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质量管理环境的创建

2017-06-28 16:04郭宇庆
上海质量 2017年5期
关键词:电站可靠性质量

◆郭宇庆/ 文

信息化质量管理环境的创建

◆郭宇庆/ 文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以下简称“电站集团”)是上海电气集团的核心板块,是一个资产总额和年销售额达“双百亿”的专业从事发电设备制造、电站工程建设、电厂服务的集团。电站集团下属多个大型企业。

电站集团成立于2004年,下属企业有建厂六十多年的老厂,也有成立不久的新公司,有传统的国有企业,也有和国外企业合资的公司,且产品种类繁多,包括各种规格的火力发电机组,核能发电设备,燃气轮机、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脱硫、脱硝环保设备,交直流电动机,海水淡化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等。因此,集团内各单位之间存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思路差异较大,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水平和相关情况信息掌握存在屏障,导致一体化管理极为困难。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管理思维和工作方式,通过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管理环境,在各企业中建成对集团全开放的管理环境,使集团公司可以掌握企业动态,及时、准确发现各企业最重要的质量改进环节,从而提高集团整体质量管理绩效。

一、创建信息化质量管理环境,提升集团质量管理绩效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确定整体规划

2008年金融危机后,电站集团管理层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管理转型升级来提高自身实力的发展战略。通过创建信息化质量管理环境,提升集团质量管理精准度,及时、准确发现最紧迫的质量问题,用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绩效。

1.建立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主要包括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集团管理层和各主要部门负责人。其主要负责确定项目方向、提供相关资源、组建工作小组等。

工作小组成员主要包括集团和所属企业的质量条线、IT条线的人员,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系统策划、系统开发、制度文件编制、系统实施落实等。

2.制定整体规划

1)确定整体思路

前期由工作小组对同行业优秀企业以及集团下属各企业进行调研,经领导小组的批准,确定项目的整体思路:

针对关键质量管理过程建立一系列应用系统平台,规范企业相关过程、实时采集关键过程的关键数据,通过系统分析及时、准确地发现企业关键质量改进点,并采取合理措施。集团可以通过集中平台实时监测各企业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并对风险提出预警。

2)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工作小组根据系统整体模型以及各企业的管理特点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如表1所示。

(二)建章立制,系统逐步实施

1.确定系统功能、流程

工作小组根据产品特点、各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质量管理的特点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流程。

1)不符合项报告系统

这是一套完整的不符合项事件发生后的事件处理及分析软件,实现与SAP系统的关联,对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项进行管理,对每一个不符合项有一个流程化的分析处理过程,对不符合项的处理结果有所跟踪,对不符合项问题进行追溯,定期对不符合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应用不符合项报告系统,不但统一、规范了各企业不符合项管理过程,同时将该过程的重要记录信息变成便于分析利用的数字信息。

(1)不符合项的相关信息

在不符合项处理过程中,将制造单号、零件名称、产品类别、缺陷类型、处置等级、发生部门、责任部门、检验人、相关时间信息等都记录下来,如表2所示。

(2)不符合项报告系统应用流程(见图1)。

(3)不符合项数据分析

例1 工作小组根据需求进行数据分析,根据规定时间段分析各类缺陷数量(见表3)。

表1 项目实施计划

例2 工作小组对同一缺陷类型不同月份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见图2)。

例3 工作小组同一月份不同缺陷类型所占的百分比进行分析(见图3)。

2)质量损失统计系统

为确保电站集团所属企业能准确、全面地统计质量损失成本,真实反映产品质量不符合所产生的损失,为质量改进提供准确、充分、客观的依据。在不符合项报告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每个不符合项统计质量损失,用于产品质量问题的成本核算和分析,质量问题严重程度判定、绩效评价、索赔等。

(1)质量损失统计系统应用流程:

(2)质量损失成本归集

将质量损失按照内外部不符合项,分为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并规定了损失三级科目以及相应细目(见表4、表5),系统可以直接与SAP系统对接,企业将细目与SAP科目对接,实现自动导入。

表2 不符合项报告信息

图1 不符合项报告系统(NCR系统)流程图

表3 缺陷分类表

图2 原材料缺陷数量分类曲线图

1)纠正及预防措施系统

不符合项报告系统中发生频率较高的质量问题以及质量损失统计系统中发现质量损失较高的质量问题均录入纠正及预防措施系统。纠正及预防措施系统主要用于质量改进,消除生产、服务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的因素,解决质量体系运行中发现的管理问题,实现企业持续改进。

纠防系统是标准化的改进工具,它可多点发起改进事件,进行跨组织跨部门的团队合作,通过质保部门设立中心管理,完成对一个事件的改进。它强调在改进过程中实现内部客户满意,最终实现外部客户满意。纠防系统包括改进事件的发起、负责部门与人员的分配、根本原因分析的开展、改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改进有效性的验证等几个流程。系统可对一定时间内的事件集合进行统计,供各组织分析。使用纠防系统的各下属企业,都制定了各自的企业制度,设定发起纠防事件的标准、部门职责、部门人员配备。

(1)纠正及预防措施系统应用流程(见图4)

(2)纠正及预防措施系统数据分析

系统运行时,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整理统计数据,如按部门统计。也可参考系统的统计进行分类,便于实施顶层设计,如图5、图6、图7所示。

2)质量门户

质量门户能够集成企业各类管理软件,提取相关数据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实时反映电站集团及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它还可用于质量监督、管理改进、集团战略决策等。

图3 原材料缺陷数量分类占比图

表4 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归集明细表

表5 外部质量损失成本归集明细表

(1)质量门户特点

质量门户有如下特点:

(a)它能集中管理电站集团各企业的主要质量信息;

(b)它能适时监控电站集团及各企业的质量体系运行状况;

(c)它能便于集团掌握集团及各企业质量管理综合情况,为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的依据。

2.制定规章制度

工作小组在系统测试的同时编制系统操作手册,集团质量保证部还要编制相关管理制度手册,除了编制各系统的操作手册外,还编制了各类相关管理制度文件,例如《电站集团纠正与预防措施系统导则》《电站集团质量损失显性化导则》等。

电站集团要求各企业根据以上制度编制本企业的细化实施导则,并提交集团质保部备案。

3.组织培训、分布实施

工作小组负责编制系统操作手册,并组织对系统要上线的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培训,并根据企业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及企业配合度和接受能力的差异,系统逐步上线使用。根据项目实施计划(见表1),原则上开发完成一个应用一个。

4.数据分析,精准识别质量改进

电站集团依托于信息化质量管理平台,将系统中相关数据通过一定分析处理,在质量门户中形成各企业相关的质量指标/信息(见表6,图8,图9),判断企业质量管理状态,对异常情况进行精准识别,发出风险预警,由企业进行原因分析,如确定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在纠正及预防措施系统建立质量改进项目,解决问题的根源,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图4 纠正及预防措施系统应用流程图

精准识别的判定原则主要包括目标值判定法和常规控制图判异法。所谓目标值判定法就是年初电站集团根据以往情况对各企业的质量指标/信息设定目标值,每半年评价一次,对未达目标值的质量指标/信息要做进一步分析,并说明原因,制定措施。而常规控制图判异法则是针对部分主要质量指标依据国标GB/T4091-《常规控制图》中规定的8种判异准则进行异常识别。

(三)定期检查,确保实施有效

为了督促电站集团各企业更好地使用这些质量管理系统,电站集团会对各企业系统使用情况组织一年两次的专项审核,依据各企业编制的相关系统实施导则进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会监督企业整改,并在下次检查中验证。同时,检查的结果会与企业的总体年度绩效挂钩,确保系统的有效性。电站集团还会在对企业的管理体系的监督审核过程中,抽查系统的操作符合性,确保系统实施有效。

图5 问题类型的出现比例

图6 过程类型的出现比例

图7 事件来源比例

图8 电站集团质量门户网站

表6 集团监视的主要质量信息

图9 质量门户质量信息监视模块

(四)持续改进,确保系统适宜

信息化质量管理系统的适宜性会对系统的使用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系统上线初期一般不宜全面铺开,而是以少数企业作为试点,进行实际应用,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通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再全面推广。电站集团还会对各企业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如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组织对系统进行优化,对相关制度进行修订,确保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适宜化、有效化,从而确保集团质量管理绩效持续提高。

二、创建信息化质量管理环境,提升集团质量管理精准化水平的主要绩效

(一)提升了集团一体化管理能力

通过企业的主要质量管理活动在信息化质量管理环境下开展,可以规范电站集团下属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实时掌握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动态以及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以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评价和考核各企业,使企业间可以相互比较、相互促进,使各个企业有明确的目标和参照。随着质量管理一体化的逐步深入,对其他管理领域一体化也起到了促进提升作用。

(二)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增强了顾客满意

产品的可靠性是评价产品综合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家能源局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每年召开一次电力可靠性指标发布会,相关信息数据是从全国各电厂直接收集来的,是国内最权威的评价电力设备产品可靠性的信息数据,也是评价电力设备生产企业产品可靠性的权威结论。因此,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将产品可靠性指标作为公司评价自身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随着质量信息系统的逐步上线应用,电站集团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一年一个台阶地提升,数据来源于国家能源局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发布的《年度电力可靠性指标发布报告》,如图10所示。

图10 国内主要电站设备企业近三年可靠性指标比较图

根据近三年发布的可靠性报告显示,可靠性指标中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产品整体可靠性的综合性指标——等效非计划停运小时,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与国内两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相比较,2015年等效非计划停运小时最低,且连续三年持续降低,由2013年的47.62小时降到2015年的27.05小时,降幅达43.2%,这充分说明,通过创建信息化质量管理环境的管理模式,上海电气电站集团质量管理水平得以持续提升。

可靠性指标来源于顾客,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的产品质量水平提升,顾客的感触是最明显的,顾客对我们的产品满意度也随之增强。我们每年会对主要顾客进行质量回访,在回访过程中顾客的反馈也充分验证了上面的分析。

(三)成了质量监督、管理改进、战略决策的好方法

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以信息化质量管理环境提升集团整体质量管理绩效成果显著,现将这一方法确定为电站集团质量管理提升的战略方向,2016年上半年,服务于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审核的两个系统已经上线,并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升,系统关注点由原来的设备产品延伸到工程服务产品,由原来的产品质量延伸到体系质量,有效地覆盖了质量管理全过程(见图11)。

(作者单位:上海电气电站集团)

图11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质量信息平台示意图

猜你喜欢
电站可靠性质量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合理使用及正确测试以提升DC/DC变换器可靠性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质量投诉超六成
基于可靠性跟踪的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在省级电网可靠性改善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