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存山水画的审美意蕴与文化价值

2017-06-22 10:10傅京生
美术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画作精神文化

傅京生

面对王广存先生的画,我们能通过与他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的交流,而获得特殊的审美愉悦,他的作品对于我们的视觉感受,有着不言自明的亲和力。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画家对画面物体物象的形体、动态,以及对画面物象的笔墨技法,都有极为认真的研究与推敲,因为,他的作品章法构图与画面境界无不相映成趣,而且笔墨纷披,造型生动传神,主题意味深长,格调极高。

总体上看,王广存先生的画,无不充满着蓬勃的生机,显得豪放、爽利。他的画,是“天地精神”关照下的“沧海一粟”式的显现,非常耐看。而这种“沧海一粟”式的对自然的关照却又是中国文化“以小见大”思维的产物。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即“多”、“小”即“大”、“色”即“空”、“有”即“无”等观念会通之后的笔墨再现。所以广存先生的画中的山水、林木、瀑泉,不是孤立的山水、林木、瀑泉,而是整个宇宙自然中一个又一个有着自我生命的文化存在。于是,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广存先生的山水画,也就毋庸置疑成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成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定文化喻体。

看广存先生的画,立即会有沁心沁脾的舒适感不期而至于心间。当我们的目光触及到他的画面的那一瞬,立即会有豁爽、放达、恣肆、淋漓的气息扑面而来,顷刻间,周身立即就能体验到无上清凉的美感。这正是广存先生长期钻研中国元典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元典精神深有所悟,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将其变现为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符号所使然。所以,类似广存先生这样的蕴涵有中国文化古典精神的绘画,在中国古代,往往是被人们视为镇宅之宝的。因为,他的画潜含着近似“虎卧凤阙,鱼跃龙门”一般的审美意蕴,具有古典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古气化生”的审美特征。

由是,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若时光倒流,在中国古代,广存先生的画作,无疑会被视为聚气、兴宅、齐家的祥瑞之物——事实上,即使在现代,类于广存先生所作的《山水NO.2》这样的画幅,其作品中的山石、树木、溪泉、屋舍,在章法气象上,也有近似“两龙含珠”一般的吉祥象征。这正是广存先生画作的高妙所在。像这样因“古气所聚”而具有吉祥寓意的作品,在王广存先生所画《僧归途》《层峦枕碧流》等作品中,也有明晰显现。

严格来说,“古气所聚”的画,只是王广存先生绘画外的审美特征,而他的画作更为高妙之处,则在于它的“吉气所聚”的画,能够与一种空明、活脱的诗境相联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广存先生绘画表现出的由“质实”到画面境界的“空明”,绝不只是风格问题,也不仅是意境问题,而他的绘画,在更高层次上,通过绘画实现了对人类生存意义的终极人文关怀。

从总体上分析王广存的作品,他的每幅作品,不仅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而且他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风格选项。这就表明,广存先生的画,首先能够“意在笔先”,即画之前其心灵中的总体意向是非常清楚的,而画面完成以后,他的画面意境表现和他最初要表达的审美意象,无疑也是极为吻合的。于是,我们认为,画作中的自然实存与道德理想的合一,即广存先生那种以有亲和力的情感表达方式而对社会人文精神予以深远影响的艺术意识及技法手段,无疑已经显现了中国画未来的最佳发展方向。

广存先生画作的如是魅力,究其渊源,首先,在具有的创作中,他能够根据画面主题确定不同的个性风格,但他同样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渗透在不同的作品之中。例如,《蜀山青翠》和《巴中即景》,其风格虽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单他的所有的不同的风格,都有“家族相似性”,而且每一种风格的笔墨情趣和精神意味,都画得非常到位,让人一看,不仅立刻意识到是王广存先生的繪画,而且还会禁不住细细欣赏。所以,倘若将他的不同风格的作品连接在一起,仍然能够连接成完整的跌宕起伏的长卷。这自然也是王广存先生画作的一个基本特色。其次,正是由于如上原因,使得王广存先生把握、控制巨幅作品的能力特别强,在他的巨幅山水中,千笔万笔的积累,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以后,这“完整的作品”同样又是一个简洁而有张力的精神意向,这是一种触目以后,即能够在我们的精神心理中生长着的完整的精神意向。这就是前述广存先生绘画具有“目击而道存”属性的真正价值与意义所在。

至此,可以发现,在广存先生的画作中,我们的目光不管落实在哪一个点上,画面上都有一种宁静清爽的气息扑面而来,使我们倍感精神抖擞。而若究其原因,应该是他对中国画的“写”的理解到位。他知道什么是中国画的“写”,尤其是在他的密体山林中,更能清晰地说明这个问题。在广存先生的密体山林中,没有一笔是滞泻的,没有一笔是不舒服的或是往外“跳”的。他的作品,通篇神完气足,而且其精神气息越“写”越旺健。这就是说,在他的作品中,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局部,譬如,画面中的一块石头,他是有一定的精气神的,如果再接着看一堆石头,精气神就更加旺键了,而一旦看完了整幅作品,就会感到其精气神越来越饱满,越来越充沛。我们相信,在审美垄断挤压公平传播的时代,王广存先生的画,终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喜爱。

画画,画到最后,画的是学问、人品和修养。但画画,最终还是个手艺活。在广存先生的作品中,他的作品精气神越来越饱满、越来越旺键、越来越充沛,来源于他激发的笔笔生发。而这样的“笔笔生发”,一方面,来源于他在造型上的取象不惑和技术手段的灵活自如,另一方面,则是他通过绘画实践,对两宋以来的气本体学说和整个明清心学学说,已经有了极为到位的理解与把握。所以,他的通篇作品越画精神气息越旺键,正是他多年作画读书,定慧双修的必然结果。在这个意义上,广存先生的意境平和的画,是“一默如雷”的,他的气息宁静的画,是具有“水至不平也声高”的审美特征的。

总之,王广存的画,犹如经典的昆曲,每一丝细节都非常讲究,而由这每一丝细节构成的整体,因处处都要讲究,便能够令人看起来非常值得长久寻味。在王广存先生的性格中,有一种崇尚宁静禀赋,这是一种达于平静如水的禅定境界使然。所以,他的作品是特别值得慢慢品味的。广存先生的画,确实犹如经典的昆曲,声调的抑扬顿挫并不需要特别激情的情感表达,但其所具有的审美冲击力,却是长久的。一言以蔽之,广存先生的画,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长时间看下去。所以,他的画,给我们留下的美感记忆,也是持续长久的。

本名王光存,山东人,字梓沣、斋号十水五石斋。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院山水创研部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高研班助教导师,雪域西藏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部中国美术创作基地画家,中国民族画院画家,中国科学家画院特聘画家,山东画院画师。

2005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师从龙瑞、范扬先生,现居北京。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2014年在北京美泉宫举办“王广存山水”个人画展。

作品及事迹近年来在《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国画家》《中华名流》《书画收藏》《中国画苑》《国画经典》等专业报刊发表和介绍。出版有《二十一世纪有影响力中国画家丛书·王广存》《华夏美术·中国画名家推介·王广存》《王广存水墨作品》等。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曾做专题报道。

猜你喜欢
画作精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学生画作欣赏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