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2017-06-20 21:31宋育德马勇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思路经济发展新常态

宋育德+马勇

摘要: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发展的新逻辑,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增速由高速转入中高速增长。本文将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寻求解决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困境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发展;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1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十多年里,制造业、房地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这几个领域都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其中: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部分制造业如钢铁行业甚至产能过剩;房地产业除部分城市外,绝大多数都处于去库存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受前期金融危机投资刺激影响,政府债务率制约了其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新常态”阶段。

一、新常态中国经济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正处于十三五时期,那么对于刚刚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来说,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既是建成小康社会对经济稳定增长的要求,也是实现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一些新目标的要求。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保持经济增长的要求

十三五时期,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的经济增长提出了新的要求,目标是振奋人心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比较粗放,创新能力还未展现,且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还相当严重。二是企业效益不断下滑,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三是发展越来越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日趋紧张,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根据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中国的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机遇期。一方面,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还具有广阔的空间,尽管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相对较高,但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作为四化同步的三个方面,对当前经济增长还有较大的空间,尤其是我国的农业还存在很大的短板,在新常态阶段,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依然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上述表明,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经济增长是必要前提。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目标的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化程度显著提高;四是生态环境总体改善;五是制度创新。其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一个目标,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保持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的前提。但是当前,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巨变,各种矛盾逐步显现。为完成顺利完成上述目标,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既是顺应时代背景,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路径。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思路

经济新常态下,只有摆脱思维惯性和依赖,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从经济下行压力、结构调整阵痛、发展动能转换等困境中走出来。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发展新思路:

(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实施供给侧改革

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增速下降,从2010年的增幅10.6%回落到2016年的6.7%,即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呈现下降趋势,工业企业利润下降明显,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金融领域风险增多等。经济下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风险,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供需结构不平衡引起的,有效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从需求侧来看,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其对日常的衣食住行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改变,朝着多样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人们对旅游、教育、养老等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从供给侧来看,一方面,传统的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高品质和个性化的一些服务性产品供给不足。这表明供给侧的调整赶不上需求侧的变化,当前就必须将经济发展的重心从需求向供给侧调整,更加注重用改革的方式办法来解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二)面对结构调整阵痛,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与过去相比,传统产业的发展已进入瓶颈阶段,规模效应已不再显现,通过大兴大建扩大规模的方式已不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当前,传统产业急切需要转变发展模式,从“大规模”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推动产业迈进中高端发展水平。产业发展要“上台阶”,其核心是要通过提升该产业价值链、产品附加值来实现。应从生产、安装、组合、安装等低端价值链向研发、设计、标准、品牌、供应链管理等中高端环节转型升级,朝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中高端消费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先进智能制造装备方向转变。产业发展“上台阶”,其关键是要实现生产资源优化再配置。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是指盘活过剩产能,尤其是“僵尸企业”、招商引资注册型企业等形成的闲置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资源,使之从低效供给领域调整到高效供给领域。采取果断的结构调整措施,实现去产能、去库存,有助于更好地改变工业品价格持续回落和企业利润下滑的状态,促进市场预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增强小微企业调整结构的信心,克服阵痛迈向中高端。

(三)面对发展动能转换,营造创业创新氛围

借助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进而实现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当前最重要的是打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个人,我们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千千万万企业和个人激发创新活力,关键是以少数企业和个人带动大多数,努力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实践表明,创新氛围比创新资源显得更为更重要。与氛围相比,大多数资源是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如果缺乏创新氛围这个前提,资源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之,一旦有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创新资源就会主动地汇聚,创新潜力就会充分迸发出来,并转化为强大的经济发展动能。另外,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也需要严格的知识产权相关的法规保护,透明的商业交易规则来约束,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来维护,完善的科技成果市场化机制来激励,发达的创投、风投、众筹等金融新业态来支持,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来支撑等。

参考文献:

[1]章泽武,陈祥友.新常态下广州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探求,2015(6):29-37.

[2]陈聚伟,新常态下2015年中国金融风险解读思考——基于媒体[J].经济研究导刊,2015(13):136-137.

[3]王一鸣.新常态下经济工作应有新思路[J].理论导报,2016(4).

猜你喜欢
新思路经济发展新常态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
这五年,我们共同走过——新思路 新作为 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