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教授中汤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痰热内闭心包证20例的效果分析

2017-06-20 21:58周正国汪莉曲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6期

周正国+汪莉+曲芳

【摘要】 目的 总结李铁教授中汤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痰热内闭心包证20例的效果分析。方法 40例出血性中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李铁教授中药汤联合甘露醇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 高于对照组的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李铁教授中汤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痰热内闭心包证患者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出血性中风;通腑泄热;养阴和胃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6.089

国家级名老中医李铁教授善治内科疑难、危重疾病, 如出血性中风痰热内闭心包证患者病情危重, 急性期的治疗成败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 而西医学的治疗仍然停留在脱水剂或手术治疗, 合并感染者多预后不良。中医学对此种疾病不仅在理论上有着深厚的基础, 而且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为进行此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铁教授采用通腑泄热、养阴和胃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今详述其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方证思路及其辨证论治的思想于下, 以飨同道。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016年在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4例, 女26例, 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72.5±10.2)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 血肿量25~55 ml。均于发病后24 h内入院。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20例。

1. 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1996年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证侯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试行)拟定。主症(痰热内闭心包型):偏瘫, 神识昏蒙, 言语謇涩或不语, 偏身感觉异常, 口舌歪斜;次症:头痛, 眩晕, 瞳神变化, 发热、尿赤, 便秘。急性起病, 发病前多有诱因, 常有先兆症状。具备2个主症以上, 或1个主症2个次症, 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

1.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李铁教授中药汤联合甘露醇治疗。中汤药处方:生大黄10~30 g后下, 芒硝10 g后下, 枳实15 g, 厚朴15 g, 瓜蒌15 g, 胆南星15 g, 金银花30 g, 栀子15 g, 生地15 g, 玄参15 g, 白芨15 g, 甘草10 g, 2次/d, 口服或鼻饲;同时给予20%甘露醇100 ml快速静脉滴注, 次数根据出血量调整, 然后逐渐减量。对照组患者给予20%甘露醇100 ml快速静脉滴注, 次数根据出血量调整, 然后逐渐减量。

1. 4 疗效评定标准 依照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0 d评分及评定(分5级)级别。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或以上, 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评分减少46%~89%, 病残程度为1~3;进步: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评分减少或增加<18%;恶化:评分增加≥18%。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中基本痊愈8例, 显著进步7例, 进步2例, 无变化1例, 恶化1例, 死亡1例;对照组中基本痊愈5例, 显著进步3例, 进步2例, 无变化3例, 恶化3例, 死亡4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 高于对照组的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出血性中风属中医“中风”范畴。病位在脑, 与肾肝脾关系密切, 《内经》认为“血苑于上, 使人薄厥”、“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其病因包括风、火、痰、虚、瘀。临床上以痰热、瘀热者居多。故治疗时应以通腑泄热, 健脾化痰, 养阴和胃着手, 将其贯穿于中风治疗之始终。痰瘀去, 腑热清, 经遂畅达, 气血流通, 病自易愈。而李铁教授对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的治疗突破了出血性中风过份依赖脱水剂、抗生素的束缚, 提出“痰热水毒未除为患”病机观, 创立“通腑泄热、开窍醒神、养阴和胃”治疗原则, 弥补了传统平肝潜阳、镇肝熄风法之不足。本方以《伤寒论》中大承气汤为主, 如吴昆《医方考》:“伤寒阳邪入里, 痞、满、燥、实、坚全俱者, 急以此方主之。……此则上中下三焦皆病, 痞、满、燥、实、坚皆全, 故主此方以治之。厚朴苦温以去痞, 枳实苦寒以泄满, 芒硝咸寒以润燥软坚, 大黄苦寒以泄实去热。”辅以瓜蒌、胆南星化痰热;金银花、栀子清三焦邪热;生地、玄参防燥热伤阴, 白芨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 甘草调和诸药。李铁教授临证的十六字原则“守住经方、辨证施治、注重效药、随症加减。”在本证的治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取其不拘泥单一疗法, 因人制宜。以患者为中心, 辩证施治, 多措并举, 以解除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水肿, 神经损伤及各种并发症相互牵制, 影响预后的问题, 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此方剂已经纳入本科临床诊疗规范中, 疗效详实。有专家学者对此展开研究发现, 约有90% 以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患有热结便秘, 治疗该病时需以通腑泄热为宜。而在采用通腑泄热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 可通过加快并促进脑组织的新陈代谢, 降低颅内压, 同時可有效缓解气血逆乱, 风火痰瘀等症[3]。

总之, 李铁教授中汤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痰热内闭心包证患者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38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19(1):5.

[3] 中华神经科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8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