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

2017-06-20 06:57广东省罗定市太平镇中心小学林小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期
关键词:分数效率交流

广东省罗定市太平镇中心小学 林小梅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谐发展。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略谈几点自己的建议。

一、了解学生,因人而教,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因人而教。

1.了解学生个性

许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教师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的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其学习之兴趣,增强其竞争之意识。

2.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往往要参与其中,用已有的旧知学习新知,不仅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还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3.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精心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与新课有关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小组学习辅导和个别指导,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二、借助媒体,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借助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学《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估计百米短跑有多长,推算几个百米是1千米?课件演示公路上车辆经过1千米路面上里程碑的过程,还可以演示200米操场跑道,跑几圈就是1千米?也可以让学生回忆经常走的路从哪儿到哪儿大致有1千米。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板书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乐学,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想方设法,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实现,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来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能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的大小,如果教师还用以往的教法一味地讲解道理,学生很难学懂。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首先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分别分出它们的和并涂上颜色,然后将两张纸进行比较,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和的大小了。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事半功倍吗?

2.自主探究

在新课标里,探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创设有效的探究场地,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情况下,应该设计行之有效的探究场地,使学生在探究中拓展思维获取知识。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这时教师就说:照这样看来,分子分母只能同时乘或除以0除外的自然数,分数的大小才会不变,是这样吗?还有其他情况吗?

学生思考会质疑: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小数行吗?

教师说:好,以小组为单位,验证。

不久,同学们就会纷纷举手。

这时教师提问:那怎样说才能更完整呢?……

难道这样的探究活动不正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的能力吗?

3.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在课堂上发给每个小组大小不同的长、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用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来研究长、正方形的边角特点。在各小组动手测量记录、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归纳板书。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习的乐趣,还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效率不是很好吗?

四、精选练习,有效训练,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练习既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及时的课堂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但课堂练习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要“适当”。怎样才算是“适当” 呢?从提高课堂效率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力求“精而少”。实践证明,过多的练习、特别是大量机械性的练习是不科学的,它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巩固学习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编练习题,并有计划地让学生练习,练在点子上,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不必在已学过的非常繁琐的计算上费功夫了,这样就能在乐学的过程中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全面了解学生,因人而教;借助媒体,激发兴趣;想方设法,优化课堂;精选练习,有效训练。让师生共同在40分钟的课堂上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勤教好学。这样,就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分数效率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