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建筑个体空间与群体空间的关系协调

2017-06-21 11:22李学伟李景成
中华建设科技 2017年4期

李学伟++李景成

【摘要】建筑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相互统一的,在城市或整体设计中既不能忽略个体的存在去考虑群体,也不能只注重个体局部不去考虑一个整体之中。从总体上把握城市群体空间的功能、形体等问题,更好地避免传统城市空间建设中的局部分析和研究方法带来的缺陷。

【关键词】建筑单体;整体建筑;空间关系

Talk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ding Individual Space and Group Space

Li Xue-wei,Li Jing-cheng

(Four city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SihuiGuangdong526200)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whole of the building is unifi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 city or in the whole design, it can not ignore the existence of the individual to consider the group, nor can it only focus on the individual part does not consider a whole. From the overall grasp of the urban community space function, shape and other issues, to better avoid the traditional urban space construction in the loc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methods to bring the flaws.

【Key words】Building block;Whole building;Spatial relationship

古希臘哲学家亚里十多德提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思想,整体是由个体构成,整体不是个体简单的相加,整体的功能、结构、作用等均不同于其部分的简单的线性总和;个体是组成整体的元素,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性格、功能、特色。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不能忽略个体的存在去谈整体,也不能只注重每个单体而不去考虑它是处在一个整体之中。

系统论中的整体和局部个体的关系,用建筑方面语汇的来表示,可以理解为建筑单体空间和群体建筑空间的关系。

1. 建筑单体空间

(1)建筑单体是建筑群中的一个完整形体,建筑单体就像一首诗、一篇散文,可以集中而明确表达一个主题。对建筑单体的评价往往是从它的造型,色彩、材料以及内部布局能否满足使用要求等来判断。建筑的造型、色彩和质感的处理也是建筑的个性和性格特征的表现,不同类型的建筑表现不同的性格特征。

(2)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朴素雅的武当山紫霄宫(图1)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一座重檐歇山式木结构殿堂。这座抬梁式大木结构的道教建筑中极为罕见,它充分利用了地形落差建在三层高台之上,而这种顺应自然的建筑思想则体现了道家文化的内涵,在四周松柏竹林与奇花异草的相互掩映下,显得宏伟壮观,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受。巍然耸立的杭州六和塔(图2)平面呈八角形,它建于北京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占地888平方

米,塔高60米,外看13层,塔内只有7层,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通过层层有节奏的变化,产生了优美的韵律感,是南宋时期典型的古建筑。金碧辉煌的故宫太和殿(图3、4),始建于1406年,太和殿位于太和门内的中轴线上,建在一个“工”字形石台基上的前部,面阔11间,进深5间,通高35.05m,殿内面积2377m2,重檐庑殿屋顶,前面是宽阔的平台,下临殿庭,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木结构殿宇,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建筑风格,大殿的台基是高达8.13m的汉白玉石座,殿四周是汉白玉栏杆,栏杆上雕有精美的云风龙凤纹图案,大殿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是御道,御道专供皇帝使用,由巨石雕成。大殿内有72根名贵的楠木巨柱支撑殿顶,中间的6根楠木柱贴金,高达12.7m,直径达1m,殿内正中是七级高台的地平床,上设屏风、皇帝宝座、御案,两边还有对称的宝象、仙鹤和香炉等皇帝用品,金碧辉煌、庄严华贵。这些都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如颐和园的佛香阁(图5)、西安古建筑(图6、7)、洛阳古建筑(图8)。

(3)在西方传统建筑发展中,造型简洁、纯净的古埃及金字塔(图9、10)),建于公元前2560

年,塔高146.5m(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m,现高136.5m),塔身是用230万块石料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t至160t,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t,它的规模是埃及迄今发现的108座金字塔中最大的。气魄宏大的罗马斗兽场(图11、12),其真实名称叫做“佛拉维欧圆形剧场”,始建于公元72元,斗兽场呈椭圆形,长径187m,短径155m,从外围看,整个建筑分为四层,底部三层为连拱式建筑,每个拱门两侧有石柱支撑,第四层有壁住装饰,正对着四个半径处有四扇大拱门,是登上斗兽场地位差别分区。雍容华贵的凡尔赛宫,为法国王宫(图13、14),始建于16世纪,位于巴黎西南郊的凡尔赛,建筑面积11万m2,园林面积100万m2。建筑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宫殿南北总长约402m,无论建筑、雕刻、绘画还是园林艺术,都称得上是法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宫殿中间是王宫,有卧室、客厅、餐厅、工作室、会议室、游艺室和长廊,这些是西方古典建筑的代表作。

图9古埃及金字塔图11罗马斗兽场

(4)保持了自然与野趣的流水别墅(图15)、明朗高耸的上海陆家嘴建筑群(图16)、暴露着结构的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图17)、中国国家体育场(图18)、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图19)等奏响了现代建筑不朽的乐章……,这些都是建筑单体所展现的魅力、个性、功能。

2. 群体建筑空间

2.1城市建筑群体的概念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中指出:“城市建筑群指城市中若干相邻建筑物构成的、在空间组织上紧密联系的建筑总和”。然而它不仅形成了建筑的内部使用空间,而且还限定出不同特性,生动多变的外部空间。所以群体建筑不只是建筑单体简单的总和,它所塑的感染力要远远大于建筑单体本身。

2.2城市中的建筑大多数是以群体的方式出现的,任何一个单体建筑都寓于群体之中,它都

要与周围的建筑发生关系,下面从中西方传统的城市建筑群体空间分析一下它们的特点。

2.2.1西方传统城市建筑群体空间。

(1)从古稀腊古罗马时期的建筑群体空间发展最初的整体观——空间的形式和布局上的整体,如雅典卫城建筑群(图20)采用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没有明确的几何构成关系,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身处其间还是从城下抑望,都可以看到较为完整与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到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建筑群体空间勾勒出“如画的城镇”(图21),设计中更多注重满足全民的活动与交往,注重宜人的尺度,使得空间形状大多数为不规则、街道具有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建筑群连续、丰富、活泼,没有明显的轴线控制,广场空间围合感强,富有生活气息具有美学上的价值。以创造富有整体统一性的建筑群体空间为最大的特征,更加注重城市建筑群体三维空间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图22、23)。

(2)总之,西方古典美学“物质形态决定论”思想对西方传统城市建筑群体空间建设的影响较大,古典美学认为建筑群体空间是一种物质空间,主张以视线分析和视觉有序等古典美学原则对建筑群体进行三维度形体控制,上仍较强的浪漫主义色彩。那时城市设计师对建筑群体空间的兴趣在于人造形式方面,而不是抽象组织方面,他们提倡以设计建筑的手法去设计建筑群体空间。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伯蒂提出的“城市是一个大建筑,建筑是一个微型的城市”是对此最好的总结。

2.2.2我国传统城市建筑群体空间。

2.2.2.1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群体规划和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2.2.2与西方传统的城市建筑群体空间相比,我国的城市群体空间建设发展从理论到设计方法,乃至哲学思维都与西方理论有很大的区别。纵观中国建筑历史,城市建筑群体空间发展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1)建筑单体的相对简单,但是建筑群体空间的组合非常杰出;

(2)城市建筑群体的空间形态随朝代的变化不像西方传统城市建筑群体空间那样剧烈,而是相对比较平衡和缓慢,较少出现剧烈的变化;

(3)不同建筑类型之间的建筑群体空间组合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单纯从平面形态特征看,群体的组合手法大体有对称式布局和自由灵活的布局两类,前者多见于宫殿,庙宇之中,后者则多见于庭园建筑及一些村落之中(图24、25)。

2.2.2.3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群体空间形态所具有的各种特点,有两个方面的影响是不能被忽视的。第一,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的建筑群体空间产生影响;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的制度较为完整,的为专制统治的理论体系深深地影响着以后历代的都城、王城和诸侯城的建设,明清北京城的空间布局就是其最好的证明,这一专制统治的理论体系配以封建宗法、礼制、等级等严格的制度就产生了像北京故宫(图26)、北京的四合院(图27)等按照中轴线整齐布置,秩序井然的建筑群体空间形态。第二,我国古代文化思想对中国古代城市的建筑群体空间产生影响,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对城市和建筑群的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儒家文化”思想和“风水理论”是对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群体空间有重要影响作用的两种文化思想。

3. 建筑单体空间与群体建筑空间的关系

(1)科学史表明,任何认识活动总是相关的,由此产生的众多科学概念、科学理论、各门学科也总是呈现出相关发展的规律性,即任何一个要素或子系统是不能孤立的发展的。各要素彼此互为存在条件,依存关系导致了制约的关系。系统论以整体性作为其基本出发点,认为各种对象、事件、过程都不是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城市建筑群体空间存在的意义更在于它各部分组合后形成的整体效应,而不是各个组成成分的价值。因此,建筑单体存在形式不应该是孤立的,需要與周围的建筑发生关系, 这就需要建筑的群体组合,形成城市的天际线(图28、29、30、31、32)。

(3)群体组合主要是指如何把若干栋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建筑群。在一些复杂

的体量组合中,必须把所有的要素都巧妙地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机结合”。有机结合就是指组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必须排除任何偶然性和随意性,而表现出一种互为依存和互相制约的关系,从而显现出一种明确的秩序感。

城市建筑群体空间作为一个复杂的人工环境系统,它应该具备整体特性,设计城市建筑群体空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城市整体出发,研究组成城市建筑群体空间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总体上把握城市群体空间的功能、形体等问题,从而可以避免传统城市空间建设中那种“见木不见林”和“只重表面不重内在”的局部分析和研究方法带来的局限。

参考文献

[1]徐蒋红曹编著,建筑群体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美]弗朗西斯·D、K铁著、邹德浓、方千里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文章编号]1619-2737(2017)04-10-566

[作者简介] 李学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环境工程、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四会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