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研究

2017-06-29 12:02李海涛张艳艳
关键词:特斯拉电动汽车新能源

李海涛,张艳艳

(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 天津 300072)



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研究

李海涛,张艳艳

(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 天津 300072)

简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发展及技术现状;以日本新能源汽车及特斯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借鉴其成功之道,结合中国的自身特点,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建议。

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特斯拉

1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1.1 政策法规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我国十分重视电动车的发展,在“十五”期间就确定了“三纵三横”的发展战略。“三纵”是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是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2009年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起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促使我国新能源公交客车的数量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的颁发,加快了新能源公交客车节能环保技术的攻关和示范推广。随后,国家四部联合下发《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2013—2015年继续依托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并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客车领域的引导。《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或区域名单》正时出炉,更是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铺平道路。

2013年全民治霾行动开始,加快了我国城市公交的转型和升级。为了应对雾霾袭击,国务院9月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一次促进新能源公交换车潮的兴起。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提出“完善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加大力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汽车”和“加大支持节能环保核心技术攻关和相关产业发展”等解决措施。总理李克强提出“我们要向对贫穷宣战一样,坚决对污染宣战”。[1]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纯电动汽车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这无疑使新能源汽车的产品价格更加亲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有实质性的突破。

1.2 国内电动车技术现状分析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是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这三大核心零部件技术。通过电机和电池的有机结合,实现零排放、纯电动驱动。在蓄电池技术领域,锂电池具有质量轻、储能大、功率大、无污染、温度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正在逐步取代铅、镍电池。在我国,电池、电控、电机等三大电动车核心部件方面依赖进口的现象严重,而这些零部件占整车成本的70%以上,导致我国电动汽车成本始终在高位徘徊。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价格高等核心问题是我国,也是全球电动汽车商业化的瓶颈。

2 日本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日本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截止2012年底,日本新能源汽车接近80万辆(见表1),而且其中混合动力汽车占有90%以上,纯电动汽车数量很少。虽然电动汽车是最终目标,但是不可忽视市场规律。在市场还不成熟、人们的认知度也不高的情况下,采取混合动力汽车进行过渡是明智之举,这也是给我国发展电动汽车提供了经验。 目前,日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见表2)[2]。

表1 日本乘用车销量情况 辆

表2 国际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排名情况 辆

2.2 日本新能源汽车成功的要素

1) 政府的扶持。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属于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日本新能源汽车以“新一代汽车战略”为主线,以税收优惠、购车补贴、贷款支持等财税政策为支撑,大力推动产业发展。2009年4月1日起,日本实施了“绿色税制”,购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清洁柴油车等“下一代汽车”可以享受多种免赋税优惠。各种新车在购入时可享受的减税额度主要取决于该车的环保指标。根据环保车性质和指标的不同,购置新车时需缴纳的汽车购置税和汽车重量税可以全免、减免75%或50%。

2) 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2006年6月,日本政府正式出台了《2030年的能源战略》长远能源规划,这一规划涉及到了日本所有的能源领域。其中提出使日本对石油的依赖降低到40%,核电比重要提高到30%~40%,使日本成为世界最节约能源的国家。目前,日本已经在混合动力系统的低燃耗、低排放和改进行驶性能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最典型的就是丰田Prius、本田Insight。日本非常重视燃料电池和生物燃料等技术开发。日本计划在5年内斥资2090亿日元开发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液体合成燃料技术、车用蓄电池以及氢燃料电池科技,2007年开始生物燃料的普及。2008年12月,日本政府表示,将联合美国乐土(Better Place)公司,以及富士重工、三菱等日本汽车厂商共同参与由日本环境省实施的电动车试验项目——“新一代汽车导入促进业务”,这一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测试电动车及其蓄电池更换站的可行性。日本为攻克蓄电池方面的关键性技术,已建立了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共同实施了2009年度“革新型蓄电池尖端科学基础研究专项”。该联盟包括丰田、日产等汽车企业,三洋电机等电机、蓄电池生产企业以及京都大学等著名学府及研究机构,共22家成员单位。该联盟单位每家提供50名以上专业人员从事合作研究,开发企业需要的共性基础技术。日本政府7年内对此项目投入210亿日元,通过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计划在2020年以前,将日本电动车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增加3倍以上。

3) 加大宣传,提高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毕竟新能源汽车是新兴产业,要想在成熟的传统汽车行业里争取一席之地,宣传的方法和力度一定要得当和到位。首先领导带头宣传,有些领导使用这些新能源汽车作为日常办公用车。同时,日本起动了“燃料电池汽车启发推进事业”,在各种公共团体主办的活动展示新能源汽车,而且最重要的是让消费者试乘试驾。还将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知识作为学校教材予以推广,加大对潜在用户的宣传。甚至将电动车作为出租车,以便让更多人体验。

3 “特斯拉旋风”

对全球汽车业而言,卖电动车不赚钱已成无可争议的事实,但特斯拉却仅凭一款车型于2013年第1季度获得盈利,虽然随后就进入亏损状态,但也让全球汽车制造业为之震惊。一家仅仅成立10年之久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创造了电动汽车史上的奇迹,迅速从美洲向欧洲、亚洲风靡,让传统汽车制造商也为之失色。据说通用汽车都已成立专门小组研究“特斯拉模式”。

仅从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其已经位居市场前列。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研究显示:2013年全年,美国插电式电动车(包括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累计总销量为96 602辆,2012年则为53 392 辆,同比大涨80.9%。其中,通用汽车雪佛兰沃蓝达全年销量23 094辆,位居第1;其次是日产聆风,全年销量22 610辆;特斯拉位居第3,销量达到18 650辆,比第4名丰田普锐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12 088辆高出了6 000多辆[3]。

在特斯拉风光无限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也在探讨特斯拉的成功模式。创新被认为是其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原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表示:”特斯拉的成功,为全世界对电动车彷徨、观望的人树立了一个灯塔,要感谢特斯拉的创新”。国外对此评价更喜欢用“颠覆”一词:“带着硅谷的基因,以入侵者的姿态颠覆了传统汽车制造业,带给人们全新的驾驶理念”。特拉斯颠覆传统的力量主要源于以下3个方面:

1) 技术创新。 目前,电动汽车难以迅速推广的关键因素就是电池技术不成熟,主要体现在安全和能量上。当绝大多数电动汽车生产企业还在绞尽脑汁生产更高水平的电池时,特斯拉却在电控方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法。特斯拉没有选用容量更大的叠片式电池,而是采用了较为成熟的18650型锂电池。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电控专家终于找到了电池的最佳的串、并联方式。对此,也有业内人戏称,在其他电动汽车厂商选择更“聪明”的技术线路时,特斯拉采用视乎世界上“最蠢”的方法,创造了目前为止最佳的电动汽车电池解决方案。

在换电技术方面,特斯拉也有自己的创新之处。目前ABB公司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快速充电技术供应商,以Model S的电池组85 kW·h的功率计算下来也至少需要十几分钟,距离公司未来的目标5 min快速充电还有一定距离。因此,特斯拉又想到了“最蠢”的办法——可快速更换电池。目前,从成本、便捷度等方面考虑,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但是特斯拉依然做出了这样的决策。特斯拉此举是为了增强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信心,让人们相信,在兼顾环保和便捷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和传统汽车一样的畅通无阻。正因为特斯拉有这样的深谋远虑,使其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了电动汽车的先锋[4]。

2) 营销策略创新。首先是市场定位“准,狠”,奢侈品的定位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产品营销方面,一直有两种方式被广泛的应用:一种是高举高打,走高端化路线,待时机成熟后再向中低端快速渗透;另一种是走高性价比路线,针对中低端路线,稳扎稳打。在电动车行业里,包括通用、日产、甚至国内的比亚迪,均采用稳扎稳打的方式。而特斯拉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们选择了前者[5]。2006年,创始人之一的艾伯哈德在特斯拉官网一篇名为《态度》的开篇博客中写道:“传统大型汽车企业制造出来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有限,性能平平,外形一般……,特斯拉汽车是为热爱驾驶的人们打造。我们不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使用成本,而是追求更好性能、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特斯拉采用了饥饿营销策略。以在中国市场为例,特斯拉并没有采取传统的市场推广策略,特斯拉4S店仅仅是体验店,并不销售产品。如果消费者想要购买还要提前一年预订。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成本,还能在更大程度上了解消费市场变化,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策略。特斯拉体验店一般设立在大型的商业中心,前卫、干净、整洁、富于现代和科技感。顾客们可以自由体验样车,学习电动汽车常识,预约试驾,但并不需要在店里做出购买决定。这种“简洁”,恰与当前销售模式的繁冗形成对比。

3) 售后服务创新。完美且高端的售后服务为顾客解除了后顾之忧,自然赢得了更多用户。特拉斯的高端售后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终身免费充电;“无过失”电池保修政策,为电池提供8年不限里程的保修,还可以免费更换电池;50%的保值率,即用户使用3年后如不愿继续使用,特斯拉将以不低于原车50%的价格回购;自建独立的充电网站,在美国已经建设了16座超级充电站,其独立网络2015年已覆盖北美的98%地区;为路上抛锚的顾客提供代用车服务。[6]

4 问题与建议

新能源汽车市场化难题是全球共同的话题,主要原因在于新技术要与市场上的现有技术竞争,需要创新更高一层次的市场需求。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不振,除了存在与他国共同的问题外,还有不同于他国的自身特点。

1) 政府的重视度不够。虽然政府制定了很多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规划和优惠政策,但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

2) 企业急于求成。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国际上的技术路线,还是我国提出的技术路线,都是以混合动力车先行,在此基础上向纯电动汽车发展,但是我国现在大部分是电动汽车,没有一辆真正的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车要规模化生产还是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虽然制定了战略,但是并没有按照战略实施[7-8]

3) 见风就是雨。由于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业绩不佳,导致消费者对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尤其是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质量与安全性能持不信任态度。这与媒体和网络夸大新能源汽车事故有关,在信息化的时代,这无疑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蒙了一层阴影。社会、媒体、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上应该多一些使命感和责任感,公众应该给新能源汽车一些包容和耐心[9]。

4) 运营模式要创新。 现在的营销方式古板,如果不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特性做出改变,无法与成熟的传统汽车抗衡。可利用现在先进的网络技术,创造一种新的用车模式:通过多方合作,一方提供场地和充电服务设施,一方是提供新能源汽车,第三方是约车网站,如“易到用车”、“去哪儿”等,第四方是服务公司,可以线下提供售车租车活动。这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值得推广。

[1] 乔振祺.电动汽车发展要多研究政策和市场[J].国家电网,2013(12):1-8.

[2] 张天舒.日本新能源汽车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可再生能源,2014,32(2):246-252.

[3] 张彩虹,马一方.纯电动汽车的成功之道—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案列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28):45-47.

[4] 吴玉峰.“特斯拉旋风”给中国车企的启示[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3(7):84-87.

[5] 杨拴昌,左世全,王影.从美国“特斯拉现象”看制造业创新[J].机械工程师,2014(2):66-67.

[6] 涂彦平.电动车创新商业模式来了吗?[J].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2014(5):222-228.

[7] 金永花.日本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策略对我国的借鉴[J].东北亚论坛,2012,21(3):105-112.

[8] 胡卫.论技术创新的市场失灵及其政策含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10):63-66.

[9] STEPHEN P R,DAVID A D.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M].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7:120-121.

[10]GREGORY C,UNRUH.Understanding Carbon Lock-in[J].Energy Policy,2000,28(12):817-830.

(责任编辑 陈 艳)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ew Energy Vehicles

LI Hai-tao, ZHANG Yan-yan

(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Firstly,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 and then, taking Japan and Tesla electric vehicl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analyzed the reason for their success; finally, we learned from their success, and combined with China’s own characteristics, we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china.

electric vehicle; new energy vehicle; Tesla

2016-05-1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0YJC790128)

李海涛(1977—),男,山东蒙阴人,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计量经济学研究,E-mail:lihaitao@tju.edu.cn; 张艳艳(1990—),女,安徽蒙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计量经济学研究,E-mail:90zhangyanyan90@163.com。

李海涛,张艳艳.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5):81-85.

format:LI Hai-tao, ZHANG Yan-yan.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ew Energy Vehicles[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2017(5):81-85.

10.3969/j.issn.1674-8425(z).2017.05.014

U461

A

1674-8425(2017)05-0081-05

猜你喜欢
特斯拉电动汽车新能源
特斯拉Model S Plaid
林志颖驾驶特斯拉出车祸
纯电动汽车学习入门(二)——纯电动汽车概述(下)
真的“很香” 特斯拉Model3
电动汽车
现在可以入手的电动汽车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发布的特斯拉Model 3你会开吗?
专注:电动汽车背后的技术创新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