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探究

2017-06-26 19:11郭贵来
建筑建材装饰 2013年10期
关键词:技术要点建筑施工探究

郭贵来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使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同时也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使得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建筑业能否在众多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筑业的工程施工技术起着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前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发展迈向了新的高度。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如选材、用料、设计、施工等,要求技术做到十分精细、面面俱到。从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合理为出发点看的话,一个建筑是否合格并且能够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施工技术,如果建筑施工技术不合格,就会经常发生工程返修的状况,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还会使建筑工程进度延缓,为以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埋下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

1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谓的建筑工程施工就是指进行一项整体非常复杂,并且在细微方面还有严格要求的工作,主要就是将建筑设计的蓝图图纸转换为建筑工程实体的工作过程。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依托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促进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长远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从建筑高度上讲,现在的建筑物不断突破极限,再创新商从建筑空间上讲,现在的建筑结构形式多样,不断追求创新。此外,我国每年意外伤亡的人数多达十几万,而建筑工程的意外伤亡人数所占比例较高。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各地豆腐渣工程屡禁不止,各种建筑施工事故频发,建筑物坍塌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公众进行舆论监督,建筑工程的施工技術得到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

2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模板施工

一是做好立模板前的准备工作。先要处理好立模板的基层或调平层,清扫上面的杂物、浮土等,然后才能立模板;二是立模板。立好的模板底部应与基层紧贴,确保稳定牢固,经过振动后仍不走样;三是立好模板后,再对模板的高度和板间宽度进行一次复查;四是做好模板的薄膜隔离工作。

2.2拌制与浇筑

混凝土的拌制与浇筑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应该严格掌控这个过程。一是在拌制之前,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在入场之前,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发现不合格材料,一律不得入场。二是在拌制之前,要做好配合比试验工作,编制配合比单,在拌制时严格按照配比单执行,对于其中的减水剂要做好称量。将计量好的原材料集中放人搅拌筒,然后加入水和外加剂。配料工作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工序,所以,要确保称量的准确性,严格按照含水率的标准进行配比,对于其中的砂石比以及水灰比等要严格把握,确保符合施工的要求。三是原材料人上料斗的顺序分三种情况:第一,当没有混合料和外加剂和混合料时,应将石子、水泥、砂依次进入上料斗。第二,当掺干粉状的外加剂时,应将石子、外加剂、水泥、砂子依次进入上料斗。第三,当掺混合料时,其进入上料斗的顺序是:石子、水泥、混合料、砂。四是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混凝土拌制的时间不能小于规定的最短时间。五是严格控制施工中的材料用量,不能随意增、减材料用量,确保混凝土按照规定的坍落度进行拌制,不得将不合格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六是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合过程,随时检查拌合底部是否有“素土”夹层。当混凝土符合拌制要求时,其颜色一致,搅拌均匀,流动性、保水性和粘聚性良好,不离析、不泌水。当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立即调整。拌合时应配备专人负责拣除不符合要求的砂石、土块及杂物。七是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振捣密实,严防出现漏振和过振。八是严格把握混凝土初凝时间,确保混凝土运输、浇筑、间歇的全部时间在初凝时间之内。运输时,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漏浆、不失水、不分层、不离析。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剖析及对策分析

3.1从建筑的根基抓起,加强整体塑造设计

建筑的整体塑造设计蓝图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建筑的整体塑造设计蓝图对工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专业的论断,并对工程的具体环节的施工要求做出了合理构造;启下,建筑的整体塑造设计蓝图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细节特点等多方面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全面描述。

根据国家建筑图纸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标准的要求,建筑蓝图主要有三个部分设计构成:基础部分、主体部分以及装饰部分,这三个部分既是三个独立的施工规划,需要设计各自的外形,突出特色;但同时它们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必须科学有效的处理好施工工程在各个部分的衔接,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无数次预案演习,确定无误之后,设计图才予以合格。一系列繁琐的严格要求都是对国家财产和人民安全的负责表现。

3.2从施工工程的施工强度抓起,不可操之过急

所谓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强度主要是指建筑的主要材料混凝土的强度。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整体要求是比较复杂的,因此施工量极大,对混凝土的需求量也相应巨大,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也相应增高。

(1)配制混凝土。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长,混凝土的使用量大,加上施工环境变化大,如果混凝土的强度控制不好,这些条件就会对混凝土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会使得混凝土的强度离散性扩大,严重的话会出现质量不合格的现象,这样的话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堪忧。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强化好混凝土的强度控制,合理有效的控制好建筑工程的施工强度。

据相关资料显示,混凝土的强度主要与水泥含量、石灰含量、砂石含量和砂的含水量等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混凝土中砂的含水量过高,砂率、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石子及砂的级配都会受到影响,例如:砂的含水量过高,砂率降低2%~3%的话,混凝土强度就会受到15%~20%不等程度的影响,水泥用量也会在5%~20%之间摇摆不定,石子及砂的级配影响程度在10%~20%之间徘徊。一环扣一环,一步错步步错,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一定要严格按照科学的级配报告,再结合实际进行配制,从根源上确保建筑的质量。

(2)养护混凝土。当前,大部分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均采用的混凝土的运送方式就是用泵送混凝土,这种方式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是因为泵送混凝土既能够极大地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还可大大缩短施工周期。但有利就有弊,用泵送混凝土固然方便,但是同时需要专业人员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特别是混凝土浇筑量比较大的建筑物,更需要特别养护。施工单位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制定合理完善的养护方案,养护人员要详细了解养护混凝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明白对混凝土养护的重要性,养护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表面覆盖、昼夜变化、专业人员、水源等多方面,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忽視任何关键环节。一经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3.3从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抓起,确保万无一失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最终的工程质量,这不仅仅是建筑材料质量好坏和人员管理素质高低的问题,高素质的人员配备着好的建筑材料,有着过硬的施工技术,才能建造好一座建筑,这才是优质建筑的重要基础。

(1)有效控制建筑裂缝。再好的建筑也避免不了存在一些轻微裂缝,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例如:不稳定、运动、闭合等等,我们能做的就是有效控制这些裂缝,防止在它们再扩大蔓延。

建筑物的主要材料是混凝土,而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是水泥,建筑施工之初,避免使用高强度的水泥,配制时可以适当掺入外加剂;建筑施工之时,尽量减少混凝土中气泡的产生,如果避免不了可以采用二次抹面和二次振捣的方法;建筑施工之后,可以采用线盒增设钢筋网的方式防止裂缝的产生。

(2)有效控制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因为建筑钢结构具有工业化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但是大家都知道钢结构自身具有强烈的热传导性,如果建筑温度过高或强烈变化时,钢结构受到强烈刺激,会对建筑产生毁灭性的威胁,所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钢结构施工技术时,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必要的防火设备、防火设施、安全通道等等,以防万一。

4结束语

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大大的加快了我国多层住宅建筑的发展速度,但是现阶段,我国多层住宅在施工的过程中依然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想要使其得到有效的改善就必须加大对施工的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建筑的质量,从而为居民提供一个更为安全舒适的住宅,也能有效的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猜你喜欢
技术要点建筑施工探究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设问引导探究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