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北风

2017-06-22 14:36严光钧
老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总场青饲料猪草

文 严光钧

借北风

文 严光钧

“文革”时,我受了点冲击,被下放在一个农场的生产队劳动。

当年,生产队新建了个养猪场,喂养了100多头母猪、肉猪、小猪崽。这些猪平均每天要吃40斤饲料,两个饲养员忙得不可开交,它们仍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尤其到了冬寒雨雪天,青饲料捞不到,仅仅吃些有限的米粥,猪儿饿得骨瘦毛长。

“怎么办?”生产队干部老是犯愁。为什么职工家养的猪圆滚滚的,而集体的猪却瘦骨嶙峋的?队委会讨论来讨论去,决定易人。

老队长认为我工作认真负责,点子也多,提议让我去,几个队委异口同声地表态同意。几天后,队里正式通知我夫妇去养猪。我喜出望外,并不是因为养猪比大田劳作轻松多少,而是感受到了莫大的信任。

第二天早晨,细雨蒙蒙,我们三口之家,搬进高长宽各为两米左右的猪舍,与猪为邻。我爱人负责煮料喂食,我负责供给饲料、燃料。干了一个多月,尽管我俩以百倍的努力每天脱了衣服下湖捞猪草,而且由原来一天捞2担,增加到一天4担,还是不能填饱猪的肚子。

我很苦闷,感到有愧于队委会及群众对我的信任。每当我赤着脚挑起箩筐去捞猪草时,总是边走边想扭转这个困局的办法。

一天,呼啸的北风把生产队附近莲子湖内的浮萍草(一种红色的漂浮物,猪很爱吃),吹聚在南岸边,厚厚的一片,站在岸上用手也可以抓起一大把。我顿生灵感,办法来了!经过队长批准我到总场领了一辆牛车,驾车到湖边,穿着高筒套鞋站在岸边的浅水中,用长柄捞饭箕将浮萍捞起往车上堆……约莫花了半个小时的工夫,一车少则装20多担,多则装40担,工效比过去提高了几十倍,一天拉两趟,轻轻快快。就这样,我坚持只要刮北风就去捞浮萍,不到半个月,青饲料就“囤积居奇”了。

一个寒冬的早晨,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农工们大多还缩在被窝里打呼噜,而我们这两个养猪工早就被饿得“大闹天宫”的“猪八戒”吵醒了,忙着为它们煮食。

“你们早啊!”这时,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拄根拐杖冒着风雪走进猪舍。啊!原来是总场书记——原地区副专员来了。看到热气腾腾的猪灶,他喜出望外,把我的手握得紧紧的,激动地说:“感谢你,今天我走了3个分场的6个猪场,你这里是唯一冒烟的!”一会儿,两大锅以青饲料为主拌和少许米粥的“佳肴”已经煮开。我们七手八脚将其装进食桶,掺些冷水,倒入十几个水泥食槽。一百多头饿虎般的牲畜,放出栏后便蜂拥而来哼哼唧唧地抢食。吃了一槽,又添一槽,直吃得它们肚子发胀拱槽不吃为止。望着这一头头毛光水滑的猪,老书记那饱经风霜而布满皱纹的脸绽开满意的微笑:“为什么不少猪场的猪冬天都养焦了,而你们却养得这么肥?”

我领老书记来到储存饲料的地方。在这不到20平方米的茅棚里,四五个破禾斛上围起了囤皮,那暗红色的浮萍堆出囤皮一米多高,如同一座座小山包。这位一贯严肃的老书记,居然同我开起了玩笑:“你这当过地委新闻官的大知识分子,怎么有这么大的法门,搬来了群山! ”

我受宠若惊,轻声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是借了北风。”当我把利用北风捞青饲料的经过向老书记汇报后,他又诙谐地说:“孔明借东风,你却借北风。”又说:“搞革命事业,总得想点法子,一项工作有困难就得有克服它的办法,只要动点脑筋就行。”

第二天,老书记亲自在我的猪场召开总场养猪现场会,表扬了我这个“猪倌”。

责编/沐云

猜你喜欢
总场青饲料猪草
综合施策打好棉花田管“组合拳”
打猪草
伽师总场积极开展震后房屋安全检查
扯猪草
金银草的加工调制技术
石总场职工土地确权忙施肥
籽粒苋的种植与实用价值
石总场早播棉花出苗显行
打猪草
饲养畜禽青饲料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