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用权监督 促进勤政廉政 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17-06-27 11:24张侠
中国经贸 2017年11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岗位监督

张侠

正确用权,取利养身;违规用权,牟利害己。国企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如何完善用权监督,增强国企领导人、高管人员以及对外业务交往的重要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的勤政廉政意识,自觉地预防、抵制以权谋私、贪腐堕落、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是国企开展监督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此,要不断拓展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法,完善监督机制,突出监督重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才能为国有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充分认识目前国企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我们也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纷繁复杂,使得国企一些领导人员、重要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也随之接轨,禁不住诱惑,耐不住寂寞,不惜违法违纪以权谋私,严重影响国企的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不认真查找、剖析这些问题,不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工作。

1.监督机制存在问题,导致对一把手监督缺位。在个别国企管理监督中,存在着盲目树立所谓的行政“一把手”权威,致使企业党委的核心作用被弱化,民主集中制成为摆设,出现了“党的活动业余化,政工干部兼职化”,使党委对行政履职行为失去监督制约。由于企业行政领导一人说了算,在生产经营以及对外交往中大权独揽,形成了以行政一把手为核心的经济交往利益集合,各级单位负责人也暗自效仿,进而编织成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垄断企业采购、销售、建设工程等重大业务和项目,带来国企资材流失的风险。2006年至2007年,甘肃省查处了兰州炭素集团由于对前后两任“老总”监督缺位,导致企业领导人前“腐”后继、上行下效、竞相贪腐,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重大案件,整个案件完整、清晰、深刻印证了一个曾经的“明星”企业在对一把手监督缺位的情况下而倒闭破产的惨痛教训。

2.企业内部选人用人存在弊端,助长了不良风气。“任人唯贤则兴,任人唯亲则衰;为职择人则治,为人择职则乱”,一些企业在中层以上领导及科段长等生产骨干选拔任用过程中,不注重通过有效竞争、组织考核、民主评议等渠道选拔任用为人正直、业务精通、敢于负责的人才走上重要管理岗位,而是以亲疏好恶划线,培植亲信,在亲属圈、朋友圈、同学圈、关系圈等私交范围内提拔、任用干部。在日常使用管理中,不坚持民主监督考核的形式,任由一些人肆意行政,当有的人犯了错误或存在违纪苗头,被找去谈话,就自认为组织不信任、“无事找事”、“整人害人”。而有的领导不是帮助其及时诊治毛病,改过自新,而是过于溺爱护短,以“关心、爱护”的名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出主意想办法帮其掩盖错误、推卸责任、逃避处理,使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滑向深渊。因此,放纵了一些被提拔的干部,工作中我行我素,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为人专横跋扈,生活奢侈糜烂,甚至违法乱纪侵害企业利益。

3.有章不循,有纪不执,基础管理监督不到位。从企业内部党员干部违章违纪案件中发现,目前,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入,企业的管理监督制度已逐步健全,企业监督工作中缺少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缺少对各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无论是从企业大宗原燃材料、设备备品备件采购、验质验收,还是产品、半成品、废次材销售,以及结算等环节,一些党员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在对外业务中,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信守着习惯操作、人行我效、法不责众、靠山吃山、无利不起早等错误信条,工作不负责任,推诿扯皮、图省事、送人情,甚至借工作之便欺上瞒下、内外勾结、损公肥私。而负责审批、签证、监督、考核等把关部门或人员,不遵守最起码的工作规范,审批流于形式,签证不做调查,考核不问依据,监督检查缺位,使有章不循、制约缺失的现象成为家常便饭,造成人心懈怠、管理松散、问题频发的不利局面。

二、集中精力,切中要害,创新国企监督要努力做好三个监督防范一个强化

开展国企监督工作,创新国企监督的途径和方法,推进国企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不能一味地不分轻重,面面俱到,要集中精力,找准国企监督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围绕重大投资项目以及国企领导人、中层以上管理干部、重要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履职情况,切中要害,有针对性地开展用权监督。

1.开展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用权监督,防范工程腐败和投资风险。为不断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水平,国企势必通过增加重大技改建设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开发尖端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在技改建设中,由于投资大,工程项目多,采购业务集中,各种业务交往纷至沓来,而一些主管领导、工程主管部门、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成为商家公关的对象,有的请吃,有的送钱,有的购物,有的歌舞,有的投怀送抱,凡此种种,为在工程中分得一羹,费尽心思,尽其所能。因此,做好企业技改年修工程等重大投资项目用权监督,是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抓住重大投资项目的用权监督,才能预防工程管理腐败问题,保证企业技改年修工程的保质施工,如期竣工,合理支出;只有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的用权监督,才能防止工程上马,人员倒下,保护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履职尽责,不犯错误。开展重大投资项目用权监督,一要注重工程发包环节的监督,保证按规定程序选择施工队伍;二要注重工程设备招标环节的监督,保证采购订货依据性价比办理;三要注重工程预决算审计监督,保证工程造价真实合理。凌钢集团在企业技改工程中,注重主管领导以及工程管理人員的用权监督,成立专门的工程项目经理部,签订责任状,制定工程网络图,对所有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控制。制定《技改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办法》,企业纪检审计监察部门严格依照该办法对工程设计、工程发包、签订合同、设备材料采购、施工过程、预决算及结算、出入厂管理、制度、监督、责任追究等十个方面等跟踪监管,同步控制,在开展工程造价审计监督中,随时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认真核对图纸、合同、现场施工等实际情况,发现个别工程预算存在重复计算问题,及时审减不合理工程造价,保证了工程费用合理支出,同时避免了相关管理人员因工程竣工后受到事后责任追究,有效地防范了工程腐败和投资风险。

2.开展企业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用权监督,防范权力腐败和职务风险。事实证明,权力腐败和职务风险总是产生在一些管人、管事、管物、管钱的领导干部身上,群众对这些腐败问题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却敢怒不敢言。特别是一些手握生杀大权的“一把手”,要尤其引起监督部门的重视。要注重对一把手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行为监督,监督其物资采购过程中的行为,防止借职权干预业务往来,图谋私利;监督其在选人用人过程中的行为,防止借提拔任用管理干部之机收受好处,形成私人交往的“小圈子”;监督其消费、交友、爱好等方面异常行为,防止价值观发生扭曲转向,追求个人名利。国企领导人员要注重做好自律,自觉执行党的民主监督制度,不搞特权,不搞营私,树立良好的国企领导人员清正廉洁风尚。要注重对企业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要结合《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相关规定,开展履职尽责、正确用权教育。凌钢集团在企业管理监督工作中,不断探讨如何加强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的用权监督,企业党政一把手带头开展自我监督,当管理环节出现问题时,坚持首先从领导班子查找原因,承担责任,当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到利益分配时,主动提出超出职工减发比例扣除领导班子的个人收益,为企业开展用权监督做出了表率。在开展中层管理干部监督工作中,坚持对中层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严格考核、末位淘汰等机制的实施,强化监督。注重对新任职的中层领导干部及时进行“遵守党的纪律,忠实履行职责,敢于坚持原则,倡导廉洁奉公”教育,由纪委书记亲自讲课,并进行考试,做出廉政承诺。通过开展对中层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使各级单位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提高了对严于自律、带好队伍的认识,坚持重大问题民主讨论,选人用人全员竞争,沉底基层服务一线,使领导干部用权公开透明,自觉筑起了防腐墙,职工群众满意拥护,极大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发挥了以监督促廉政,以廉政促发展的作用,使防范权力腐败和职务风险落到实处。

3.开展涉外业务的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用权监督,防范岗位腐败和制度搁浅。企业负责采购、销售、技改、年修、造价、结算等涉外业务的管理人员以及负责验质、验收、仓储、发货、保安等重要岗位人员,在对外业务交往中,由于掌有一定的权力,常常被图谋不法利益的商户拉拢诱惑,以各种途径帮助其实现追求最大利益的目的,从而导致岗位腐败,企业基础管理制度被流于形式,人为搁浅。如何加强对这些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的用权监督,是创新监督渠道,为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提供土壤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完善重要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才能确保企业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进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序进行。从凌钢多年来管理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做好对外业务交往的重要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监督,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就必须坚持对重要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贴身教育,因此,我们把凌钢多年来查处的发生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身边的违规违纪案例整理成教育读本,使之成为透视违规违纪问题的影壁墙,让每一名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都能从这面影壁墙上找到自己如有不慎就可能随时发生的问题,使一幕幕真实案例如影随形,牢牢铭刻在这些人的脑海里,时刻提醒认知“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一时侥幸,终生悔恨”的深刻内涵。与此同时,加大对重要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执行规章制度情况的监督查处力度,以悄无声息的调查、严厉迅捷的惩处、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及时发现并办结了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在结算过程中私自改变原料化验结果以及弄虚作假人为提高原料品位从中牟利等问题,有效地威慑、警醒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严格按规章制度办理各项业务,防止失职渎职、弄虚作假、侵蚀企业利益问题的发生,增强了基础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促进了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务实创新发展。

4.完善企业用权监督要注重培植企业纪检审计监察人才,强化监督队伍建设。企业纪检审计监察人员,是活跃在企业内部“对管理者的再管理,对监督者的再监督”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力量,要重视企业纪检审计监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一是在生活上要实实在在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在家庭生活、子女就业、赡养父母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减少他们在家庭上的负担和拖累;二是要正确对待工作中的问题和流言。由于纪检审计监察干部工作性质不同,在工作中常常伤及个别人的利益,因而受到打击、谩骂甚至陷害,遇到这些情况时不能动辄胡乱猜疑,要给予充分信任和理解,解决他们工作上的后顾之忧;三是大胆提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优秀同志,要使他们工作职务、待遇合理地高于被监督者,为他们在行使监督职能时提供威严、恰当的平台,以便更好地开展监督工作。通过对纪检审计监察干部的关心、重视、扶持,进一步提高监督队伍的威信,增强开展监督的实力,使纪检审计监察干部政治上有干头、工作上有想头、生活上有甜头、职务上有盼头,全身心地开展监督工作。基于这样的认识,凌钢集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纪检审计监察工作,在政治上高度信任,在待遇上给予倾斜,在工作上给予肯定,在职务上给予提升,极大地调动了纪检审计监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力开展企业监督工作,及时查处了侵害企业利益问题,堵塞了管理漏洞,很好地發挥了监督作用。

实践证明,开展国企重大投资项目和党员领导干部、重要管理人员和岗位人员的用权监督,注重扶持培养监督力量,是创新国企监督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推动国企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强化用权监督,规范职务行为,创新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才能真正预防企业腐败问题的发生。“权力大一分,责任重千金”,无论是企业领导人员,还是管理人员以及岗位人员,都要牢记正确用权,忠诚企业,恪尽职守,拒腐防变,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更加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繁荣和谐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岗位监督
什么是四个监督?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