民

旅游业是高邮永久性基本产业,也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树立“城市即旅游、全域即景区”的理念,坚持“文化为魂、水景为骨、产业为媒、生态为纲”,注重发挥“旅游+”的无穷潜力,努力将高邮打造成融“公园城市、水韵城市、宜居城市、人文城市”于一体的运河明珠。一是“四城同创”补短板。去年,高邮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今年,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进入公示阶段,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进入攻坚阶段、年内接受测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绿化、美化、整洁化和路边、河边、村边“三化三边”专项行动,打造优美环境。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建成市博物馆、当铺博物馆、集邮家博物馆、非遗文化展示馆、汪曾祺纪念馆和龙虬庄遗址公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文化博览城和文化体育中心。抢抓连淮扬镇铁路即将开通契机,加快客运枢纽及连接线建设,完善便捷路网体系,逐步为人们提供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二是“串点成线”创特色。高邮历史遗存较多,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世界文化遗产点2处。加之独特的自然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名特优农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但是,距离旅游综合目的地还有差距。我市通过成立文旅集团,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并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全力构建“一轴一街两带四区多点”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一轴: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轴;一街:古韵民俗风情十里长街;两带:湖堤风光带、盐河风光带;四区:温泉养生度假区、古镇文化体验区、遗址文化探寻区、宗教文化体验区;多点:遍布城乡的众多景点)。三是“产业融合”促富民。深化与一产融合,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菱塘回乡风情、界首芦荡渔乡等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深化与二产融合,发展工业旅游、特色商品制造。深化与三产融合,提升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赛、高邮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多种复合型新业态。

以大转换提升生态文明

省委书记李强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就是要把生态作为苏北发展的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摆在首要的位置,着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李强书记的讲话,对于地处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的高邮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落实好这一要求,必须转换发展思路,转换发展动能,强化生态立市,严守生态底线,从而实现生态、发展双轮驱动。一是突出因地制宜,推动镇村特色发展。坚决不走同质竞争的“套路”、低质增长的“老路”、牺牲环境的“弯路”。看得准的,抢抓机遇、大干快上;摸不透的,充分调研、科学论证,谋定而后动;一时不具备条件的,学会坚守,为未来攒足后劲。今年以来,各乡镇、园区深入谋划特色发展,编制了多规合一规划图、产业发展表、镇村建设表和公共服务表。二是突出重点载体,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在实施两轮大规模乡镇区划调整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中心市区的首位度和重点中心镇的集聚度。完善项目“飞地”政策,鼓励各地将不具备配套条件的项目落户重点园区,将有关项目落户特色园区,推动园区做大做强。制定实施促进东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成立专业投资发展公司帮助薄弱乡镇建设标准化厂房、公共服务平台,缩小镇域之间差距。实施“356”行动计划,打造企业“百亿航母、十亿方阵”,力争“十三五”期间培育百亿元企业2家、50~100亿元企业3~5家、10~50亿元企业20家以上。三是突出增量培育,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实施“4010”产业项目工程,即每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开展精准招商,推行项目审批代办帮办,抓好“放管服”改革,不断增加有效投资。严格实施环评、能评和资源保护制度,坚持有污染的项目一个不要、没有质量和效益的项目一个不要,不达标的新、改、扩建项目一律不批。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大力推行先租后让、短期出让等弹性供地方式,积极处置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四是突出创新驱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秦邮人才集聚计划”“秦邮英才培育计划”“企业家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组织“院士专家高邮行”活动,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8%。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重点建设开发区食品安全产业集聚区和科技创业中心、高新区光电科技孵化器,打造“文游汇”“高邮特色水禽星创天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产业,积极打造卸甲镇苏中循环经济产业园,启动建设龙虬镇环保产业园,重点招引资源回收、再生能源及环保材料项目,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作者系中共高邮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

猜你喜欢
高邮走廊旅游
走廊上的时光
好歌好酒好高邮
走廊上
旅游
看千帆竞渡,数高邮风流
——高邮博物馆精华演绎
高邮风光
江苏高邮鸭集团
在走廊行走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