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对联教学的意义

2017-06-20 08:11王国锋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对联思想语文

王国锋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开掘课程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就要善于组织和开掘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各种场合下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多方面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让丰富的语文内涵彰显出来。

对联“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的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是几千年文化史的高级创造积累的特殊成就”(周汝昌)。其内容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民俗和语言艺术,其外形整齐,节奏和谐,具有绘画美、节奏美、建筑美等特点。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对联艺术,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对联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对联所蕴涵的内涵相当丰富,通过对联教学可以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化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通过对联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性情,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帮组学生培养高尚情趣。

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书写对联的习惯,对联既可用于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怀;也可用于寄托理想抱负,表达爱憎感情;還可祝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很多仁人志士更是把对联作为自己明志的载体,将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满腔的热忱用对联展现出来,使其成为不朽杰作,流芳百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借联抒怀,气势磅礴,表现了他磊落的胸襟和无私无畏的品格,体现着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铮铮铁骨,成为他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的写照。“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体现了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提倡“读书不忘救国”的思想,劝勉读书人要以救国为己任,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成为爱国主义的象征。“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以此激励人们不怕挫折,坚定信念,奋发图强。

对联具有极强的艺术概括力和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凝炼、短小、富有哲理与个性见长,对联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千百年来深受中外华人的喜爱,可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重要思想,比如,道法自然、、家国情怀、忧患意识、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以民为本、安民乐民、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诚待人、清廉从政的思想,关于求同存异、和谐相处、居安思危的思想,都在对联的世界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对联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今天,在新课改精神指引下,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对联教学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枯燥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之一变,代之而来的是充满生机的课堂。在词与词组构成的挑战中,学生的思维敏捷程度和思维的发散性往往会让教师惊叹不已。特别是到了相互展示和评价对联成果时,课堂呈现出开放性和探究性,显得更加开放和包容,师生之间进行着智慧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体现着民主和平等,充满着激励和欣赏。

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是无法刻意营造的,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样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对话、参与。

三、对联教学体现着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古人对对联教学是相当重视的,当然这与古代文学的特点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国的古代韵文体裁中如骈文、诗词、铭赋,都要以对联为基础,所以过去的读书人,无不以对对子为基本功。所以对对子已经超越了作诗的范围,发展成了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国学大师陈寅恪曾经说过:对联不仅能体现汉语文的特性,而且具有检测功能。可以检测实词虚词的运用,可以检测平仄声的辨析,可以检测读书的多少,可以检测思想条理(《与刘思雅论国文试题书》)。

结合现代语言教学理论,我们就会发现这是因为对联训练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与现代语言教学的理论不谋而合,人类学习说话、作文都是从独词句到双词句,通过虚词及语法组成句子,形成语段和文章。

可以说对联训练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和表达训练的过程,体现着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我们要善于引来对联教学的活水,认真研究对联教学中蕴含的积极性内核,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源泉。

首先,对对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对对联本身就是一个遣词造句的过程,需要有丰富的词汇和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其次,对对联有助于培养学生恰当运用修辞和把握句子结构的能力。再次,对对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对引导学生阅读古诗文、积累语言素材有积极意义。对对联往往要引用史实、典故、名言,要求学生在阅读方面要大量涉猎,因而对写作有重要帮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对对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对对联的过程中调动大脑积极思考,有利于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创造性和敏捷度。这正与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谋而合。由此可见,加强对联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有益的。

对联创作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思维和语言的训练,是一个充满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知情统一的能力获得的过程。这个过程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对知识积累加工的同时更多的是获得发现词汇丰富内涵的内心愉悦,收获的是创作成功的精神满足。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传承对联文化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让我们与学生在古典诗词里感受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让我们在对联教学中感受学生的创造性,让灵动优美的语言充溢在孩子的心田,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甘泉润泽我们的性灵,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照耀我们前行。

猜你喜欢
对联思想语文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