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校联动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017-06-20 19:29于晓燕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家校联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于晓燕

【摘 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加强家校联动,整合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与学校一起合力育人。

【关键词】九零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校联动

一、当前大学生特点分析

当前,九零后学生已经在我国高校里面占主体,他们一出生就被贴上各种标签,“玩的酷靠得住”是他们这一代的共同特点。

1.九零后大学生思想情绪易受影响,理想和信仰缺乏

九零后的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理想和信仰,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被外在因素影响。他们上大学前有着较重的课业负担,对于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力度明显不足,这也是目前大学提倡德育教育的原因。大多数九零后大学生对于我国历史、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及了解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上,学过考过就忘记了,很多的知识都是一知半解,很难说上是理解深刻,而且他们对我国国情的不关心、不了解、不关注,相反的更过的关注娱乐、体育以及社会新闻。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很多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获得,九零后对互联网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他们花费在虚拟网络上的时间往往大于他们与身边家人、朋友、同学相处的时间,对于网络上的信息难以区分对错,思想情绪很容易被不良信息引导,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这也是没有理想信仰支撑的原因。

2.九零后大学生功利心较强,责任感缺失

当科技的力量、市场的强势集合在一起后,给人们一种紧张、忙碌的压迫感,趋势着人们加快脚步,都没办法停下来回眸历史、思考人生,特别是大学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九零后大学生在这个大背景下,过早的接触到市场法则,往往被社会的阴暗面和不良风气现象影响着,他们的观念变得更加现实,更加的急功近利。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日趋淡漠,令人堪忧,他们无法自觉的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无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往往在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时,一部分九零后大学生会思前想后,最后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他们认为在现实社会里只有想尽办法争取自己个人利益得以实现才是硬道理,才是最实际的,所以很多学生为了实践加分才会参加社团、班级活动;为了考试通过就作弊、学术造假;为了成功竞选学生干部就会请客吃饭进行拉票;为了毕业能找份理想的工作,很早就加入考证大军,认为多获一些资格证书会更加实际些。这也是自我责任感的缺失。正因为他们过多的关注自我的成长,往往忽略身边的人和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特别是对于父母,只懂得一味的索取,不懂得孝顺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对于家庭责任感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缺少实际行动。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联系

人一生受的教育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核心,是强制性、系统性教育;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延伸。

1.家庭教育的内涵及现状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赵忠心在《家庭教育》中指出: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是狭义的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在家庭里,不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是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孩子心中的影响深远,所以说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奠基作用,同时家庭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基础性、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同时还有局限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主要靠长辈来进行经验教育,但是每个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方法、价值观念都是不一样的,所展现出来的家庭教育成果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九零后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宠爱、放任纵容,这往往使学生在个性发展时容易出现缺陷。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有较高的素质,那么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就会具有一定的方式方法,但是从我国来看,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绝大多数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强加于子女身上,按照自己的想法为他们做好人生选择,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没有主见,随波逐流,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容易迷失,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即使这种教育方法不对,但是家长们却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最应该接受教育的首先是家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应该是思想的强加和经验的传递,更应该是对子女有更加全面、系统的教育,家长应该具备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会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只有将家庭教育建立在家长与子女的有效沟通上,才能为学校教育提供支持。

2.学校教育的内涵及现状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一提到“教育”,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确实,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场所。著名的教育学家麦克尔·拉特认为;“教学效果高效的学校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技能,培养他们社会礼仪,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且使学生在达到义务教育所规定年龄之后,仍然能接受教育,以确保获得就业所需的技能。”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师资队伍、不同的教学设施、不同的教学环境,所以不同的学校的教育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参差不齐。学校教育具有自觉性、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的特性,然而这些特性的前提是强制性,强制性主要表现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这就会容易培育出“读死书、死读书”的学生,所以这就需要家庭教育相结合。九零后处于信息时代,很多知识都会从网上获得,所以有的家长有的学生认为在家里也可以学习,不再需要学校,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学校教育有着自身的不可替代性,网络上虽然有很多的学习资料,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涉猎面很广,但是由于学的多学的杂很难有所专攻,也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学校接受教育,不僅仅是课堂上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来说更为重要的道德、身体、审美、劳动等方面教育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被重视。所以社会教育是人一生教育中最核心的教育。

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家庭教育再好,没有学校教育做理论支撑也仅仅只是家长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样的,学校教育再好,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说二者缺一不可。学校教育的地位决定了其在所有教育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但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着自身的局限性,特别是目前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应该互相支持和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撑。

三、家校联动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针对九零后大学生的特点,在高校中搭建家校联动平台目的是通过学校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育人。

1.家长和辅导员保持联系,有利于信息的共享,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美国范德格里夫特和格林在《对家长参与的再思考》中曾指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涵义不固定的概念,人们最普遍看法是,家长积极地参与学校主办的活动,如家长会议等。这种理念包含两要点:(1)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财力、精力、感情给予支持;(2)家长在支持过程中是积极的并要有实际行动。从第一点来看,我国大部分家长都可以做到财力上的支持,对于第二点中有积极的实际行动上,大部分家长是做不到的,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家长仍然认为学校教育是独立的,“家庭配合学校”的观念仍然比较牢固,并没有明确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九零后学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喜欢彰显个性,希望独立却经济上要依赖父母,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信息却又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误导等等,这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新的压力,特别是新生入学后,通过查阅档案来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和动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性格特点往往是片面的,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更容易获得全面详细的一手资料,了解到学生的综合信息,方便辅导员有针对性的做工作,因材施教。对于家长来说,加强和高校辅导员的联系,互通信息,可以及时了解到子女在校期间的学生、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可以增进与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可以有针对性的给以鼓励和支持。

2.家长直接参与高校工作,有利于形成统一的育人理念,加强学生的全面管理。

家长对自己子女大学生活的了解往往较少,有的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把育人的任务完全交给学校,很多家长对子女进入大学生活后就采取放养的形式,往往会根据期末学校寄送的成绩单来片面的评价子女的大学生活。特别是独生子女现在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主力军,家长溺爱子女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许多新入学的大学生难以适应集体生活,这看似是学生的问题,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家长和家庭,可见,转变家长对子女的培养意识势在必行。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理念能够极大促进行动的开展。基于此,辅导员有必要在合适的时机与家长进行正面沟通,运用自身掌握的科学的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子女培养意识,形成统一的育人理念,共同分析子女的生活、学习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帮助其全面发展,促使其成长、成才、成功。

3.“学校—家庭”紧密结合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育人。

按照教育部24号令的要求,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应该达到1:200,可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和高中班主任的工作相差甚远,再加上高校的扩招,辅导员带班数量优势增加,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生的培养质量就很难有所保证,因此,高校辅导员责任重大。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对九零后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大学生家庭社会地位的差异和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使家庭教育方式千差万别,同时家庭教育受地域、知识体系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其在大学阶段的权威性有所下降,然而,高校教育的正规化和制度化也容易导致模式僵化和机械化,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缺乏与社会和家庭的互动,因此,家庭教育需与高校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各要素间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搭建家校联动培养模式,发挥“学校一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共同制定学生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策略等,最大程度地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四、结语

九零后学生的独特性,再加上每个家庭的家庭背景、家长受教育程度、家长的教育理念各不相同,导致教育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家校联动是实现家庭、学校教育间联系的公共平台,是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提保障。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建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相信通过家校共联动,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家庭与学校合力,各有专攻,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

猜你喜欢
家校联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