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指导下的行动导向学习训练

2017-06-29 00:06王少强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创新能力

王少强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如何主动地适应社会需求,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面前的中心工作。行动导向学习训练,就是通过互动的方式,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行动导向学习训练;行动计划;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02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清晰明确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适应需求、面向人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运用的行动导向学习训练法最早由德国引进,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中占主导地位,它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联系起来,使学习者能够在实践中通过自身行动来学习。其核心理念是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学习是实施《行动计划》有效途径。

在《行动计划》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进行行动导向学习训练是本文探讨的课题。行动导向学习训练可通过明确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做好教学准备、开展教学活动、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一、明确教学任务

《行动计划》目的是推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强国富民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怎样做到同步发展,就要求首先明确我们的教学任务。大到院校的专业设置,小到学习科目甄选。

专业设置要做好调研工作,这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作。既要到现在企业调研,听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规划,又要了解新技术的发展,放眼未来技术人才的需求。改进目前专业设置过于重复,缺乏市场调查研究,专业结构失衡,与经济结构不相适应、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偏窄等问题。专业设置应以社会需要,市场需求为导向来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健全专业的优胜劣汰机制。

甄选学习科目可通过现有科目到相关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探讨其经常遇到的问题,对员工的要求,淘汰已经落后或不再需求的科目,及时跟进新的科目需求。

我们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专业进行布局,从而适应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需要,甄选专业课程,培养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二、制定教学计划

明确了教学任务,接下来就要落实到教学计划。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技能与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目前学生整体情况,要求教师思考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他们学习基础情况,学习态度等。

其次还要对教学的内容,重点,难点,教学进度,课时安排等逐一落实到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制定具体计划。计划一定要考虑到可操作性。

再次,教学媒体的选择也是行为导向学习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了达到传授职业行动能力的教学目标,教育者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来配合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使其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同时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使学生从任务入手,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的师生互动过程,让学生开放思维,敢于提出问题,提出看法,敢于创新从而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掌握各种知识技能。

三、选择教学方法、做好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做好教学准备。行动导向学习训练的教学方法是先进的教学方法,是采取教、学互动形式,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中间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整个过程中,注意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理论知识是经验的总结,经验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到感性认识,总结理论,指导实践。它主要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等。在这里以任务教学法为例。

任务教学法步骤:1、教师提示工作任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发现问题;2、教师说明工作任务,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讲解相关知识;3、学生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学习相关知识点;4、学生完成任务,学生通过查资料,结合老师讲授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5、教师及学生进行任务总结,及时总结知识与任务的关系,总结任务完成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部分。

这种教学法不是传统的、抽象的、枯燥的、单纯的知识讲解,而是把他们生动地与任务结合,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能解决怎样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所需的职业能力。

这种教学法,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精心进行情境的设置,问题的引导,目标的设定,资源的提供等诸多方面。要求教师开动脑筋,让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就是感起兴趣。找到相关视频,相关事件报道等,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和解读这些与所学内容的关系。

四、开展教学活动

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后,下一步就是按照事先的教学准备开展教学活动。下达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化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作“任务”。

在教学活动中校企结合,不失为行为导向学习训练的好途径。可以在相关企业专业人员中聘请兼职教师,他们有企业工作经验,知道需要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会重点给学员讲授。也要派遣教师轮班到企业去亲自实践,发现教学中还有什么遗落知识点。

学校到企业调研也应该是常态化,经常请进来,走出去,不断交流,才能杜绝与社会脱节情况的发生。行业职业教育是继续教育的深入,即使学生输送到了企业,也要做好跟踪调查,了解哪个行业需要哪方面人才。

现在的学生愿意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这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利。这中间教师在有意的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进入角色,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素质。

应用行动导向学习训练使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形式,提供行为导向学习训练的实践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比如现如今电脑、网络是学生的兴趣焦点,可以鼓励他们在电脑上梳理知识点,绘制各种概念的关系图。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五、总结教学经验

《行动计划》主要目标:体系结构更加合理;服务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更加完善;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找出不足,不断改进,做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导向,就好比放风筝,教师掌握风筝线,把学生往自己設定的方向引导。行动导向教学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的应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鼓励学生创新,并给与肯定,从而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不断创新的欲望。

六、结束语

总之,学生在必不可少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外,还应就职业技能、处理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方面面接受学习训练。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坚持我们的理念“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

参考文献:

[1]赵轶.探析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行动导向法[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2]赵志群.职业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J].职教论坛.2003(04)

[3]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02)

[4]汪静.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
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如何制定30天行动计划?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欧盟钢铁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及启示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