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能力

2017-06-21 20:43凌太来了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7年5期
关键词:滑雪写作文家长

凌太来了

才活了四十多岁的我已经发现:“爱”除了是多巴胺引起的自然情感之外,更多的其实是一种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挺难感觉到爱的,即使心里有爱,也很难顺利地表达和实施。

比如说吧,中国人说“打是亲骂是爱,急了拿脚踹”。我就没想明白打骂、拿脚踹跟爱有什么关系。有些家长把打骂当教育,夫妻把打骂当过日子,时间一久,关系就透支了。明明出发点是想把孩子教育好、把日子过好,最后目的没达到还落一身埋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打和骂传递的都是憎恶,不是爱,所以别人也不可能从这里接收到爱,再打着“爱”的旗号也不行。得不到爱的人自然也不会回馈以爱,即使暂时服从也是勉强。

有的家长说:教育是责任啊,我打他骂他是为他好啊,即使牺牲亲子关系也要达到目标!貌似有道理,但其实很多时候家长打骂孩子只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没耐心,或是不了解孩子、没办法而已。适当的目标和讲求正确方法的教育并不需要牺牲亲子关系。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就像一条连通彼此的高速公路,教育目标就像上面奔跑的一辆辆汽车。这条路修得好,车随便跑;修不好,什么车都跑不动,跑快了还翻车。路修得好与不好,多少跟能力有些关系吧。

好消息是:既然是能力,就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可以从原生家庭学习(正面教材、反面教材都算),也可以通过读书、培训、观察和自我反省来学习。比如我自己原本并不是一个温柔耐心之人,遇到压力容易急躁上头,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经常思考自省,在对待孩子和丈夫的时候会提醒自己要耐心,尽量正面沟通、事先沟通。他们也自然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良性循环之下大家的关系就融洽,配合度也高。我觉得这种自我学习的意愿和调动理性的努力,就是我爱他们的具体表现。

一天晚饭以后,哥哥给我念书,妹妹过来说:今天中文老师留的作业是作文。我看看表说:那你赶快去写吧。她说:可是我想写去日本滑雪。我说:也可以啊,你可以回忆以前在日本滑雪的事儿……后来过了好半天她还在磨蹭晃荡,我忍不住说:你要坐在桌子前专心思考才可能开始写啊,不要转来转去,再不写今天又要晚睡了。然后她就哭了,边哭边说:可是我不想写以前的滑雪,我想写这次滑雪!我一边听着哥哥念课文,一边心头火起:这次度假还没开始呢,写个鬼啊!但我没发作,只是跟她说,等听完哥哥念书再来帮她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爸爸下班回来了,耐心听了她的哭诉我们才搞明白,原来明天没有中文课,后天就放假了,所以这个作文明天是不需要交的,所以她才会坚持要写“这次滑雪”,还因为我要求她现在就写而纠结哭了。于是爸爸建议:那你就等假期结束再写吧。她还是哭:可是我从日本回来不想写作文,想休息!爸爸说:那你就带着本子,滑雪的时候写呗。结果她哭得更厉害:我不想滑雪的时候写作文!

这是她跟我们杠上了,也跟自己杠上了。要搁我们小时候,她这一顿打怕是跑不掉了。我冷静下来跟她说:“是咱俩没沟通清楚,我还以为你明天交呢。那这事就不急了。你滑雪的时候不想写作文,但咱们滑完雪之后还会去东京呆两天呢,那两天没什么事,可以把滑雪时好玩的事写下来。还有,我不是给你们买了好看的带自动铅笔的本子了吗?你可以放在自己背包里,旅行的时候想写什么随时可以写,还可以画插图,最后整理一下就是作文了。我自己也准备这么做呢!”

这样好好说着,给了解决方案,妹妹慢慢平静下来,甚至还变得有点开心。十分钟以后,她已经抱着那个本子靠在沙发上写了起来。

给俩娃当妈快十年,这种情况也遇到过不少次了。有时候我也会不耐烦甚至发火,但大多数时候都这样尽量好好沟通着处理好了;即使发火,也绝不会有语言暴力,顶多提高声音而已。这对脾气好的人来说可能不是难事,但对我来说要付出努力才能做到……至于教育的事,尽量放在平时干,不赶在这种情绪激动的时候顶着干。

正因为我们的要求比较严格,但又通情达理心平气和,所以收获了两个有规矩、也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孩子,他们还特别爱父母,有感恩之心。我们大人相处也是同样的原则,互相理解求同存异,有话好好说,有要求、有意见正面提。孩子们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父母吵架(其实每年也偷着吵个一两回,就像有时候忽然想吃方便面一样),这是我们爱的表现,也是我们对孩子们做出的爱的示范。

父母之爱不在于给孩子买多少东西、送他们去多么难进的学校,为生计辛苦奔波的账也别往孩子头上算。好的父母之爱是不苛责、不溺爱,是无条件的情感支持和了解接纳,是耐心的陪伴和教育,是尊重和倾听,是给予边界和自由。父母之爱就是生活热情的展现,是夫妻之爱的延伸。

经历了真爱的孩子,有能力爱自己也爱别人,可以毫不犹豫地付出爱并感觉幸福。长大以后,他们更有能力辨别“非爱”,不会误把同情心、控制欲,甚至暴力当成“爱”。当面对所爱之人的时候,他们更有能力承担责任、合理表达,能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这是能管他们用一辈子的巨大财富。

一个小姐妹曾向我吐露她的苦恼:孩子一岁多,她和保姆在家带着,老公工作很忙,挺惧怕带孩子,就爱不停地给孩子买很多东西,她觉得根源是他从小就被自己父母忽视,亲子交流特别少,有爱也不知道怎么表达。

我安慰她说:既然如此,你也先调整一下自己的期望值。只要他心里有爱,就慢慢带动他一起增强能力、建立自信、最终负起责任来。开始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从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正面提要求,多鼓励、少批评。因为最终使他努力去做个好爸爸的动力不可能是你的指责批评,而是你和孩子对他的爱,以及他对你和孩子的爱,还有孩子慢慢长大、跟他建立亲密关系之后的那种亲情和成就感。所谓内在动力,而非外在压力。爱,才是一个家庭的根本大法。

我以前上的小学叫展览路一小,第一个班主任是教语文的平老师。平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位“温和而坚定的教育者”。印象最深的是,平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给我们念一本意大利作家的书《爱的教育》。作者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视角讲述发生在他学校、家庭、邻居和朋友间的事情,以及他从中受到的“爱的教育”。那是七十年代末的北京,“爱”是一个让人不好意思说出口、听到了会有点不舒服的字眼,书的内容当时的我也不能全部理解。但平老师在课堂上清晰平和、不疾不徐的朗读,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三年级她离开我们班的时候,还特意送了一本崭新的《爱的教育》给我,让我受宠若惊。

那时候我是个调皮鬼,但因为声音好会唱歌,在学校歌咏比赛的时候成了我们班的领唱。可惜这个莫大的荣誉被我搞砸了。因为在歌咏比赛前一天,忘了是为什么原因挨了家长一顿好打,结果把眼睛哭成了烂桃。第二天我站在麦克风前,背后是我们全班同学,台下是全校师生。众目睽睽之下,我的眼睛红肿畏光,眯成了一条缝。一张嘴,声音像猫叫一样尖细而颤抖。我当时度秒如年,只希望世界突然毁灭。下台以后,我不敢看平老师,她却深深看了我一眼,然后拍拍我的肩,一句话也没说,既没有责备我,也没有询问我为什么眼睛肿成这样,只是拍拍我的肩。我那即将崩溃的小心灵,一瞬间感到了极大的安慰和释放,因为我实在太害怕她会说我或问我什么了。

平老师的做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北京公立小学里,简直是一个奇迹。即使放在今天,也仍然是个奇迹。她向我示范了什么是一个教育者成熟的爱。她的影响直到今天还会在我身上显现,并且传递给了我的孩子和看我文章的人们。

今年是我和先生结婚十周年。我们结婚很晚,要孩子也晚,算是心智比较成熟的夫妻和家长吧。其实算起来我们已经认识二十一年了,第一次恋爱分手十年以后又重聚在一起。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时运、机缘、地理等的影响,所谓天时地利。但之所以能有勇氣再在一起,还是因为人变了——当发现自己比年轻热恋时更懂得如何正视自己和珍视对方时,我们就明白,镜子里这两个经历了生活磨砺的人,终于拥有了爱的能力。

猜你喜欢
滑雪写作文家长
冬来啦,滑雪去
写作文的烦恼
嘿,一起去滑雪吧!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滑雪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