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哲:在新时代下如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017-06-22 12:54
纺织报告 2017年5期
关键词:服装行业融合发展

孙瑞哲:在新时代下如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SUN RUIZE

德、智、体、美并非截然独立,而是充满着无限可能的跨界融合与价值共生—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重塑行业的社会形象。

—孙瑞哲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

去年论坛上,孙瑞哲曾分享“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使命所在”的观点,这场意义深刻的演讲犹在耳畔。今年,他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应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代表着成就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智’体现为造就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体’意味着塑造科技密集的制造产业,‘美’表现为建立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德、智、体、美并非截然独立,而是充满着无限可能的跨界融合与价值共生—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重塑行业的社会形象。”

责任,是行业树立美好形象的必然之选,是行业推进“以人为本、环境友好、公平竞争”三位一体的社会责任所必须营造的道德高地;时尚,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个性标注,是引领消费趋势、提升文化自信必须进行的战略延伸;科技,是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行业转型升级必须打造的战略制高点;制造,是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立业之本,是夯实支柱地位、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巩固的战略基础。

为何重塑?时代“变了”

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增大。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同时,各个国家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被学术界称为“蝴蝶缺陷”,“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社会运行风险加剧、地区冲突频繁发生。

与之伴随的,是新时期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复杂中成长”的运行特征,呈现出:发展态势,稳字当头;增长速度,趋于平缓;发展动能,新意迭出;转型升级,挑战巨大的四个总体特征。

一方面,2016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利润总额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市场压力突出。

另一方面,则是增速放缓中所表现出的“正能量”。一是服装、家纺行业全年销售利润率分别达5.8%和6.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取得成效。二是材料技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技术相辅相成,成为行业变革的重要动力。三是场景经济、娱乐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在不断丰富行业的价值创造模式。

中观层面,这个世界正在呈现出“原子化”与“比特化”的复合化特征。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将世界一分为二:比特世界和原子世界。未来,“原子化”与“比特化”的复合化,同样将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一个鲜明特质。

一方面,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AR增强现实和VR模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形成新的生活底层架构,催发传统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场景经济通过VR技术与时装秀、电子商务、量体裁衣等结合,营造交互系统与更具沉浸感的用户体验,增加企业流量,提升消费体验来创造价值;娱乐经济将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从有用延伸到有趣,网红经济、智能服装、C2B模式等,通过增加趣味来创造需求;共享经济通过分享产品、分享产能、分享创意等方式,实现闲置资源的再利用。

另一方面,对现实物理世界的回归,成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变幻世界中,一种质朴的“根基意识”。在行业语境下,对制造业实体经济与实体渠道的价值回归,正成为一种共性的呼声与趋势。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加速契合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

微观层面,个体化崛起和新消费趋势,带给品牌极大的挑战。

一方面,许多曾经响亮的品牌正在失去势能,过去的辉煌难以令今天的消费者向往,战略机会流失;另一方面,众多传统品牌失去声量,消费者充耳不闻,缺乏当下竞争力。入口变了,这是企业最明显的感受,且不是常规意义的小变化,而是深层结构的大转变。社交媒体迅速崛起,强力占据人们的碎片化时间,颠覆着信息传导方式甚至所有商品的生产、消费和传播方式。亚文化打破次元壁、冲入现实,以偶像和动漫引领的多元兴趣,衍生出水涨船高的长尾商业。浩浩荡荡的中产大军极速扩张,品质升级的消费浪潮汹涌而来。

可见,旧的秩序、思维和经验开始被打破并逐步瓦解,曾经成功的优势与模式已不足以支撑企业持续增长。身处快速变化、深度关联又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必须“以变治变”,寻找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如何重塑?以人为本

中国服装行业在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运行质量不断提升。未来随着机器对人简单劳动的替代,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将迎来复杂劳动的价值创造时代。伴随的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将逐步摆脱简单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的企业形象,那么在依然保持重要的民生产业的地位之外,同时将成为国民经济体系当中的人才高地。

至于如何重塑,本届论坛的主题已经给出了参考答案,以人为本,融合创新。

以人为本,以消费者为本—这就需要逐步树立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消费模式,时时改变,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对人性、生活形态进行无微不至的洞察,知道消费者身在何处,全身心沉浸在他们的时空、语音、文字乃至情感,变生产导向为需求导向,在消费者日趋个性化、多样化的语境之中,导引产品研发和创新。

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本—无论技术怎样进步,都代替不了人的智慧,相反是对人类智慧更大的考验意义创新基因的迭代,提升思维,提升审美品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赶超。以人为本不能物化为以人力为成本,而是要通过人的价值创造,实现以人才为资本,助力整个产业向高附加值提升。

未来,不仅是创意设计人才、营销人才与管理人才,那么拥有高精专的技能型人才,也就是所谓的“工匠”,同样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转型以及提升中不可过缺的宝贵财富。

以人为本,以企业家为本—企业家,意味着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开创并引导企业发展,企业家核心本质就是创新,把变化变为机会,把风险变为风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装行业拥有一批创新思想与责任担当的企业家,在此,我也向各位企业家致敬。

正是由于这些企业家的存在,使得中国服装行业不管经历多少涨潮退潮,都迎来了今天的姹紫嫣红,未来也诚恳希望这些企业家将企业家精神更好传导,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造之间,在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之间,在思想先锋与实践先行之间,持续为行业发展注入蓬勃的活力。

如何重塑?融合创新

新形势下,创新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关键是如何进行创新?众所周知,每一次颠覆性的发展,都会发生新旧物种大规模的替代,也将迎来颠覆性的石破天惊,不计其数的微创新,就是行业的新常态,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微创新,让它们成为撬动价值爆发的有效杠杆,需要我们有效融合,聚沙成塔,有效创新。

我们要共同进化为开放、多样化的自驱动的组织,换句话说行业需要自驱动,自带光芒,从单一的中心论转向多维的合作观,如何成为行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那么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新零售,新零售就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使品牌成为人们主动追随的文化行为和流行驱动,在线上和线下都能增强黏度,进而抢占消费者的时间。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效设计,平衡线上与线下,新制造,制造与服务的融合。那么从行业宏观层面看,当今世界生产的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这种趋势在不断增强,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人类生产发展的初级阶段,制造业生产活动主要依靠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服务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生产中所需要的服务资源有逐步增长趋势。

第二,从企业微观层面来看,正在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制造型企业转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具有全服务链和全程化服务的体系,打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型企业与服务型品牌。那么如果说制造追求的是相对静止与完美的市场,服务则是动态的永远进行时。未来的纺织服装企业将因为制造与服务的融合,静与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获得更大的价值延伸与想象空间。

第三,新时尚,科技与时尚的融合。行业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相互交流,协同演进,不断提供超越跨越的发展契机与可能,这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消费端对供给端的新期待,科技与时尚融合下的新时尚,将是智慧的时尚,物种多样化的时尚,负责任的时尚。

EDITOR

孙瑞哲在讲话的最后引用了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一段话——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成功。而对今天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又会给明天埋下隐患。随着时间流逝,真正的利益,便在这种问题与解决方案同时进行的循环扩张背后逐渐积累起来。

同样,行业发展的迷人之处,是在不断攻克问题及制造问题过程之中,催生行业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使命与担当。可以肯定的是,“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中国服装论坛便是这样一处“集众智、积众力”的精神共同体。这个时代,需要让行业人真正成为“问题少年”:善于发现问题,抛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行业也会因为拥有越来越丰富的思辨性与行动力而变得青春永驻,也将不断为品牌创新连接赋能,输送有价值的思想养料。

猜你喜欢
服装行业融合发展
《纺织品 遮热性能的测定》等9项纺织服装行业国家标准发布
2022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