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吴冠中艺术创作中的情感

2017-06-22 02:59路贺龙杜俊萍
美术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真情实感吴冠中艺术创作

路贺龙+杜俊萍

【摘要】情感因素是一个艺术家艺术创作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贯穿艺术创作的始终,这种情感不仅能让创作者在艰难的创作过程当中保持饱满的热情和激情以外,还能使其作品拉近与观赏者的距离,从而引起心理强烈的共鸣,吴冠中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在创作当中时时刻刻都保持着这份情感的“真情”人。他的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着情感印记。中国山水画的空旷、淡泊,凡可以跃动他灵感的领域,他都一一涉猎,从而使其油画的内涵变得丰富。正是这种精神开阔了他的胸怀以便容纳万物,提炼出一幅幅的作品洋溢着他主观的情绪和意识。人们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豁达、稳健,但又纯净的精神气息。笔者就试着谈谈“情感”在吴冠中一生的创作生涯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吴冠中;真情实感;艺术创作

读完吴冠中的《我负丹青》后发现,其实艺术是一种思想,不是一种手段,艺术创作需要画家兼备才气、人生阅历、敏感度以及绘画的功力等诸多因素,是“随心而动”“心意相通”并且以情感贯穿艺术创作的始终。艺术创作追其源还是“真情”二字,就如吴冠中所说:“有时在自己脑海里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只是差一个孕育的时间,产期一到,就生了下来。”这个当然不一定非得局限在纸、框等有限的载体之上。

真正的艺术创作其前提是因为创作对象的美吸引了你忍不住地想去表现它、驾驭它的那种激情,而不是明明不喜欢但又想着怎样把它画美,让更多人认可它、接受它。

首先,吴冠中艺术创作中情感形成的原因。与艺术相见恨晚、对艺术执着狂热是吴冠中艺术创作中情感形成的前提条件。

书的开头,吴冠中介绍自己的奋斗史,贫苦家庭出生又身为长子的他,肩上的担子很重也一直希望通过读书、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直到一个周末,他被一同军训的朱德群偶然带进了杭州艺专的艺术教室,吴冠中在书中这样写道:“她轻易就击中了一颗年轻的心,十七岁的我拜倒在她的脚下,一头扑向这神异的美之宇宙。”吴冠中从此遨游在艺术世界的海洋里,与画再也不能分开。读到这里的时候,扪心自问,我能否与吴冠中一样在青年时代就有机会确定自己毕生的追求,而且是如此的坚定,我的答案是:不确定,即便真的遇到了,又是否愿意放弃大好的前途,一头扎在看不见光明的小道上。但是在吴冠中那里,父母的哀怨悲伤拉不回被美诱惑的儿子,生活的艰难困苦不能逼他停下手中画笔,身体被迫害也不能抛弃对画的痴迷。故吴冠中创作的美才能在如此浑浊的艺术市场中如清荷一样清秀、雅洁。

其次,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吴冠中艺术创作情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吴冠中经过努力在选拔考试中以当地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拿到了留法名额,千里迢迢乘船来到法国。在他的留法生涯中,吴冠中如饥似渴,几天便跑遍了巴黎的博物馆,上午在美术学院上课,下午就到卢浮宫美术馆听课,参观博物馆、大大小小的展览以及画廊,晚上补习法语或者到大茅屋画人体速写。吴冠中说:“我曾千方百计为学法语而怀抱喜悦,而今付出的是羞耻的实践,但咬紧牙关,课余每晚仍去夜校补习口语。”他想把西方的一些艺术思想带回来,所以在面临回国发展还是留外继续深造的抉择时,吴冠中义无反顾地选择报效祖国,因为他认为自己国家是根、是母体,只有在有根基的地方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接地气,才能被人们所认同。回国后,面对国内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所学无处伸展,但先生没有因此绝望,而是努力找寻自己的路、找寻适合国家艺术发展之路。在“文革”的各种批判和限制中,他开始在风景画的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文革”期间,他被下乡“四清”,先生仍然未放弃追求艺术,他用粪筐自制画架画画,被称为“粪筐上的画家”,模仿的人多起来,诞生了“粪筐画派”。艺术来自于生活,此话有理,更确切地说,艺术人格的自我觉醒往往取决于一个人一生中某段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活,诸如某个特定时刻的某次经历,与某人的一席交谈,甚至某一本书里的某一段话,在这种觉醒的突破时刻,人的内心仿佛突然被一道形而上的光所动,从而彻底打开了灵魂之角的大门,并深刻地体验到了某种具有终极意义的东西。

在这样的背景下,吴冠中探寻着中国绘画最佳的创作方式,画面上的线条与墨色,在跃动中浑然交织,构成了一个内在沉思的世界而非外在表象的世界。直到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酝酿提出,为他自己的艺术建立起新的品格、新的趣味。其中,吴冠中虽吸收西方绘画的长处,但中国绘画的特点仍保留着,使我们感到他的作品既不一味跟随西方绘画,也不完全延续中国的传统技法,而是善于改革创新。吴冠中曾经说过,我曾寄养于东、西两家,吃过东家的茶、饭,喝过西家的咖啡、红酒,今思昔,岂肯忘恩负义,先冷静比较两家的得失。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吴冠中身上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也一直体现在他每一幅艺术创作中。

再次,吴冠中的性格特点、对待艺术态度是创作情感形成的关键,在画画这条路上,他可以一天不吃饭,可以背着画箱走几十公里,宁可自己淋雨也不会让画淋雨,可以一路坐车从广东一直站到北京,直到自己的双脚肿胀,在笔者看来这真的是一些常人无法比拟的。在“文革”时期,他经历重病、批斗、下放。但任何时期、任何条件都不曾磨灭他心中画画的梦,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哪怕即将到死也是以艺术的形式死去。最后还是艺术的“气”救了他,工作后大量创作写生,在油彩和水墨中辛苦兼程,吴冠中的深厚功力来自于他的苦学苦练。但苦学苦练技巧并不够,作画离不开技巧,可技巧只是工具。只有把心投进去,把情投进去,敢于突破藩篱,以响亮的绘画语言抒发画家忠于自然的真切感受而得到共鸣,从平凡当中发现不平凡,作品才能获得生命。

吴冠中用深厚的创作功底、丰富的生活经历成就了自己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绘画形式,巧妙地把“油畫中国化,中国画现代化”表现到极致。不论是国画抑或是油画,虽然工具不同,性能各异,表现手法又是如此的变幻多端、扑朔迷离,却都是那么有力量而韵味清新。他的画注重真情实感,由内而发,通过画笔展现了自己各个时期的情感变化,以及对艺术的独到见解,不管是在学术方面还是面对艺术的态度上都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吴冠中.我负丹青[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吴冠中.中国现代艺术与设计学术思想丛书:吴冠中文集[M]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4]吴可雨.世界名画家:吴冠中[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真情实感吴冠中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春江水暖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论述小学语文轻松作文的教学尝试
作文立意的探究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