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教育的脚步

2017-06-20 00:15薛文平
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功利生命过程

薛文平

通常,我们要耐心地等待一个人的成长: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在这个过程中,被教育者需要教育者针对具体的人给予帮助——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所以也许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边界意识,同时还有乐观的态度、积极的行动能力。

现在,人们需要给自己的教育生活找寻一个生命的原点、一个思想的源头、一个美好的上游,让自己有清醒的头脑和从容的心情,去面对那些可能熟悉得厌倦了的教育场景和各种意料之外的教育事件。人们更需要把自己从时下“效率至上”的机械運转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困顿中解放出来,进入“慢”的教育情境中,恢复教育本来的“慢”性。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生命化教育课题的一个重要理念,它也是直接针对当下中国中小学教育与教育改革的弊端提出来的。目前,功利化的教育以及家长、社会、政府对“高分”的竭力推崇使学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解不开的名校情结和受制于高考指挥棒的追逐高分的应试教育可以给人带来诸多的功利,这种功利教育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产生孤独症、学习焦虑症、感觉综合失调症等心理问题,甚至体质也在变差。如今,师与生的身心健康均已成为严重的教育问题。而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旦学生成为考分的富翁、情感的乞丐,应试的强者、精神的弱者,教师就只能日趋依靠规训、惩戒或者利诱来维持教学,那么就会离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适合未来长久发展的人” 和“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越来越远。

“让真的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打到心灵深处”。(陶行知语)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学生在和同伴、老师的交往中能体会到快乐,有自己施展才华的领域,个性特长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需要放慢教育的脚步。

教育是一个“慢活儿”“细活儿”,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淀,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是对知识的热情、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以及更乐观的生活态度。

我们知道即使是知识的获得,通常也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有时候我们简直就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我们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保护和帮助孩子的成长呢?其实,教育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成长过程。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功利生命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请不要将高尚行为蒙上功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