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中小学开始

2017-06-20 14:45杨乘骐
职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中生职业家长

杨乘骐

不久前,北大精神科医生徐凯文博士在题为“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演讲中提出个新名词一一“空心病”。他说,北大一年级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有30.4%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徐凯文说,这些学生都非常优秀,或者说他们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我不知道我是谁,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我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徐凯文所说的“空心病”当然不仅仅存在于北大新生中,它在很多学校新生中普遍存在。“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属于典型的青春期迷茫,造成这种迷茫的原因很多,但对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来说,专业选择、职业方向上的迷茫在“空心病”病因中占有很大比重。

“空心病”的病因之一是对专业不满意

患“空心病”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十几年的学习都是为了考个好分数,做个好学生,但对自己的兴趣所在、想学什么专业、想从事什么职业、人生的方向在哪里,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填报志愿时大多是听从父母安排,等真正进入这个专业学习,才发现提不起兴趣,于是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

一项针对全国31个地区、175所普通高校、47000余名2007级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专业满意度不高,许多学生期望转专业。这项调查显示,在对就读专业“未达到满意”的22437名学生中,有27.06%的人打算转专业,还有8.48%的人打算转学或重新参加高考,同时改变主修领域。这两项加起来,对专业不满意并打算转专业的比例超过35%。事实上,这还没有全面反映当前我国大学生对转专业的期待,因为有部分学生因为转专业的诸多限制而打消了转专业的念头。

近年来,一些知名大学如北大、清华在满足学生转专业方面做出巨大努力,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转专业的需要,但这样的学校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校还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一项关于硕士研究生报考原因的调查表明,40%以上大学生考研动机是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想通过考研进入喜欢的专业。

为什么这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并非学生自己选择,而是家长的安排。家长为孩子选专业,往往有追逐热门专业、高薪职业、追求名校、盲目攀比的特点,这从20年来历届高考状元的专业选择可见一斑。高考状元作为全国各省份得分最高的考生,在学校、专业选择上有优先权,他们选择的专业,是当今中国大学最热门、最具竞争力的专业。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统计了1977~2015年中国大陆各省份高考状元所选专业的情况,排名前十的专业是:经济学、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法律、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大元培班、建筑学、物理学、自动化。这些专业的特点是好就业、薪酬高、就业后薪酬增长快。高考状元过度追逐热门赚钱专业有其社會根源,热门专业往往意味着好前程、高收入,而相对冷门、学业艰苦、未来职业薪酬较低的专业较少有状元问津,比如地质工程、农业。

但是,社会公认的热门专业、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家长心目中有“钱”途的专业,学生就喜欢、就适合吗?

事实并非如此。北大一位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他招生时,当年的某省份高考文科状元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是历史,但状元的家长通过分析性价比,认为上光华管理学院“最值”。状元在光华管理学院学了几年后,还是不忘初心,最后通过考研学了喜欢的历史专业。另一个例子就是大家熟知的北大生命科学系大二学生周浩放弃无数人羡慕的北大学子桂冠,转至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他喜欢、擅长的数控技术。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严重缺失

现实表明,许多学生对所学专业存在很大盲目性,究其原因是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学校、家庭在引导学生了解专业、职业特点,找寻自己专业兴趣方面做得很不够。

目前,各高校普遍设立了职业指导中心,开设了职业指导课或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大学生规划人生,认清自己,发挥个人潜质和优势。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如上所述,如果到了大学阶段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果学生此时才意识到选错了专业,那么,无论是转专业给自己和学校造成的麻烦,还是无法转专业退学重考或通过考研转专业,都会造成社会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从中小学抓起。中小学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工作状态,需要进行的知识储备、掌握的技术技能,体验这些职业的酸甜苦辣,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与理想职业的匹配情况,从而为未来报考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做好准备。

但遗憾的是,我国青少年在初高中阶段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比例很低,更不用说小学阶段了。

几年前,一项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美国艾迪资源系统公司、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和韩国青少年开发院联合进行的“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表明,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美、日、韩相比还比较落后,存在严重缺失。

一是严重缺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设计。我国仅有30%以下的高中生在学校接受过职业指导,日、韩、美的这一比例分别为73.2%、72.3%、68.8%。

二是严重缺失职业学习或体验活动。我国高中生大多以高考为主要目标,仅有30%参与过职业学习或体验活动。

三是严重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美、日、韩对高中生的职业指导,70%以上由专业教师承担,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承担辅助工作,而我国只有25%由专职教师承担,由班主任承担的占70%以上。

四是严重缺乏职业准备和规划意识。调查表明,我国高中生对自身能力和特点有明确了解,但缺乏职业准备,对就业信息没兴趣,原因是我国高中生缺乏自我成长的规划意识,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把高考作为唯一出路,只想考上大学,至于考上大学以后干什么,或者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十分迷惘。

五是严重缺乏家庭职业启蒙教育。高中生普遍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未来职业选择影响最大。然而,调查发现,我国父母与高中生谈论最多的是目前的成绩(42.0%),而谈论兴趣和能力倾向(34.0%)、毕业去向(32.2%)、未来工作(30.7%)、生活方式(26.1%)、专业选择(26.0%)的比例相对较低。

应尽早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使学生对职业、专业缺乏了解,将选择权交给父母,这是导致高达35%以上的大学生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原因,也是许多大学新生患“空心病”的原因之一。

因此,学校、家庭在中小学阶段就应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他们尽早了解各种职业,审视自身特点,从而自主进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专业。

第一,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业绩的考核要更加全面。要从只考核升学率,转变为考核学校是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其中要将学生对职业的认知、自身才能与理想职业的匹配度、他们的幸福感、存在感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眼下,考核学校最重要的指标是升学率,在这个指挥棒下,学校没有关心学生职业去向、幸福感、存在感的动力,甚至有些学校还会误导学生,只要考上985、211、一本大學,上什么专业无所谓,因为对学校来说,学生考上985、211、一本大学的人数最重要。所以,要让学校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就要转变对学校的要求和考核指标。

第二,在中小学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工作状态、所需知识技术技能、适合这一职业的工作人员的性格特点。学是为了用,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而不是仅仅把学生输送到上一级学校就完成任务。鉴于我国70%以上的高中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中、小学阶段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学校更是寥寥无几,与此同时,面对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大学生至少在30%以上的现实,应当由教育部门主导,由教材编写部门统一编写教材,在中小学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第三,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学校应加强与各种不同类型单位的联系,为学生创造进行职业体验的条件。平时经常组织学生去不同单位参观,寒暑假安排学生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职业从业者的工作情况、工作人员的甜酸苦辣。目前,学生进了学校,就像进了象牙塔,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只刷练习题,至于职业体验、职业规划,反正和成绩无关,一律不关心。他们对很多专业、职业都处于想象之中,等到真的学了这个专业,或从事了这一职业,才发现跟自己想象的情况有很大差距。

第四,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职教师。目前,许多大城市的部分中学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不正规、不系统,教师多为班主任或其他教师兼任,因为是兼职,这些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职业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他们上课的方式,只是蜻蜓点水地介绍一些职业的特点、请家长志愿者到学校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带学生到一些单位参观,这些教育,还处在浅层次,因而,不能给学生提供准确的职业指导。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急需向教师专业化、教学系统化、内容全面化、指导个性化方向发展。

第五,家庭要重视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家长要关心孩子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职业方向、能力性格与职业匹配情况,经常向孩子介绍不同职业的情况,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了解职业特点,从而确定自己的专业选择、职业方向。

第六,家校配合,共同进行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一些学校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由于家校之间沟通不畅,家长对学校的指导不甚了解,在配合学校工作共同发力、与孩子有效沟通、适时引导等方面作用十分有限,家校教育未能形成合力。学校应向家长通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计划,使家长能及时了解进展情况、适时配合学校工作。家长也应经常与学校各科教师、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学科特长、性格特点,尽早为孩子自主进行职业定位、专业选择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高中生职业家长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