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017-06-20 17:45王功生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师应分类笔者

王功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创设情境,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努力创造质疑情境,或以故事引入,或以悬念激趣,或以问题探究等,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设问、质疑,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时,教师应允许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地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组内成员应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只有这样,每位学生才能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发挥小组学习的最大效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笔者运用了启发式教学。上课开始,笔者就问:“同学们,根据生活实际,我们见过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齐声回答:“都是圆形的。”因势利导,笔者马上又追问:“为什么车轮不能是長方形、正方形或者其他形状,而都是圆形的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的好奇心顿时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互相讨论、争辩、试验,最后得出答案:“圆形的车轮能够保持车子走得平稳,人们坐在车里才会感觉舒服。”又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提问:“能被2或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学生都能轻松回答出来,笔者继续追问:“能被3整除的数也有类似的特征吗?”有的学生认为:“个位数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笔者举出23、29、56等数,它们均不能被3整除,于是推翻了学生的猜想。此时,学生们心中产生了大大的疑问,求知欲被调动起来。笔者顺势列举出135能被3整除,但调换各位数上的数字后,531、315、513、351等能否被3整除,让小组展开讨论,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探寻问题结果,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选择内容,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提出一个有价值、可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核心因素。小组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教师必须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出发,选择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如在教学《分类》时,笔者让每位学生把文具盒里的铅笔拿出来,摆放在桌子上。然后,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先进行组内观察,再开展小组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同一类的铅笔放在一起。分类结束之后,小组汇报如何分类的,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想到几种分类方法等。小组合作打开了学生的思路,由一个点子引发出了更多的好点子。经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竟然找出了十几种不同的分法,结果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三、答疑解惑,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合作交流的结果展示是一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应该把大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展示自己发现的成果。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应归纳、整理已经学过并懂得的知识,准备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逐项列出尚未理解的知识,以待与他人合作解决。教师必须全程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合作交流结果展示后,教师可以随机指定一个小组发言,其他小组则对上述汇报做出评定,并提出本小组的补充意见或更正意见。同时,教师应注意是否有小组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全班学生自由质疑的机会。当学生不能解疑时,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或讲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引导,允许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地论述,通过自主探索出结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地探索、尝试、研究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这朵课程改革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以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赞贤小学)

猜你喜欢
教师应分类笔者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