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宁水塔脚为例谈城市历史地标的保护与利用★

2017-06-22 13:01李开婧赵婧文黄耀萱封煜光
山西建筑 2017年14期
关键词:水塔南宁历史

花 倩 李开婧 赵婧文 黄耀萱 封煜光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以南宁水塔脚为例谈城市历史地标的保护与利用★

花 倩 李开婧 赵婧文 黄耀萱 封煜光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南宁“水塔脚”历史地标,针对水塔脚地标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与利用的目标、原则及方案,解决了片面将地标性文物保护单位一概而论仅划定保护范围圈层而忽视地标可视性的问题。

历史地标,水塔脚,可视性,城市设计

在存量发展的城市更新背景下,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街区已经完成了二期拆迁工程,其中的文物保护单位水塔脚自明代起就作为“最高台”供文人墨客眺望邕江,如今也统领着“三街两巷”中的其他八个文保单位的,更作为不可再生的历史地标与邕江旁新建地标“畅游阁”遥相对望。

地标的概念最早传入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通过项秉仁翻译为《城市印象》的凯文·林奇的这部著作,后来在世纪之交,出现方益萍、何晓军的新译本《城市意象》。文中指出地标作为城市设计五要素之一,成为易于感知的对象,为人们在城市中确定方向提供标志点[1]。但人们普遍将识别性和定向作为地标的意义,忽视了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历史地标则是在细化的体系下,特别针对历史建筑及文物保护单位来讨论其地标性。

1 南宁水塔脚的历史及意义

1.1 水塔脚的历史

水塔脚地块在晋代为古邕城外一未使用的坡地。明代南宁府同知正五品文官张贯在此筑“最高台”。清代一品武官提督龙济光将“最高台”改建为楼,题匾曰“武备”。至现代,1928年为开辟“新民路”摧平“最高台”,主要部分变为道路用地,1933年旧广西省府在凌铁村建自来水厂,选择地势最高点做水塔。水塔从1937年至1965年服役,后因无法满足供水量需求,故停用作为标志物保留,并于1994年被评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2]。水塔现状见图1。

1.2 水塔脚保护与利用的意义

城市是有前世与来生的人居场所,人在城市中找到的“方向”是需要连续性的,保护城市的连续性是居于其中的市民责无旁贷的事[3]。一方面,城市空间是人们根据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以及现实的生活需要而建造出来的;另一方面,城市空间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也无时无刻不施加着影响[4]。首先,它是南宁市近现代发展的见证之一,是时代标志性建筑之一;第二,它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时代证物,反映了城市供水需求的变化及供水设施的更替;第三,它占地小体量纤长的特点决定了易保存的特性,40年代建立的构筑物经历了数次街区更新依旧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第四,它与南宁“三街两巷”其他九个文保单位共生互存,是城市历史氛围构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南宁水塔脚地标现存问题

在1985年、2002年市政府曾对水塔脚进行了修缮,整体钢架层实施漆料护理,故现状保存质量较高。经实地调查,发现水塔脚的保护存在以下问题:

1)周边建筑质量差,卫生等级低,餐饮场所排风口正对水塔脚。这些均违反了《南宁市历史街区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历史街区内毗邻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的其他建筑,应当与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的风格和空间环境相协调”的规定。

2)保护建设范围内建筑高度虽满足要求,但由于自身体量较大,加上顶部广告牌的遮挡,相邻区域高度为35.1 m的水塔脚的可视性和连续性极低。

3)水塔脚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无法展现,仅单一的进行保护没有利用。

4)保护范围内的铁栅外观上破坏了文保单位风貌。本意为防止人流肆意穿越,兼顾宣传栏目的,因地势下凹常积水泥泞,导致游人进入观赏的意愿降低。

5)观赏视角与对景空间的缺乏。由于老城区道路宽度窄、自发式建筑排布等普遍遗留的历史问题,加上后期铁栅栏压缩了人行道宽度,导致现状缺乏适宜观赏空间。

以第5)点为例具体分析。行人站在解放路现状依稀可看到水塔脚(见图2),但由于解放路与新华路有约1.7 m的高差,且有茂盛的行道树遮挡,在水塔脚平台上是无法看到解放路的(见图3)。事实上,从两条平行的道路交汇处(如图4所示)可知两条道路的水平直线距离很近。图5对应的是图2的左侧楼梯通道,图6对应的是图2的右侧楼梯通道,图3则相反。综合现状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场地内的,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3 南宁水塔脚地标的保护性再利用设计

3.1 设计原则及目标

当代城市建设发展摒弃了大拆大建的“激进式改造”方式,采取了更加务实的、分阶段的、小规模的渐进式改造和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使之与社会发展进程相吻合[5]。改造的原则是强调街区人文文化内涵传承和连续上,促进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各方面的提升。改造目标是通过规划契合场所精神的业态,扩宽车行、步行视廊,营造周边散置景观的自明性,达到对低效率空间的再利用。

3.2 具体设计方案

水塔脚城市设计思路(见图7)。

1)拆除保护范围11 m内相邻占地铺面。

建议改造地块1:拆除相邻低矮的一层美发、餐饮商铺,新增的空间可打通现有局促的游客游览区域,布置绿化小景和休闲廊道后将观赏流线变成一个360°的环形。

2)拆除水塔脚西南角的建筑,打造观景阶梯小广场。

建议改造地块2:选择西南角新华路与解放路的垂足处打通,使原本视线封闭的两条道路间有了开敞空间。除了保留“百佳汇”地行街的出入口和泵站,框选区域临时搭建的质量较差的1层、2层店铺拆除,根据现状两侧台阶改造为阶梯型水塔脚纪念广场。

3)恢复原有街角公园,整顿电动车停放问题。

建议改造地块3:地块内本为绿化成熟的街角公园,现因为电动车占用停放处于荒废状态。基于南宁市电动车保有量大的特殊现状,旧城区更新后需要在统筹规划静态交通的电动车停车位。梳理街角公园,在水平区域上与地块2广场衔接,在空间层面上与地块1水塔脚视线呼应,实现三足鼎立的城市景观。

4)还原水塔脚的空间统辖作用,与其他文保单位形成视线呼应。

设计在一定区域内,道路重要节点对于水塔顶部可视性达15%,即从35.1 m的总高度上可观赏到顶部的5.265 m的球体部分。距水塔脚150 m的半径内(见图8),沿解放路自南向北依次排布了董达庭故居(B)、安徽会馆(C)、两湖会馆(D)和新会书院(E)。以150 m设计范围长度(β),也可保证与南侧邕江水畔的民生广场(F)进行视线上、情感上连续性的互动。

基于勾股定理可得出视域范围内建筑的限高预测公式:范围长度2+[构筑物高度±场地高差-人的视点(身高)]2=建筑高度分布线2,即β2+(H+d-h)2=α2(见图9)。该方法可以区别于普通文保单位只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风貌协调区的方法,提出基于一定范围内可视性的针对地标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建议。

4 结语

城市历史地标有别于新建的地标性建筑,它承载着城市巨大的正面价值。既有的历史地标只有在功能与审美上符合新时代的标准,才是既有地标真正的价值复兴,所以城市历史地标保护的根本目的是在传承历史基础上的再开发利用。

[1] 蓝力民.城市标志性景观、地标性建筑与地标概念辨析[J].城市问题,2013(4):7-10.

[2] 莫郁馨.水塔脚,南宁的“埃菲尔铁塔”[J].广西城镇建设,2013(3):68-71.

[3] 刘 云,杨素贞.城市地标和城市地标保护[J].南方建筑,2016(2):86-90.

[4] 卜 巍,张伶伶.城市地标认知系统及其内在互动关系研究[J].华中建筑,2008(12):63-65.

[5] 王建国,戎俊强.关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J].时代建筑,2001(4):10-13.

On protection and utility of urban historical landmarks with example of Shuitajiao in Nanning City★

Hua Qian Li Kaijing Zhao Jingwen Huang Yaoxuan Feng Yuguang

(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Guangxi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

From the urban desig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landmark of “Shuitajiao” of Nanning Cit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aims, principle and sheme of protection and ut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the “Shuitajiao” landmark,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neglecting its landmark visualization in the univers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protection scopes by the landmark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historical landmark, Shuitajiao, visualization, urban design

1009-6825(2017)14-0005-02

2017-03-08★:本文属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南宁“三街两巷”历史街区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编号:201410593088),指导教师为吴宇华副教授

花 倩(1993- ),女,在读本科生; 李开婧(1993- ),女,在读本科生; 赵婧文(1993- ),女,在读本科生; 黄耀萱(1992- ),男,在读本科生; 封煜光(1992- ),男,在读本科生

TU-87

A

猜你喜欢
水塔南宁历史
数读南宁
“植物水塔”大比拼
废弃水塔化身纪念馆,向凡人英雄致敬
眷恋南宁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共同护佑坚固丰沛的“中华水塔”
新历史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