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民间组织作用 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2017-06-29 08:50黄浩明王香奕许潇潇陶棋然
采写编 2017年2期
关键词:公民参与民间组织国际合作

黄浩明+王香奕+许潇潇+陶棋然

内容提要:本文重点研究民间组织在通过国际合作渠道,推动气候变化教育,提升公民参与意识,尤其在农村社区的实践;研究气候适应规律,利用民间组织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开展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为实现巴黎协定的主体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为加强民间组织的能力建设,增加中国民间组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提出五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民间组织;国际合作;气候教育;气候适应;公民参与

作者简介:黄浩明,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理事长,研究员;王香奕,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秘书长助理兼国际部主任;许潇潇,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项目部副主任;陶棋然,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培训部副主任。

2017年 3月9日,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提到,在部署2017年环境保护工作的时候,专门把环保的宣传教育作为我们环保工作的核心工作。陈吉宁在回答一个关于教育的问题时说:“教育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今天上一课,明天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特别要从儿童抓起,从孩子做起。不仅要让他们知道环保的重要性,而且要教会他们,什么叫绿色,什么叫环保。”[1]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民促会”)成立25年来,致力于加强与国内外民间组织、企业、政府和热心公益事业人士在社会发展、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和公民社会互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环保宣教方面,民促会聚焦气候变化领域,利用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平台,推动中国环保社会组织在气候变化领域的能力建设、政策研究和国际交流,提高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推动气候变化教育、气候变化调研、气候变化适应的实践,通过研究巴黎协定特点,提出民间组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具体的工作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通过国际合作渠道 推动气候变化教育

环保宣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为之贡献力量。环保社会组织在这方面有专长并一直在努力推动。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还作为独立的中国网络与国际气候行动网络开展交流与合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通过举办边会和组织中欧、中非等双边交流,将中国环保社会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传播到国际社会。民促会还通过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致联合国气候大会立场书”的方式,传递中国社会组织的声音,助力国家总体外交[2]。

民促会通过国际合作渠道,于2012年启动中国气候变化教育项目,一期项目为期三年(2012-2015),通过教材开发、教师培训、学校竞赛、政策建议等系列活动,推动气候变化教育进课堂。一期项目教师培训覆盖15个城市,来自449所学校的810名教师参与,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气候变化知识通过生动的情景模拟、环保小游戏等传授给参加培训的教师,调动了学习者的能动性和行动力[3]。值得一提的是,在该项目的支持和引导下,黑龙江853农场清河中学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了气候变化教育课程。

在民促会的项目下还开发了绿色会议平台,比如在项目启动会上,通过对参会者的交通、住宿、用餐以及会场用电情况进行统计,核算出整个会议的碳排放,从而在碳中和方面提出行动建议。二期项目于2016年启动,将在9个城市继续开展教师培训、学校竞赛、政策对话、国际交流和媒体工作坊等活动[4]。新形势下,民促会将继续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和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优势,在推动气候变化教育进课堂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使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从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做起,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强大力量。

二、通过气候变化调研 提升公众参与意识

2012年民促会得到英国广播公司媒体行动基金的支持,参与了亚洲7个国家关于中国部分的气候变化调研项目[5]。该项目通过收集分析公众对气候变化的看法,了解社会各阶层不同群体的环保意识和理念,并结合实地调研,走访不同生态环境地区,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调查社会不同领域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理念,旨在深化人们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提升公众参与意识。项目活动分为深入访谈、地区考察和问卷调查三部分。

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深入访谈,特别是选择政府、企业、媒体、学术领域、社会组织等不同类型的30名代表作为采访对象,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访谈。地区考察是选择调查问卷覆盖不到的9个偏远地区,同时参考地形特点进行选址,对当地进行生态、生活环境的实地考察,通过与当地居民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还在京津冀、四川和广东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同时参考受访对象均衡的性别比例和年龄层分布开展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有效调查问卷共计5750份。问卷内容包含公众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整体价值观、在气候变化方面、问题沟通体制机制等的认知、意识等等。

通过调研报告我们看出样本地区的受访对象与其他六个国家(孟加拉、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和越南)的受访对象在对气候變化的认知程度方面没有太大差别,比如,都注意到了气温升高、突发降雨频次以及极端天气频次的增加,但是各国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和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是不一样的。

总体而言,中国样本地区的受访者积极采取行动应对的人数达40%,而亚洲样本地区中该平均人数为23%;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中国样本地区有89%的人认为他们正在提高能源使用率,同时也认为这也应该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在亚洲样本地区该项人数为74%,也没有体现出该项与政府工作之间的关系。研究还发现,亚洲七个国家的样本地区受访对象认为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除了要有政府的支持以外,还有两个主要的推动因素:一个是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另一个是能够获取到相关信息。

中国样本地区受访对象认为,他们通过一定渠道获取到信息并参与到当地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中,用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人数为43%,而亚洲地区该项人数为64%。而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媒体技术运用的受众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对人们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起到推动作用。我们通过项目的研究和分析,能为国家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方案,同时也为进一步的项目执行提供了参考。

三、通过农村社区实践 研究气候适应规律

2015年民促会得到了德国粮惠世界的项目支持,在山东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中国农村气候变化适应项目,通过设施建设、技术培训、意识提升和能力建设,逐级递进地在农/牧社区引进气候变化适应方法,帮助农牧民增收创收的同时,在社区层面推广普及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健康卫生、垃圾处理、灾害预防与管理等知识,形成气候适应的基本规律。目前项目下支持的农业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包括:在山东试点村建设供水灌溉系统引水上山,建设20座藕池、3户沼气池、1座蔬菜大棚,由农户承包,合作社统一管理;在内蒙古试点村建设22处棚圈、2处青贮窖,未来将打造“可持续生活示范户”,即暖棚+庭院冷棚蔬菜种植+饲料青贮+卫生厕所+绿肥的生态经济模式。同时,该项目在两地开展气候适应型农业技术培训,气候变化、环保、健康卫生意识提升培训,应对气候灾害能力建设培训等,并组织牧民到周边专业合作社考察,活动已覆盖试点村农牧民400人次[6]。

民促会的项目设计通过在提供硬件支持的基础上,同步提高当地农牧民的气候适应意识和减灾防灾能力,尝试增强农村社区的自我发展内力,支持基层气候适应探索和社区综合可持续发展。项目开展至今已在当地获得了积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以较先开展项目的山东试点村为例:得益于项目下建设的灌溉系统,去年全村的桃树种植并未像相邻村镇一样受到大面积的干旱影响,保证了高产量,某农户仅卖桃收入即已达70万元;项目设计框架为当地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提供了思路,政府扶贫规划也借鉴项目的作法为其他村镇的贫困农户建设藕池;蔬菜大棚为试点设施,项目下仅支持建设1座,村里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成功撬动政府资金支持和村民集资,增建6座,预计单个大棚年纯收入至少达到5万元。

通过民促会的项目实施,为试点农村带来了切实可观的双重效益,因此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配套活动,例如:组织农民技术培训,开展气候变化专题座谈,为沿河藕池修整河堤,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计划为项目试点农户在房顶安装光伏太阳板,以绿色能源带动当地能源结构调整,进一步改变农村生活方式,等等。从可持续的角度,我们希望通过项目建设和各类配套活动,开展以农牧社区为基础、以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的气候变化适应试点,为当地社区的综合发展和气候适应探索提供发展思路。

四、发挥民间行动优势 研究巴黎协定特点

2015年12月13日凌晨0:30,巴黎气候大会正式闭幕,来自中国的多家NGO参与了此次大会,见证了《巴黎协议》通过的历史时刻。《巴黎协定》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史和全球治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两周的谈判,承载的是过去六年中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从拯救多边进程、重塑政治互信到重建机制设计的持续推进的最终成果。巴黎协定是民间行动的重要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巴黎协定》是一座橋梁,连接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连接旧的气候秩序与新的气候秩序。巴黎协定也是新的起点,为缓解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带来积极的希望。

第二,《巴黎协定》是全体缔约国通过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并将气候公正、人类权益、妇女权利、减贫灭贫、食物安全、代际公平等议题纳入其中,考虑到了最脆弱的地区。

第三,《巴黎协定》明确提出了将升温控制在远低于2摄氏度的范围内,并向1.5摄氏度努力,同时要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尽快达到峰值、并在本世纪下半叶达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这意味着人类最早将在本世纪中结束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第四,《巴黎协定》之后有不可预测的变化,形成不尽如人意之处。尤其美国2016年大选之后,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必将改变奥巴马时代的气候变化的不少承诺和政策的转向;因此,民间组织应该不言放弃,继续努力,确保巴黎协定能够在其轨道上良性运营。

民促会特别重视巴黎协定的影响和民间力量的作用,积极推动中国的民间组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不断摸索和学习,民促会通过其建立的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CAN),从2007年巴厘岛谈判开始,到2015年的巴黎大会,再到2016年的马拉喀什联合国气候大会,共参加了13次会议,10年来,派出20家民间组织的86名代表参加和见证了气候变化谈判的起伏跌宕,总结出民间力量参与全球治理的规律,这些规律为民间组织有效开展行动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积极拓展行动范围 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现在巴黎协定的签订,并不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结束,而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开始。在未来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中国民间组织扮演什么样的国际角色?值得研究和深思。我们期待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助力中国政府建设低碳社会,推动公众参与和行动。《巴黎协定》意味着新行动的开始。尤其是如何落实 “十三·五”发展规划,是中国迈向生态文明、低碳发展的关键一步,借着国际减排共识的东风,中国可以加快前进的步伐。建议加大力度,在“十三·五”规划实施过程中,主动控制煤炭消耗总量、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利用,并开展全国范围的碳排放总量控制尝试。这会加速对空气污染的有效治理,协同效应潜力巨大。建立低碳社会,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民间组织的重要义务之一,如何倡导公众参与推动绿色出行,共建低碳家庭,改变生活方式,可以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和优势。

第二,加强与国际民间组织在中国的合作,推动贫困地区的适应工作。众所周知,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不仅是环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的问题。同时,应进一步明确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的落实,尤其在贫穷地区的适应工作。在扶贫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将适应、减缓和减防灾的视角纳入到国家扶贫战略规划和实施中。如果根据世界银行新颁布的一天支出1.9美元的标准,中国还有至少1.5亿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

第三,推动中国环保民间组织走出去,开展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由于人口、经济体量、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总量巨大,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影响。在促成《巴黎协定》的过程中,中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关键的建设性作用,中国按时提交的INDC目标和关于碳减排的承诺,为许多国家做出了积极的榜样,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巴黎找到共识空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尤其是中国现有7433个生态环境类组织[7],倡导100家环保民间组织走出去,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民间气候对话,交流和合作。

第四,鼓励青年参与应对气候行动,推动发展中国家民间组织的能力建设。全球气候治理过程中,在南南合作方面的承诺也有待更细节地落实,让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的最贫穷脆弱人群真正受益。特别是青年人,宣传气候变化相关的知识,鼓励中国青年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培养青年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行动力和领导力。中国本土的环保组织与部分在华的国际环保组织在推动中国环保组织的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摸索和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成功实践和方案,而这样的实践对发展中国家有重要的启示和推广价值。因此,中国的环保民间组织有责任参与发展中国家民间组织的能力建设,推动南南合作事业的全面落实。

第五,建立具有中国元素的国际民间组织,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项活动。到2016年9月为止,中国拥有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咨商地位的组织仅有56个,而美国达到了950家,是中国的近19倍,就连印度都达到197家,也是中国的近4倍,这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相适应。因此政府应鼓励中国民间组织参与联合国活动,争取有更多的民间组织获得参与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的谘商地位,同时积极努力,建立具有中国元素的国际民间组织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事务,有效配置民间组织的社会资源,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贡献。

總之,后巴黎时代,对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既拥有机会,也存在挑战。新形势下,民促会将继续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和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优势,在气候变化教育进课堂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和社区的参与,使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从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做起,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强大力量。我们也期待中国的环保民间组织在推动中外气候应对和适应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谋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技术和理念共同进步,中国环境观察网,http://www.zghjgc.com.cn/viewnews.asp?id=5103.

[2][3][6]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2015年度报告,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http://www.cango.org/about.aspx?id=8.

[4]中国气候变化教育项目(二期)启动,新华网,2016年5月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6-05/30/c_129027598.htm .

[5]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项目报告-2013,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http://www.cango.org/about.aspx?id=8.

[7]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民政部,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607/20160700001136.shtml.

猜你喜欢
公民参与民间组织国际合作
网络社会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对策研究
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
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探析
关于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探究
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现状浅析
发挥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