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转型影响因素

2017-06-27 03:19王泽宇林迎瑞
关键词:子系统海洋经济

王泽宇, 林迎瑞, 张 震

(辽宁师范大学 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9)



海洋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转型影响因素

王泽宇, 林迎瑞, 张 震

(辽宁师范大学 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9)

基于海洋经济发展绩效的内涵,应用以熵值法为基础的PROMETHEE模型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等评价方法,并借助ArcGIS10.2对2003—2013年海洋经济发展绩效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3—2013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水平显著提高,低水平地区提升迅速,高值地区增长放缓,2008年呈现最大差异,但区域间差距逐渐缩小,表征海洋经济发展稳定性逐步增强;②海洋经济规模运行绩效、科技发展绩效空间发展分异较为明显,海洋经济结构运行绩效、资源利用绩效、生态保护绩效空间特征虽有变动,但差异较小,可见海洋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规模扩张与科技发展的贡献.而新常态时期实现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必将倒逼海洋经济规模、结构、科技等协调发展相互提升.③海洋经济发展绩效的空间格局演变由多种因素导致.资源禀赋与发展路径惯性决定了海洋经济发展绩效现有水平,经济结构调整与战略性高新技术创新为新常态时期绩效水平提升注入活力,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变化与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将成为未来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提高的重要客观因素.因而,沿海省份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综合实力全面提高,以推进全国海洋经济绩效的发展.

海洋经济;发展绩效;可变模糊识别;PROMETHEE法

21世纪以来,各沿海国家纷纷开始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经济的新领域[1].经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重创,至2014年中国经济逐步进入以增速放缓、结构深度调整、增长驱动力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时期[2].基于当前海洋产业自身发展特征,海洋经济发展已然成为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驱动力[3].2001—2014年,海洋经济年均增速11.13%,高于同期GDP增速1.95个百分点,同时新兴海洋产业以年均26.51%的增速迅猛发展,表现出海洋经济在新常态时期的巨大增长潜力[4].虽然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目前,海洋经济结构已经由2012年前的“二三一”升级为“三二一”型,但在按产业开发技术划分的经济结构中,传统海洋产业依然占据着绝对优势,新兴海洋产业仅占4.22%;与此同时,海洋经济整体效率虽一直攀升,却仍未达到最优状态,涉及海洋经济绩效发展的海洋经济结构、海洋经济效率以及科技水平提升等问题依然较大.因而“新常态”背景下,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深入研究海洋经济发展绩效问题,并合理测度发展水平,具体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不仅对优化调整海洋产业结构、科学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也为沿海地区进行海洋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一定方向,进而不断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绩效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基于宏观经济发展角度对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主要涉及结果、效益、效率、公平等方面.本文认为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是指海洋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种效果的总和,包含海洋经济对全国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海洋经济规模扩张速度、质量水平提升高度、海洋经济发展吸纳就业力度、海洋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以及未来提升自身发展潜力的能力.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绩效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在绩效评价对象方面,涉及碳排放绩效[5-8]、环境绩效[9-12]、政策绩效[13-14]、土地利用绩效[15-16]、经济绩效[17]等;②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由于视角不同,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涉及经济、市场、效率、公平[18],结构、效益、效率、管理[16],经济、效益、效率、公平[19],投入、意愿产出、非意愿产出[20];③在绩效研究方法方面,主要运用数理统计等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绩效时间序列上比较分析,涉及Super-SBM模型[21]、方向性距离函数[22]、全要素生产率[23]、多元回归模型[24]等.

本文以沿海1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PROMETHEE法,计算海洋经济发展绩效优劣排序以对其形成客观评定,辅助追溯导致绩效差异的根源,以揭示海洋经济发展绩效的内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新常态下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与转型发展,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

本文研究对象涉及沿海11省份,包括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1.2 研究方法

1.2.1 熵值法确定权重

使用熵值法确定经济发展绩效指标体系的权重,熵值法是根据数据变异程度来确定权重的一种客观赋权法[25].同时通过使用模糊PROMETHEE法计算每2个省间经济发展绩效的相对优先程度,以得到各指标影响下沿海11省区的经济发展绩效排序.某指标的数值分布越离散,意味着各个省间该指标的优势程度差别越大,则该经济发展绩效评价指标有很大区分度,其应得到较大权重.

1.2.2 可变模糊识别理论的概念与模型

使用可变模糊集理论中的相对隶属函数、相对差异函数和模糊可变集合作为绩效的量化工具描述各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发展量变、质变程度[25].

(1)模糊可变集合定义

uA(u)+uA(u)=1.

(1)

设U的模糊可变集合[26]

(2)

DA(u)=2uA(u)-1或uA(u)=(1+DA(u))/2.

(3)

(4)

模糊可变集合的吸引域、排斥域、渐变式质变界分别为A+、A-、A0.

(2)相对差异函数模型

设x0=[a,b]为实轴上模糊可变集合V的吸引域,即0

图1 点x、M与区间X0、X的位置关系Fig.1 The loc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int x、M and interval of X0、X

图1中,[c,a]与[b,d]均为V的排斥域,即-1

(5)

则x落入M点左侧时的相对差异函数模型为

(6)

其中,通常β为非负指数,常取值为1.则x落入范围区域[c,a]之外时,令

DA(u)=-1,x∈[c,d].

(7)

1.2.3 PROMETHEE法的概念与模型

PROMETHEE法是Brans在1984年提出的关系级别排序方法[27].该法基于数值的两两比较.PROMETHEE法对每一个目标定义一个值大于0小于1的函数,函数值越小,xi与xk之间差异越小;当函数值为0时,xi与xk没有差异;当函数值等于1时,xi严格优于xk.使用优先函数∏(xi,xk)判别出各方案在特定目标上优劣的程度.

(1)数据处理

(2)优先指数

对于每一对方案,xi,xk∈X,方案各属性的权重分别为wj(j=1,2,…,m),其优先指数[28]为

(8)

(3)评价准则

本文采用常用准则[29]来构造优先函数,计算过程中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可以避免数据标准化所产生的误差.

(9)

(10)

(4)计算净流量

(11)

利用完全排序求出净流量φ(xi):

(12)

(5)计算隶属度偏序评价结果

Φ(xi)=2φa(xi)+φb(xi)-φd(xi)-2φe(xi).

(13)

其中,φa、φb、φd、φe分别代表高隶属度、较高隶属度、较低隶属度、低隶属度净流量.计算得到海洋经济绩效优先程度Φ(xi),根据对各省的净流量大小比较可确定优先程度.模糊PROMETHEE模型得出的经济发展绩效值是一个相对概念,采用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能得到不同省绩效排序,还可以直接定量测算各省在同一绩效下的优势或劣势差异程度,也可以对同一省各个绩效子系统的相对优先程度予以评价.

2 指标体系构建与绩效测度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以沿海11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借鉴已有的绩效测度指标体系成果,将海洋经济发展绩效的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总体层(A)、系统层(B)、指标层(C),共5个子系统:海洋经济规模运行绩效、结构调整绩效、科技发展绩效、资源利用绩效、生态保护绩效(表1),涵盖20个量化指标.指标数据来源于2003—2015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年鉴》.

2.2 评价过程

2.2.1 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测度

运用模型对沿海11个省区2003—2013年的指标数据进行综合绩效和子系统绩效测度,得出各省海洋经济发展绩效值及其子系统绩效值与排名(表2、表3).

模糊PROMETHEE模型的结果表示,若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绩效相对于其他地区不断提高,则其绩效值不断增大;反之,则会减小;整体来看,由表2可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绩效值的变化区间为-2.79~1.67,平均值为0,绩效值大于0表示该省海洋经济发展绩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之则表示低于平均水平.因此,绩效值可以反映该省海洋经济发展绩效与各省绩效的差异.各省绩效值差异最大值出现在2008年,该年绩效值最高的广东(1.33)与绩效值最低的广西(-2.65)相差3.98,2010年以后各省差异逐渐减小.而2013年各省海洋经济发展绩效值由高到低则分别为广东、上海、山东、江苏、辽宁、浙江、福建、天津、河北、海南、广西.

表1 海洋经济发展绩效评价与转型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

表2 2003—2013年海洋经济发展绩效值

表3 2003、2013年经济发展子系统绩效值

表3中各省经济发展子系统绩效状况由各省子系统绩效值计算而得,绩效值越大,表明该省在该子系统下的绩效更具有相对优势.2013年,广东省海洋经济资源利用绩效与海洋经济生态保护绩效值均为0.4,与其他省相比极具优势.山东省虽然海洋经济规模运行绩效排名第一,但其他子系统绩效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上海在子系统中海洋经济规模运行绩效、结构运行绩效、生态保护绩效均排名前列.而广西与河北各子系统均处于最低水平,海洋经济整体发展缓慢.一般而言,对沿海海洋经济发展绩效的评价需要考虑复合系统内子系统间的协调状况.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海洋经济规模运行绩效在内部子系统间最高,海南海洋经济结构运行绩效在内部子系统间最高,广西海洋经济科技发展绩效在内部子系统间最高,河北、辽宁、福建、广东海洋经济资源利用绩效在内部子系统间最高,天津市海洋经济生态保护绩效在内部子系统间最高.可见各省在海洋经济绩效提升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因素差异较大.

3 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时空分异分析

3.1 海洋经济发展综合绩效时空演变

本文应用ArcGIS10.2对经济发展绩效进行直观分析,基于梯度理论[31-32],将各省海洋经济绩效及其子系统绩效值分为高绩效、中绩效、低绩效3个等级.根据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确定各子系统绩效值及综合绩效值在各年的3级阈值.为了便于图面表达,本文仅对比2003、2013两年的结果,利用GIS绘制成图,得到2003、2013年各省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水平空间分异图(图2)及其子系统绩效水平空间分异图(图3~图7).

图2 2003年、2013年海洋经济运行绩效空间分异Fig.2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marin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2003,2013

图3 2003年、2013年海洋经济规模运行绩效空间分异Fig.3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marine economic scal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in 2003,2013

图4 2003年、2013年海洋经济结构运行绩效空间分异Fig.4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marine economic structur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in 2003,2013

图5 2003年、2013年海洋经济科技发展绩效空间分异Fig.5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marine econom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in 2003,2013

图6 2003年、2013年各省与海洋经济资源利用绩效空间分异Fig.6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material resources operation performance in 2003,2013

图7 2003年、2012年各省海洋经济生态保护绩效空间分异Fig.7 Spatio-temporal change of marine economic ecological protection performance in 2003,2012

海洋经济运行绩效差异在空间格局上变化显著,从全国来看,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明显提高.2003—2013年,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最高的是广东,排在第一位.2003年,海洋经济高绩效的4个省分别为广东、福建、上海和浙江,这些省份海洋科技发展绩效较高,海洋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独特,海洋生态保护基础雄厚.广西、河北、海南属于低绩效水平,辽宁、天津、山东、江苏处于中绩效水平.可见2003年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绩效区域分异明显,高绩效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环渤海地区绩效水平较低.2013年,海洋经济高绩效的省份则比较分散,分别为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低绩效区域仅有广西,浙江和海南处于中绩效水平,表明海洋经济绩效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区域间差异日趋减小.广西、海南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经济综合发展实力虽有提升,但在2003、2013两年中海洋经济发展综合绩效始终处于最低水平.

3.2 海洋经济发展子系统绩效时空分析

3.2.1 海洋经济规模运行绩效

海洋经济规模运行绩效空间分异较明显,各省区绩效普遍提高.山东、福建、浙江、上海始终处于高水平,广西、海南则一直处于最低状态,其海洋经济规模仍然较小,发展潜力巨大.海洋经济规模运行绩效提升较大的省份主要有江苏、河北、天津、辽宁,可见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规模提升较快,相比而言,广东海洋经济规模却出现小幅度下降,规模优势逐渐下降.

3.2.2 海洋经济结构运行绩效

海洋经济结构运行绩效空间差异变化较小,部分省份绩效出现微降.山东、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海南滨海旅游业发展迅速,海洋服务业实力较强,加之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广西一直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天津、江苏、福建海洋经济规模增减变化较大,质量水平一直较低,导致结构绩效有所下降.河北、辽宁海洋经济结构绩效发展平稳.

3.2.3 海洋经济科技发展绩效

海洋经济科技发展绩效不同年份差异较大,并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等级结构.2003年绩效较高地区为辽宁、上海、浙江、江苏,而到2013年缩减为浙江、辽宁两省.河北、广西、广东海洋经济科技发展绩效提升相对缓慢,长期处于较低状态.海南、山东绩效水平不断提升,但整体水平不高.在沿海地区11个省份中,只有广西、河北、广东3省到2013年仍然没有摆脱低绩效的状态,研究期内3省科技投入虽然不断增加,但海洋经济科技发展绩效增速依然较慢,因而对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提升贡献较小.

3.2.4 海洋经济资源利用绩效

海洋经济资源利用绩效在空间格局上变化甚微,整体海洋经济资源利用绩效上升明显.辽宁、浙江、福建、广东始终处于高水平,华东沿海地区海洋新能源利用广泛,山东风能发电居首位,浙江潮汐能装机容量占全国40%,海水利用业实力突出.海南、上海、天津、山东、江苏稳步提高.广西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有限,一直处于全国最低水平.

3.2.5 海洋经济生态保护绩效

海洋经济生态保护绩效空间区域分异变化较小,但部分省份绩效值有所降低.始终处于高水平的区域有广东、江苏,而一直处于低绩效状态的区域为辽宁,其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保投入有待提升.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但随着海洋开发广度与深度的不断增加,海洋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已逐渐凸显.在不断开展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的帮助下,河北海洋生态保护绩效水平虽有提升,但一直处于较低状态.海南、天津生态保护成果较为显著,海洋经济生态保护绩效提高幅度较大.

4 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机理分析

基于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时空分异特征,对其机理展开探讨.海洋经济系统是典型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33],因而对其发展绩效的测度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升绩效过程中沿海省份利用相对优势,发挥其不同作用.

整体来看,2003—2013年海洋经济发展绩效差异逐渐缩小,但部分省份差距较大,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呈现最大状态,可见海洋经济发展稳定性逐步增强,但较陆域经济仍显薄弱,究其原因主要由各区域资源(能源)禀赋和以往发展路径惯性所致.2008年金融危机后,海洋经济发展规模深受重创,然而随后实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新增长模式的探索倒逼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与科学技术创新,进而不断降低发展绩效差异化程度.海洋经济发展绩效增长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因而各区域提升过程不尽相同.首先,科技水平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直接决定其效率高低.一旦涉海经济的关键技术得以攻克,这一领域海洋经济将取得迅猛发展,效益水平逐步提高;其次,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将对海洋经济发展绩效产生重大影响,如《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一路一带”战略提出和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等,将使海洋经济发展被划分为不同特色区域,进而将提升上海、山东、浙江、辽宁等受益省份海洋经济效益水平,导致差距扩大.此外,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倾向将直接决定其以特定方式提升发展效益.上海、山东海洋科技发展水平较高,其海洋经济效益提升主要依赖科技提供保障,而海南、广西则主要依赖资源.再者,现行涉海管理体制机制尚待完善,管理部门烦冗重叠,区域生产要素流动困难,海洋经济效益提升严重受阻.

5 结 论

本文运用PROMETHEE模型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全国沿海11个省的海洋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并借助软件工具ArcGIS10.2绘图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模型计算结果,初步揭示了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发展绩效的时空格局演变.从全国层面来看,2003—2013年海洋经济发展绩效低水平地区提升较为迅速,高值地区增长放缓,整体绩效水平明显提升,区域间差距逐渐减小.具体而言,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绩效一直处于最高水平,上海、山东、浙江发展水平紧随其后,广西、海南虽有提升却一直处于最低水平,其他省份在近10 a的发展过程中,虽有波动仍处于中等水平状态.

(2)从子系统层面来看,海洋经济规模运行绩效、科技发展绩效空间发展分异明显,水平提升较快,表明此阶段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较大程度得益于规模扩张与科技创新的贡献;海洋经济结构运行绩效、资源利用绩效、生态保护绩效空间分布特征虽有变动,但差异较小,水平提升较慢,可见海洋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调整仍待深化,资源环境保护亟须全面加强.新常态时期实现,海洋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必将倒逼海洋经济规模、结构与科技等协调发展、相互提升.

(3)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发展绩效的空间格局演变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导致.资源(能源)禀赋与发展路径惯性决定了现在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水平,经济结构优化程度与战略性高新技术创新为新常态时期绩效水平提升不断注入活力,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变化与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调整将成为影响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绩效提高的重要客观因素.因而,沿海省份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综合实力全面提高,进而推进全国海洋经济绩效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考虑到各年鉴的统计口径不同于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问题,仍存在指标体系构建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

[1] 刘明.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0(5):34-38.

[2] 高建昆,程恩富.论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认识、适应与引领[J].当代经济研究,2015(9):51-59.

[3] 何广顺.我国海洋经济平稳运行引领新常态——解读《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J].海洋经济,2015,5(2):3-9.

[4] 张远军.新常态下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金融策略[EB/OL].(2015-12-13)[2015-12-28].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llqy/201511/t20151117_87213.html.

[5] 刘明磊,朱磊,范英.我国省级碳排放绩效评价及边际减排成本估计:基于非参数距离函数方法[J].中国软科学,2011(3):106-114.

[6] 华坚,任俊,徐敏,等.基于三阶段DEA的中国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评价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7):1447-1454.

[7] 李世祥,刘江宜,张莉,等.煤炭消费、碳排放与区域经济绩效——基于13个煤炭消费大省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8):1625-1634.

[8] 李婧,朱承亮,安立仁.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差异[J].中国软科学,2013(5):167-182.

[9] 高迎春,佟连军,马延吉,等.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环境绩效对比分析[J].地理研究,2011,30(3):505-512.

[10] 国涓,刘丰,王维国.中国区域环境绩效动态差异及影响因素——考虑可变规模报酬和技术异质性的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12):2444-2456.

[11] 黄和平,伍世安,智颖飙,等.基于生态效率的资源环境绩效动态评估——以江西省为例[J].资源科学,2010,32(5):924-931.

[12] 陈晓红,周智玉.基于规模报酬可变假设的城市环境绩效评价及其成因分解[J].中国软科学,2014(10):121-128.

[13] 任珩,赵成章,安丽涓.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民勤绿洲水资源管理政策绩效评价[J].资源科学,2014,36(5):922-928.

[14] 陆张维,徐丽华,吴次芳,等.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中国区域均衡发展的绩效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3):361-371.

[15] 鲁春阳,文枫,杨庆媛,等.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重庆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1,33(3):535-541.

[16] 张荣天,焦华富.转型期省际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格局演变与机理[J].地理研究,2014,33(12):2251-2262.

[17] PATACCHINI E,RICE P.Geograph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for Great Britain[J].Regional Studies,2007,41(4):489-508.

[18] 曹芳东,黄震方,吴江,等.转型期城市旅游业绩效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化机理: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148-160.

[19] 吴一洲,吴次芳,罗文斌.浙江省县级单元建成区用地绩效评价及其地域差异研究[J].自然资源学,2010,25(2):330-340.

[20] 邓晓兰,鄢哲明,杨志明.中国煤炭城市的发展绩效评价和转型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3,35(9):1782-1789.

[21] 周泽炯,胡建辉.基于Super-SBM模型的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12):2457-2466.

[22] 庞瑞芝,李鹏.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经济研究,2011(11):36-47.

[23] 李世祥,马海燕,成金华.中国富煤省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绩效[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3):12-18.

[24] 袁晓勐,王宝平.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经济绩效研究[J].人文地理,2006(2):93-98.

[25] 王泽宇,郭萌雨,孙才志,等.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评价[J].资源科学,2015,37(3):534-545.

[26] 柯丽娜,王权明,李永化,等.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海岛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5):832-843.

[27] 储成龙,谢娜,王蕾,等.基于DFS-SVM和PROMETHEE方法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绩效评价——以亚行贷款宁夏道路项目为例[J].审计研究,2014(3):91-99.

[28] 蔡宁,葛笑春.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中PROMETHEE法的应用[J].技术经济,2006(5):109-112,5.

[29] 王建军,杨德礼.信息系统外包决策的AHP/PROMETHEE方法[J].管理学报,2006(3):287-291,308.

[30] 李为相,张广明,李帮义.基于区间数的PROMETHEEⅡ方法中权重确定[J].中国管理科学,2010(3):101-106.

[31] 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9-12.

[32] 李国平,许扬.梯度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J].经济学家,2002(4):69-75.

[33] 王泽宇,崔正丹,孙才志,等.中国海洋经济转型成效时空格局演变研究[J].地理研究,2015,34(12):2295-2308.

学术论文摘要的编写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要明确地记叙文献重要内容的独立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

摘要可分为报道性摘要、报道/指示性摘要和指示性摘要,作者摘要一般要写成前两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从2012年起要求摘要字数为260~300字左右,且对方法、结果、结论宜写得详细.

摘要的作用:

摘要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首先,摘要是影响文献被检索和引用的重要因素;其次,摘要为读者快捷准确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提供了方便.

编写摘要的注意事项:

①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切不可加进作者的主观见解、解释或评论;

②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③要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得简单重复题名和引言已有的信息;

④要用第三人称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对一次文献的主题、内容、性质、水平做出客观、准确、简明的描述,要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表达准确,言简意赅,没有歧义.书写要合乎语法、逻辑关系,要采用规范化的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对新术语、缩略语等在首次出现时应加以说明.

⑤摘要不用非公知公用的术语和符号,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的结构式,不用引文和图表.

The evaluation of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nsformation

WANGZeyu,LINYingrui,ZHANGZhen

(Center for Studies of Marine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s performance,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performance of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3 by means of PROMETHEE and variable fuzzy recognition model, analyz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based on using the ArcGIS10.2,and revealing the inner change rules.The conclusions:①The low-value areas’ development speed accelerates,while for high-value areas, it shows a slow trend from 2003 to 2013 in the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s performance of China.However,the overall pattern presents a good transition state,and the regional gap is narrowing. The biggest difference about performance appeared in 2008,showing the stability of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gradually enhances.②The spatial development differentiation of marine economy performanc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obvious.While performance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is changed,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performance result is small.So it shows that the ocean economic growth thanks to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cale expan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he utilization on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③Resource endowment and economic location make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hig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structure optimization provide the driving forc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fer developmental guarantee;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of marine strategy and policy changes are crucial objective factors to the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fore,coastal area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self advantage,adjust the factors rationally,upgrade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gradually,and then accelerate the promotion of our national marine economic performance.

marine economy;development performance;variable fuzzy recognition;PROMETHEE

2016-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青年基金项目(413011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1119);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资助项目(16JJD790021);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683607)

王泽宇(1981-),女,辽宁铁岭人,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E-mail:wangzeyu2008@163.com

1000-1735(2017)02-0256-12

10.11679/lsxblk2017020256

F129.9

A

猜你喜欢
子系统海洋经济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