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恐慌如何度过1/4人生危机

2017-06-29 19:53陈赛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成年人漫画年轻人

陈赛

我清晰地记得我在30岁的时候,感到一阵巨大的恐慌——周围的朋友都结婚、买房、生孩子。时代的车轮呼啸而过,北京的房价节节攀升,一个个新的生命来到世间,而我却在南方多雨的小镇,茫然无措地守候着病中的母亲。

第二年,我的母亲去世。她在我的年龄已经有两个孩子,独立支撑一个家庭,照顾弟妹,侍奉父母。她是一位小学老师,17岁开始教书,教了30多年书,退休那年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两年后去世,死时才57岁。

如今回想起来,30岁那一年过得波澜不惊,却也是我有生以来,与现实碰撞得最为剧烈的一次。头破血流之后,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

在做这篇报告时,我才发现,原来当时我的恐慌有一个名字——“1/4人生危机”。无安全感、失望、孤独、抑郁,这些心理症状本是中年危机的典型特征,但它们袭击的却是25~35岁、刚刚进入“现实”的年轻人,尤其在30岁的时候到达高峰。

不久前,《国际行为发展期刊》上的一项调查显示,39%的男性和49%的女性在20多歲的时候感觉到“危机”,普遍症状是一种不真实感,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

18岁到28岁之间的10年,经常被称为“人生最好的年华”。从生理上来说,这个年龄段的男人的肌肉和女人的皮肤都处在最佳状态,生殖能力也处在高峰。但事实上,没有多少人会真的愿意去重复这个阶段。因为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充满了困惑与恐惧——你第一次要独立面对人生中的许多重大决定(有数据称,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决定中,有85%是在40岁之前做出的)而因为缺乏经验,你会觉得你的每一个决定,这份工作、这份感情,可能都会影响你今后的命运。

也就是说,他们大部分还是未完成的成年人。

三十而立,按孔子的原意,“立”是一个很高的标准。“立”,谓身能立道也,是道德人格层面的意思。己欲立而立人,卓然自立。立是很难的。即使按平均寿命做一下粗略的换算,那时候的30岁大概相当于现在的50岁吧。又有多少50岁的现代人敢自称达到了孔子所说的“立”呢?

今天,当我们讨论“三十而立”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比起古人面对的那个小而稳固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更大,更快,更浮躁,更容易让人恐惧和迷失,在这样的世界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并不容易。

我们也意识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立”已经从一种儒家的人格理想变成了日常意义上的“成家立业”。事实上,西方人对于“成年”最客观的评判建立在五个里程碑上:毕业、离家、经济独立、结婚、生子。与我们的“成家立业”差不多。有趣的是,根据美国统计局的数据,上世纪60年代有77%的女性和65%的男性在30岁之前已经实现了这五项标准;到了2000年,30岁的人中只有少于1/2的女性和1/3的男性实现了这些目标。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也应该放开“三十而立”这个魔咒?

但是,我们更愿意探讨的,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上的“成年”。当一个人的人生到达一个阶段,你开始以一个独立的姿态面对真实的世界,为自己人生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并承担责任。这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也是心理的、情感的、社会的、文化的成熟度。

在我们的采访中,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是:你觉得自己成年了吗?怎么样才算是一个成年人?作为一个成年人意味着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20岁出头的年轻人回答得最爽快:“当然,我都20多岁了,自己一个人住,靠自己赚钱,再也不想用父母的钱了。”

年纪稍微大一点,30岁的门槛开始临近但尚未到达的人,对这个问题就开始有点犹豫:“没有钱,没有事业,没有家,算不上吧……”

对于那些真正处在30岁关卡上的人,对于自己的人生,他们感受更多的不是“立”的自信,而是困惑:怎么就三十了呢?即使结了婚,生了孩子,遇到这样的问题,反应常常是一怔,“算是吧,也许不,还是在挣扎吧!”

心理学家怎么说呢?

有人说责任,为自己,为别人承担责任,就是成年人。

有人说,要自己为自己思考,而不是让别人为你思考,这才算是“成年人”。

还有人说,要获得一种历史性的存在,将对自己的爱转化为世界的爱,才算是一个“成年人”。

但我最喜欢的一个答案是:“所谓儿童、青春期、成年,都是概念,而生存是自己的事情。”

这是漫画家Tango说的。他说,其实成年并不是你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从此固化在那个成熟的状态里了。事实上,生而为人,最好的一点就是,我们可以时常回到孩子的状态。当你很有安全感的时候,比如老友相聚,你就可以回到孩子的状态,欢乐、天真,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去年我参加一次去皮克斯的媒体团,同行的都是自媒体的年轻人,一路叽叽喳喳,只有我和一位大叔是中年人,临行前才知道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漫画家Tango。我以前看过他的漫画,以为是20多岁的年轻人。那次相识才知道,他自己有一家广告公司,女儿在美国读书。画漫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Tango生于1966年,如果按传统的算法,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但是,如果已经知天命,他的这些漫画大概就不会诞生了。这些漫画是他消解压力,也是还原自己的方式——商业上必须虚伪,但年纪越大,越不想违背心意,任人评判。而且,这个时代太喧嚣,很多时间都是给别人的,安静下来就害怕,所以,画画是他给自己的时间——只要你还有想象的自由,你就仍然是自由的。

他原来是学数学的,而数学最好玩的就是,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打破一个概念。这个世界为我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概念,迫使你进入某种逻辑关系、社会秩序里,而他在漫画里最热衷做的事情,就是打破概念。比如他有一幅漫画叫《城市的中指》,城市里一幢幢高楼变成了一根根伸出的“中指”。大城市漂泊的每一个异乡人,快递小哥、各种服务员、各种问路的人……看了都觉得一阵好笑,一阵酸楚。

是的,一切都是概念,而生存,是个人的事情。

猜你喜欢
成年人漫画年轻人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成年人的辛苦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