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幼儿绘画模式的改革

2017-06-26 11:25崔莹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引导创设创作

崔莹

242800 青阳县幼儿园

【摘 要】《指南》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把幼儿这种表达的方式激发出来,即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幼儿创作,共同评价,使之感受美、表现美,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关键词】创设;引导;创作;评价

我从事幼儿园美术教学多年,曾经一段时间教学的模式是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教师评价。我觉得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束缚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我琢磨着,怎样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于是,我翻阅了《纲要》关于艺术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我探索出一条新的绘画模式,即: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幼儿创作——共同评价。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变单纯的绘画教学为创造性的艺术教育,我称之为以培养幼儿创造性为中心的绘画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

根据教学目标、幼儿实际和客观条件,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唤起幼儿的艺术想象力,调动其无意识心理活动,以挖掘内在的创造潜力。最常见的情境有以下几种:

1.自然情境

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典型的大自然环境,带幼儿到其中去感知、体验,使幼儿受到感染,得到启发,获得认识。例如我在带中班孩子画有关春天的主体活动之一《风筝时》,我是这样做的,活动前请家长配合将孩子们喜欢的风筝带到班上布置成风筝超市,引导孩子去观察,发现风筝不同的种类特征,不同的颜色……“你喜欢哪个风筝?”“它长成什么样子?”“你最喜欢它的什么地方?”……游戏上带孩子们到室外放风筝,尝试的过程中体验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有了赏风筝、放风筝的亲身体验,在接下来的绘画活动中,孩子们很自然地画出了小草、小花、白云、小鸟、太阳,放风筝的小朋友……全部三十几个小朋友竟然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

2.布置场景

利用本园本班的场地和教学玩具布置情境。如用积塑拼搭成高空观览车、小火车、转盘椅等,布置在活动室的一角,引起幼儿联想去游乐园玩的情景。

3.语言情境

教师用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讲故事,描绘事物,把幼儿带进“情境”,产生绘画语言如“一次我带孩子画《做早操》,事先没有告诉他们画什么,也没有出示范画,而是利用故事进行导入”今天,小兔很早就起床了,它来到草地做早操锻炼身体,忽然听到谁在叫它,会是谁呢?有点孩子说是小鸭、有的说是大狗熊……等到孩子们说 出一连串的动物名称后,我总结似的说“哦!这么多的好朋友都来了,那就一起做早操吧!”通过这样的故事导入,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绘画的兴趣和创作灵感,迫不及待地想要把他们听到的故事,想象中的动物朋友画到纸上。

4.多媒体运用

把大千世界浓缩于小小电脑中,集中展示生活美、艺术美,让幼儿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如《爸爸、妈妈和我》,将父母为孩子祝贺生日的场面生动地展现在幼儿眼前,蛋糕、蜡烛、生日歌……不仅使幼儿联想到父母为自己祝贺生日的场面,还能诱发孩子联想到一起跟父母去商店买玩具、游园等等情境,为幼儿园创作打下基础,此外还有通过音乐、录像创设情境。

二、引导观察

在美好的环境、愉悦的气氛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听、摸,再这一环节,我们注意了以下两点:

1.变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

过去组织观察往往教师给什么,幼儿看什么,教师指哪里,幼儿看哪里。这种消极、被动的观察不利于创造潜力的发掘。我在让幼儿明确观察的基础上,允许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观察方法。例如:现在春天到了,我带领幼儿观察春天的花。我问:“今天看春天的花,你们喜欢吗?”幼儿回答:“喜欢。”我又问:“你们准备怎么看花?”幼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我先远看,再近看。”也有的说:“我先看花朵,再看花叶。”“我要站着往下看。”“我要蹲着往上看。”“我要看花朵像什么。”“我要数花有多少瓣。”幼儿主动观察积极调动起来了,也就能从多种角度来创作,反映春天的花。

2.变单维观察为多维观察

过去,老师总是习惯把幼儿的观察限制在某一侧面,某一层次,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观察力及创造力,我改革单维观察为多维观察,引导幼儿去把握事物的具体形象,本质特征及相互联系。以观察花为例:我即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花,又组织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各种花,即要求幼儿回家仔细观察花,又让幼儿把自己种的花带到幼儿园,举办“花卉展”,相互观察。这样幼儿对各地花卉的布局,花的种类、形态、功能、特征,主要常见花的开花时节爱花护花等常识,就逐渐形成了较全面系统的整体认识。

三、幼儿创作

教师画一张画让孩子照着画,不是创作是临摹,教师画一笔孩子学一笔,不是创作是模仿。只有让幼儿自己动手,把潜意识中的创作图像表现出来才是正真的幼儿绘画作品。例如:画《笼中小鸟》这幅画,有的孩子把笼子的线条间隔画的很宽,比小鸟还宽,因为孩子怕鸟笼的线条影响小鸟的形象,有的幼儿把笼子间隔很密,比实际鸟笼密的多,因为孩子怕小鸟飞出去,其实,这两种画法都是幼儿园自己的绘画语言在表现自己的主题,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在绘画创作,而不是根据教师画的一板一眼正规创作。

教师在幼儿创作阶段,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用自己的意志强迫幼儿怎么画,扼杀幼儿的主动性。《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与适时适当的指导。例如前面提到的两幅“《笼中小鸟》作品时,我指导时,一是充分肯定孩子的表現手法。二是请幼儿看一看,找出鸟笼线条太密影响小鸟的形象,线条太宽小鸟会飞出去的不足。三是引导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既保持小鸟的形象,又不会让小鸟飞出去。幼儿提出用玻璃窗,用透明塑料、用细铁丝网……等多种方案来,我再和幼儿分析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不合理。

四、共同评价

幼儿作品完成后,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对其作品进行评价,以促其改进和提高,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三项:绘画教学过程的形式行评价,教学结果,即幼儿作品的终结性评价,教学中双边活动,主要是幼儿创造精神的评价。这三项中主要是幼儿作品的评价,《指南》中指出,了解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创作意图。评价时决不能以“像不像”为标准,而是以幼儿创造性的有或无,发挥的好或差为尺度,使学与创,图与物、意与形统一起来。在师生共同评价活动中要注意两点:

(1)研究幼儿绘画语言。幼儿绘画语言和成人完全不同,万万不可用成人的绘画语言、思想观点去理解,绘画语言不同,评价标准就各异。

(2)探索幼儿绘画规律。幼儿绘画的造型和成人也不一样,一般说来,幼儿画的视点,具有多重性,幼儿画的比例具有失调性。如人比汽车大,汽车比房子大等等,幼儿画的远近,具有印象性,如公路的近处、远处都一样宽,路旁的树木远近都一样高。幼儿画的视形具有正常性,如房子正常视形是正面,汽车则是侧面,花是顶面等等。我们在评价幼儿绘画时就应该注意这些。

在绘画教学中运用以上教学模式,取决于教育观念的改变,诸如:少灌输,多让幼儿以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在理解并尊重幼儿发展和表现手法的基础上组织绘画,在活动中处理好和引导的关系,不用成人的评价尺度来衡量幼儿的作品等等。

猜你喜欢
引导创设创作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墙之隔》创作谈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创作随笔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