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给排水管道基础施工技术

2017-06-26 12:43王群
建筑建材装饰 2013年10期
关键词:管道施工给排水

王群

摘要:给排水管道作为给排水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市政工程安全、稳定的运行.因此给排水管道施工时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施工,并严格按照各项设计规范要求讲行以确保系统正常稳定运行.减少质量问题。

关键词:给排水;管道施工;管道基础

1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基础开槽施工

1.1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控制

平基与管座的模板,可一次或两次支设,每次支设高度宜略高于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平基、管座的混凝土设计无要求时,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的低坍落度混凝土;管座与平基分层浇筑时,应先将平基凿毛冲洗干净,并将平基与管体相接触的腋角部位,用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填满、捣实后,再浇筑混凝土,使管体与管座混凝土结合严密;管座与平基采用垫块法一次浇筑时,必须先从一侧灌注混凝土,对侧的混凝土高过管底与灌注侧混凝土高度相同时,两侧再同时浇筑,并保持两侧混凝土高度一致;管道基础应按设计要求留变形缝,变形缝的位置应与柔性接口相一致;管道平基与井室基础宜同时浇筑;跌落水井上游接近井基础的一段应砌砖加固,并将平基混凝土浇至井基础边缘;混凝土浇筑中应防止离析;浇筑后应进行养护,强度低于1.2MPa时不得承受荷载。

1.2砂石基础施工技术控制

铺设前应先对槽底进行检查,槽底高程及槽宽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有积水和软泥;柔性管道的基础结构设计无要求时,宜铺设厚度不小于100mm的中粗砂垫层;软土地基宜铺垫一层厚度不小于150mm的砂砾或5~40mm粒径碎石,其表面再铺厚度不小于50mm的中、粗砂垫层;柔性接口的刚性管道的基础结构,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土质地段可铺设砂垫层,亦可铺设25mm以下粒径碎石,表面再铺20mm厚的砂垫层,垫层总厚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管道有效支承角范围必须用中、粗砂填充插捣密实,与管底紧密接触,不得用其他材料填充。

2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基础的组成

管道基础主要是由地基、基础和管座三部分组成。

2.1地基

地基是承受包括基础在内的整个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自重以及附加在建筑物和构筑物上的荷载的与基础相接触的那部分土层。因此管道可直接铺设在这种未被扰动过的竖实原状土层上。只是在给水排水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软弱土层,因此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常用的加固方法有换土法长桩处理、砂桩处理等。

(1)长桩处理:长桩处理适用于槽底地基土扰动深度大于2m的情况下。

(2)换土法:换土法适用于较浅的地基处理地段,一般用于地基持力层扰动深度小于0.8m的情况。

(3)砂桩处理:砂桩处理主要适用于扰动深度为2m以内的情况。

2.2基础

基础是指管子与地基间经人工处理过的或专门建造的设施,其作用是将管道较为集中的载荷均匀分布,以减少对地基单位面积的压力。

2.3管座

管座是管子下侧与基础之间的部分,设置管座的目的在于它使管子与基础连成一个整体,以减少对地基的压力和对管子的反作用力。管座包角的中心角愈大,基础所受的单位面积的压力和地基对管子的单位面积的反作用力愈小。管座的中心包角一般采用135~;当遇到管径大、埋设深或土质差等特殊情况,经设计部门或建设单位同意,也可采用180°。

3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为保证给水排水管道能安全正常运行,除管道工艺本身设计施工应正确外,还要求管道的地基和基础要有足够的承受载荷的能力和可靠的稳定性,否则给排水管道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陷,造成管道错口、断裂、渗漏等现象,导致对附近地下水的污染,甚至影响附近建筑物的基础。在铺筑管道基础垫层前,应认真复核基础底的土基标高、宽度和平整度,铲除槽底的淤泥、杂物和积水,并于当天查验整改完毕。如地基不稳定或有流砂现象等,应采取措施加固后才能铺筑碎石垫层。应根据规定的宽度和厚度摊铺平整拍实,摊铺完毕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基础。槽深超过2m,基础浇筑时,必须采用串筒或滑槽来倾倒混凝土,以防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倒卸浇筑材料时,不得碰撞支撑结构物。车辆卸料时,应在沟槽边缘设置车轮限位木,防止翻车坠落伤人。

3.1沟槽检查

下管前应对沟槽进行检查,并做必要的处理,检查其开挖深度、断面尺寸、边坡、平面位置和槽底标高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槽底是否有杂物;有杂物应清理干净,槽底如有不洁之物,应清除干净并做地基处理,必要时须消毒;设置管道基础的沟槽,应检查基础的宽度、顶面标高和两侧工作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此外,如果地基、基础已被扰动,应进行加固处理。冬季施工时,管道不得铺设在冻土上。如槽边下管一侧堆土过高、过陡时,应根据下管的需要进行整理,使之符合安全施工要求。如在混凝土基础上下管时,则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5.0MPa;石方段管沟,松软垫层厚度不得低于300mm,沟底应平坦无石块。

3.2下管

下管也就是将管道从沟槽上下到沟槽内的过程。下管方法分为人工下管和機械下管两类。应根据管材种类、单节重量和长度以及施工现场情况选用。在混凝土基础上安装管道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50%方可下管。

3.2.1人工下管法

人工下管一般适用于管径较小,管重较轻的管道,如陶土管、塑料管、直径400以下的铸铁管、直径600mm以下钢筋混凝土管等,以及施工现场狭窄,不便于机械操作,工程量小,或机械供应有困难的条件下。

(1)压绳下管法:是一种最常用的人工下管方法,适用于管径为400~800mm的中小型管子,方法较为灵活且经济实用。铸铁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由于管长4-6m,通常情况下也采用压绳下管法。下管时,可在管子的两端各套一根大绳,把管子下面的半段绳用脚踩住,上半段用手拉住,两组大绳用力一致,将管子徐徐下人沟槽,直至将管节放至沟槽底部。为了节省人力,保证安全,有时也在槽边打人两根撬棍,利用大绳和撬棍的摩擦力,帮助下管。

(2)貫绳下管法:贯绳下管法适用于管径小于300mm,管节长度不超过hn的混凝土管。用一端带有铁钩的粗绳钩住管道一端,绳子的另一端从管道内部穿过后由人工徐徐放松直至将管道放人槽底。

(3)立管溜管法:立管溜管法是利用大绳及绳钩由管内钩住管端,人拉紧大绳的一端,管子立向顺槽边溜下的下管方法。其中,直径为150-200mm的混凝土管可用绳钩住管端直接顺槽边吊下;直径为400~600mm的混凝土管及钢筋混凝土管,可用绳钩住管端,沿靠于槽帮的杉木溜下,保护管子不受磕碰。

(4)吊链下管法:吊链下管法适用于较大直径的管道集中下管。在沟槽上搭设三脚架或四脚架等塔架,在塔架上安设吊链,在沟槽上铺方木,将管道滚运至方木上。用吊链将管道吊起,然后撤走所铺方木,操作吊链使管道徐徐放入槽底就位。

3.2.2机械下管法

机械下管法适用于管径大、沟槽深、工程量大且便于机械操作的地段。机械下管速度快、安全,而且可以减轻工作的劳动强度。机械下管一般采用汽车式起重机、下管机或其他起重机械。按行走装置的不同,分为履带式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和汽车式起重机。下管时,机械沿沟槽移动,晟好是单侧推土,另一侧作为下管机械的工作面。起重机距槽边至少应有1m以上的安全距离,以免槽壁坍塌。行走道路应平坦、畅通。当沟槽必须两侧堆土时,应将某一侧堆土与槽边的距离加大,以便起重机行走。

3.3稳管

稳管是将管道按设计的高程和平面位置稳定在地基或基础上。压力流管道对高程和平面位置的要求精度可低些,一般由上游向下游进行稳管;重力流管道的高程和平面位置应严格符合设计要求,一般由下游向上游进行稳管。管道应稳贴地安放在管沟中,管下不得有悬空现象,以防管道承受附加应力,这就需要加大对管道位置的控制,管道位置控制对保证管道功能的正常发挥以及设计要求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管道位置控制,不仅包括管道轴线位置控制和管道高程控制,还应包括管道承插接口的排列方向、间隙以及管道的转角,重力流管道的水力要素与管道铺设的坡度更有直接的关系,稳管通常包括对中和高程控制两个环节。

3.4管道接口

管道接口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不透水性,能抵抗污水和地下水的侵蚀,并富有一定的弹性。按管道接口弹性大小的不同,刚性接口形式主要有水泥砂浆抹带接口、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两种:

(1)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水泥砂浆抹带接口适用于地基土质较好的取水管道。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管口凿毛,除去灰粉,露出粗骨料,并用水泅湿;再用砂浆填入管缝并压实,使表面略低于管外皮,接着刷一道水泥素浆,宽8~15Cm;然后用抹子抹第一层管箍,只压实,不压光。操作时可掺少许防水材料,以提高管道的抗渗能力。

(2)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是刚性接口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断面常为矩形或梯形,厚度为25mm,钢丝网常用20号。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管口外皮表面凿毛,除去碴粉露出粗骨粒,并用水泅湿,再用砂浆填满管缝并压实,在管口再刷一道宽为25mm水泥浆。

4结束语

开槽埋管施工属于明施,城市雨、污水管道承担着城市排水的重要任务,其建设和维护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化程度。城市雨、污水管道对于城市规划建设十分重要。因此,其施工质量及技术控制措施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管道施工给排水
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
探究城市给排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顶管施工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三维仿真技术在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运用问题
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