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海马成像联合波谱分析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17-06-29 12:00孙建奎屈宝华齐进兴邓建中范仲鹏余留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波谱颞叶脑电图

孙建奎 屈宝华 齐进兴 邓建中 范仲鹏 余留森

河南安阳地区医院 1)神经内科 2)磁共振室 安阳 455000

磁共振海马成像联合波谱分析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孙建奎1)屈宝华1)齐进兴1)邓建中1)范仲鹏1)余留森2)

河南安阳地区医院 1)神经内科 2)磁共振室 安阳 45500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海马成像联合波谱分析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4-01—2016-01门诊及住院癫痫患者131例,进行视频脑电图及磁共振海马成像+波谱分析检查。结果 磁共振海马成像+波谱分析异常率为59.5%,与视频脑电图(异常率9.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例单侧海马波谱改变和3例双侧海马波谱改变但不对称指数≥15%的癫痫患者与脑电图异常侧相一致。结论 磁共振海马成像+波谱分析可作为癫痫诊断的一项有价值的检查手段,且可对癫痫灶的定侧、定位有一定价值。

磁共振海马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癫痫

癫痫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突然发作、反复发作的特点,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年发病率为(50~70)/10万。癫痫也是一种发作性疾病,确诊较困难。目前,癫痫诊断主要依靠脑电图。但常规脑电图癫痫诊断率低,即使视频脑电图有报道阳性率也仅10.1%。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已由传统解剖形态学发展为功能影像学,其诊断癫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不断提高。本研究分析磁共振海马成像联合波谱分析对癫痫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01—2016-01本院门诊及住院癫痫患者131例,男80例,女51例,年龄9个月~65岁,平均26岁,单纯部分性发作19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1例,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71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30例。

1.2 方法

1.2.1 应用上海诺诚电气有限公司Z2N-F-16WH-10021型脑电记录盒,8导双极导联模式,导联设计:FP1-C3,FP2-C4,C3-O1,C4-O2,FP1-T3,FP2-T4,T3-O1,T4-O2。常规行睁闭眼试验,失神发作时行过度换气诱发试验。监测20~24 h,观察清醒期、睡眠期是否有癫痫发作或癫痫波发放。

1.2.2 磁共振海马成像+波谱分析:应用美国GE公司HDe1.5T超导型磁共振,进行冠状面T1WI海马成像,比较两侧海马大小,观测侧脑室颞角前部有无扩大,局部脑裂、脑沟有无增宽,进行T2WI,观测海马信号强度,见图1;单体素1H-MRS-体素位于双侧海马,进行波谱分析检查,见图2~5。以NAA/(CHO+CR峰值)<0.71为病理性异常判断标准,如双侧均为异常,则以双侧不平衡指数≥15%决定致痫灶,比值低的一侧为致痫灶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视频脑电图检查过程中均未有临床发作,间期发现异常13例,5例左侧颞部尖波发放,4例右侧颞部尖波发放,2例左侧、右侧颞顶部交替出现尖慢波发放,不同步,1例两侧颞部不对称,左侧颞部背景活动变慢;1例左侧额部尖慢波发放。磁共振海马成像+波谱分析检查发现异常78例,其中海马萎缩29例;海马波谱改变78例,NAA/(CHO+CR峰值)下降,单侧降低31例,其中8例海马波谱改变患者与脑电图异常侧相一致,双侧降低47例,双侧降低患者不对称指数≥15%者9例,其中3例与脑电图致痫灶定侧一致。见表1。波谱改变不伴海马萎缩者49例,波谱改变同时伴海马萎缩29例。16例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患者脑电图未见异常,海马成像+波谱分析可见单侧海马萎缩。28岁女性患者,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8 a病史,视频脑电图示:左侧颞部多量尖慢综合波,双侧海马成像未见异常,双侧海马1H-MRS示NAA/(CHO+CR峰值)均降低,右侧0.62,左侧0.55,均低于0.71,双侧不平衡指数为11.2%。

图1 冠状位海马成像 图2 单体素在右侧海马 图3 右侧海马波谱

图4 单体素在左侧海马图5 左侧海马波谱

癫痫患者脑电图磁共振海马成像+波谱分析异常1378正常11853

3 讨论

癫痫的辅助诊断手段主要依靠脑电图,尤其是视频脑电图,然而即使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阳性率也不高[1],原因如下:(1)癫痫为发作性疾病,记录过程中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低。(2)颞叶癫痫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癫痫类型,发病率占0.5%~1.0%,其中70%~80%的患者与海马硬化有关,脑电图对颞叶深部如海马等部位异常放电检出率低。

磁共振检查海马成像可发现颞叶内侧海马病变,包括形态和信号改变。1H-MRS可测定脑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浓度,反映局部代谢变化。原因如下:(1)对于癫痫的定侧高度敏感(与cMRI相比敏感性83.3% vs 44.4%)。(2)cMRI正常或只显示一侧病变时MRS可提示双侧病变,有助于对癫痫的评价[2]。大量研究表明,发作间期的1H-MRS显示NAA下降,Cr、CHO升高,NAA/ Cho、 NAA/ Cr比值明显降低,与 EEG定侧高度一致性,二者符合率63%~88%;颞叶由于受颅底结构及颞骨的影响,体素局部的匀场和水抑制程度受到限制,实际操作中Cr和Cho的峰值相邻很近,很难实现Cr和CHO波峰的完全分离,这时计算它们的合并强度比较合理可靠,故临床上常测量Cr峰和Cho峰的共同峰下面积,进而用其与其他物质的峰下面积的比值进行对比研究,且具有重复性好、反映代谢异常较敏感的特点。研究发现[3],NAA/(Cr+Cho)比值降低是反映神经元改变的理想指标。但是对NAA/(Cr+Cho)正常值界及致痫灶定侧定各研究结论不一:Willmann等的研究表明,正常NAA/(Cr+Cho)的最低值是0.72,低于此值的0.05为异常,提示海马硬化;Hakyemez等认为NAA/(Cr+Cho)低于0.66就是病理性的,且选择不对称指数为10%;有研究发现NAA/(Cr+Cho)低于0.71,可以对81%的患者正确定位致痫侧,不对称指数定位15%,可以对92%的患者正确定侧[2],我们选择此推荐方案。神经元丢失后可由胶质增生充填,故MRI早期不易看到海马萎缩,而1H-MRS能够早期发现>90%的海马病变[4]。无论普通MRI表现为异常还是正常,其致痫灶同侧海马NAA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有人对经病理证实的海马硬化患者进行的1H-MRS研究表明,患侧海马NAA /(Cr+Cho)值低于正常对照组[5]。因此磁共振波谱分析不但可以发现早期海马病理改变,且对定侧定位也有重要意义。此外,研究发现颞叶内侧NAA/CR降低可见于90%的海马外颞叶损伤的癫痫患者及55.6%颞叶外损伤的癫痫患者[6],因此磁共振波谱分析对其他部位癫痫诊断也可提供帮助。

本研究发现131例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异常率仅9.9%,而磁共振海马成像+波谱分析阳性率为59.5%,明显提高,对癫痫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海马萎缩的患者均存在波谱分析改变,NAA/(CHO+Cr)下降,而该比值下降的患者有些并没有看到明显海马萎缩或信号改变。因此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以较早期发现海马病变,对癫痫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1例患者两侧比值均下降,但两侧差值>0.05,右侧更低,患者为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症状以双眼向左侧凝视为首发,提示异常放电起源于右侧大脑,与检查结果一致,对癫痫病灶定位有一定价值。

总之,磁共振波谱分析检查不但对癫痫的诊断有所帮助,且可通过对γ氨基丁酸(GABA)的检测对癫痫的治疗有提示和指导意义,且可评估抗癫痫药物的治疗价值,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1] 孙建奎,邓建中,范仲鹏,等.视频脑电图在癫痫诊治中的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9):889-890.

[2] 布兰多著,刘筠译.脑磁共振波谱成像[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公司,2005:71-81.

[3] 曾文兵,杨染,高才良,等.1H-MRS在颞叶癫痫中的应用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4,5(3):218-221.

[4] 唐俊玲,俸军林.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与癫痫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11,24(5):617-619.

[5] 王连庆,吴育锦.磁共振波谱与弥散张量成像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1,33(9):1 391-1 393.

[6] Miller SP,Li LM,Cendes F,et al.Medial temporal lobe neuronal damage in temporal and extratemporal lesional epilepsy[J].Neurology,2000,54(7):1 465-1 470.

(收稿2016-11-02)

濮阳市科技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50625)

R742.1

B

1673-5110(2017)05-0096-03

猜你喜欢
波谱颞叶脑电图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快乐感丧失是痴呆征兆
盐酸四环素中可交换氢和氢键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江苏数字地震台网P波谱震级和地震辐射能的计算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记性不好?因为久坐“伤脑”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记性不好?可能是久坐伤脑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