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习:学习者的需求意愿之实证研究

2017-06-30 00:06张仕华吴兴华
成人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

张仕华+吴兴华

【摘 要】数字化学习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受到理论和实践上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字化学习的发展,此研究从上网行为、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资源和学习认知四方面对307位学习者的数字化学习需求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表明: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的需求意愿强烈,认可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不方便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意愿的主要因素。未来应加大“微课”化资源建设,采用O2O和P2P等学习法,实现PC端、手机微信和APP三位一体式数字化学习。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需求意愿;O2O学习法;P2P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6-0001-05

一、序言

数字化学习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以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为代表的数字化学习打破了传统学习中的时间和空间束缚,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时空分离,学习更加方便灵活。满足了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的需求意愿。

然而,在创新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数字化学习在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学习资源缺乏与种类繁杂混乱并存、标准不一致、难以共享、交互缺失、可用性缺乏等。学习者究竟希望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内容的数字化学习?现有的数字化学习能否满足他们的学习意愿?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廓清。本研究以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在校学历学习者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学习者的数字化学习需求意愿,总结学习者的数字化学习的行为特征,了解制约数字化学习发展的因素和学习认知情况,探讨改进数字化学习的对策。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研究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的需求意愿,探索现有的数字化学习与学习者期望间的差距,总结学习者的需求特征,揭示制约数字化学习发展的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个别访谈及问卷调查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编制了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的需求意愿调查问卷,问卷共五部分:(1)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2)上网行为;(3)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4)数字化学习资源;(5)数字化学习认知。除“(1)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采用选择题外,问卷其余部分采用利克特五级量表法,依次为:非常不满意(1分)、不满意(2分)、一般(3分)、满意(4分)、非常满意(5分),共计21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除问卷调查外,本研究还配合随机访谈法,通过个体访谈收集学习者的需求意愿信息。

(三)调查与数据分析

本问卷以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专科在读学生为调查对象,该调查对象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广州)网络在线学历教育平臺和全网络课程平台参加网上学习。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共发放问卷322份,回收317份,其中有效问卷307份,有效率为95.34%。数据经核实、录入和归类后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情况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调查样本中男性104人,占33.9%;女性203人,占66.1%。在年龄结构上,18岁以下的27人,占8.8%;18—22岁的87人,占28.3%;22—25岁的104人,占33.9%;25—30岁的52人,占16.9%;30—40岁的32人,占10.4%;40岁以上的5人,占1.6%。在广州参加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是高考失利者和外来务工人员,因而整体上呈现出年龄较小、女性较多的特征,这可能和内地省份的开放教育有较大的差异。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在信度分析上,本研究采用Cronbachα来度量,该值在0.9以上表明信度很好。分析显示四个一级变量的Cronbachα值均高于0.9,说明本调查问卷的信度很好。

在效度分析上,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上网行为的8个变量,学习支持服务的5个变量,学习资源的4个变量,学习认知的4个变量进行分析。依据kaiser(1974)的观点,执行因素分析程序时,KMO指标值的判断准则是0.80以上,表明因素分析是良好的,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208,重庆大学出版社)。结果显示,KMO值都大于0.8,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Sig.为0.000,小于0.001,说明效度较好(如表2所示)。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上网行为

能否简便地上网,并快捷地获取所需学习资源,这是每个数字化学习者的基本需求。调查显示:网页界面设计合理、友好的均值最高,为4.43,其次是网页各功能模块操作简便,均值为4.28,得分最低的为是否具有站内资源搜索功能,均值为2.76(如表3所示)。这个结果基本与该校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网站一致,该网站界面设置简洁友好、学习指引清晰,课程的主页面上,都有一个5分钟以内的课程导学视频,以流程图的方式清楚明白地告诉学生如何完成该课程,这样学习者在很短时间就清楚知道该如何学习,该完成哪些学习任务等等。在面对面的随机个体访谈中,一些学习者表示,由于电脑安装了不同的浏览器,浏览器的设置不同,导致经常出现无法播放视频的情况。因此,建议加强网站视频的兼容性和学习技术指引。

2学习支持服务

数字化学习必须依赖于强有力的支持服务,才能完整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其教学目标。支持服务可从便利性、快速响应性和交互深度等几个方面衡量。调查中发现:学习者认为具有在线服务平台的均值为4.53,在线服务路径多样化均值为4.24,交互快捷便利、实时响应4.22,这在本级测量指标中得分是最高的三项,其实,这也是和现实情况相一致的。调查对象所在的学校提供的在线服务方式有969300电话、辅导教师电话和邮箱、网上留言等多种在线服务路径,这些支持服务方式既满足学习者及时沟通交流的需要,也满足非实时异步交流的需求。但是,网上考核实用便利的均值仅为3.87。目前,调查对象所在的学校有多门课程实现网上考核,如计算机基础、城市管理学、行政领导学等,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有很多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此项中“能实现手机、QQ、微信、邮箱等多种交流工具的衔接”均值最低,为3.24。虽然前述在线服务多样化,但还没有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微信等方式,建立基于手机微信的学习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来发布资源,通过微信群交流沟通,或者手机APP,实现PC端、手机微信和APP三位一体的数字化学习。这样就会最大程度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数字化学习。在个体访谈中也发现,学习者更希望通过组建QQ群或微信群的方式与老师和其他学习者及时沟通互动,人人都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形成多渠道全方位地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实现多元化的学习。

3数字化学习资源

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动画和课件等,是数字化学习的主体。调查显示:资源内容实用均值最高,为3.86;其次为资源美观生动,有吸引力,均值为3.26;而资源及时更新得分最低为2.74。在四个一级指标中,本指标均值在总体中得分最低,排名最后。这说明目前数字化学习资源虽然采用“微课“式,与传统的IP资源相比,无论是从内容方面还是从资源呈现方式来看,都有了根本的改变,但还是与学习者的需求意愿有较大差距,尤其资源长期固定不变,没有及时更新补充。在个体访谈中,学习者也建议除了视频和文字资源外,能否增加动画、音频等方式,增加学习的娱乐性和趣味性,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和更新资源。

4数字化学习认知

数字化学习认知是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的一种主观情感体验和认识。调查显示:学习者认为能随时了解自我学习进度,均值最高,为4.12;其次是愿意接受网上学习的想法和实践,均值为3.82;而认为具有个性化服务项目得分最低,为3.07。在访谈中也发现,学习者总体上认可目前的数字化学习,能够接受全网络式学习,学到知识,但认为有必要定期组织面授,增加师生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目前的学习者大多数是年轻人,年轻人的一大特点就是追求事物的趣味性,希望能够将学习娱乐化、游戏化、竞技化,增加学习的互动参与和反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习真正充满快乐。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的总体需求意愿是很高涨的,学习者基本认同这种学习方式,所有测量指标的均值都超过3。其中,学习者最为满意的是有在线服务平台,通过969300这个服务热线,可以及时解决学习中的技术问题。但交流沟通渠道和方式单一,采用QQ、手机、微信等新潮交流渠道是他们最为需求改进的。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微课”化资源的建设

数字化学习资源应向“微课”化方向发展,既要短小精悍,又要生动活泼;既要知识性,又要趣味性。微课资源的建设要坚持以教育为本,而教育又必须以人为本,技术是为教育服务的,微课建设要摈弃技术至上的错误认识。微课仅仅是时间上的短、内容上的微,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课。微课的本质在于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生活对知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学习碎片化的需求。微课要符合学习者学习时间零散和少的特点,符合学一点、练一点、掌握一点的认知规律,没有参与和互动的微课意义不大。因此,它的制作、流通、更新也应该是碎片式的、快节奏的。好微课=简单的技术+充实的内容+清晰的表达。微课应该是包含“导、学、测、评”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的课程。学前有导学,学中有乐趣,学后有测评。要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习者获得成就感。

(二)构建合适的学习方法

数字化学习过程具有学习动机的自发性、学习内容的片断性、学习地点的不定性和学习目标的自我调节性等不同于传统学习的特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干扰,所以构建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非常必要。开发者应创新学习方法,用不同的交流沟通渠道来达成学习目标的实现。

1P2P学习法

P2P即Peer to Peer的简称,peer指(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伙伴等,P2P为“伙伴对伙伴”、“点对点”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它属于计算机学领域的一个新兴名词。它通过互联网让人们直接联系、直接交互。它使得网络上的沟通更容易、更直接共享和更交互,为交流双方提供更大的便利。

数字化学习中的P2P学习法可以一点对多点或是多点交互,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反馈交互信息和情感。教学全过程中的师生、师师以及生生之间随时实现互动交流。P2P学习法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通过点对点的交互,缩短了交互距离,浓缩了交互空间,让交互从一种浅表性泛泛而谈的交互转变为深入的个性化交互,交互中充分体现了个体情感差异性。它使千人一面的交互转变为一人一面的交互,使批量式交互转变为定制式交互。这种点对点的交互缓解了人机之间的无情冷交往,增强了交互中参与和即时人文关怀。

2O2O学习法

O2O一词来源于电子商务领域,即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或线上/线下),它将线下(离线)的商务消费机会与互联网线上(在线)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了线上的购买,线下的服务。

数字化学习,也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将线下面对面的教学与讨论和线上数字化学习整合在一起,形成O2O学习法。O2O学习法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线上P2P式交互:它通过微信、QQ等及时移动通讯工具,实现点对点即时交互。(2)线下P2P式交互:它通过线下面对面交流沟通和讨论,实现即时交互。(3)线上线下P2P式交互:它把线下问题延伸到线上,如一些发散性、拓展性问题;或者把线上问题导入到线下交互,如逻辑性、思辨性问题。

O2O学习法中的线下面对面教学与讨论可提供师生见面交流沟通机会,教师以不同教学情境现场组织教学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情感作用,增强教学临场感。O2O学习法中的线上数字化学习可让学习者及时得到相应的教学支持,扩展学习视野,更快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从时间分配的角度,我们可以采用“O2O三分学习法”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即1/3的时间用来面授教学,1/3的时间用来面对面的交流讨论,1/3的时间用来网上数字化学习。力求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实践中,国家开放大学下属各分部的本专科专业正在进行教学探索和改革,本科专业采用1+1模式,即1次面授教学加1次网上教学,轮流进行;专科采用3+1模式,即3次面授教学加1次网上教学,轮流进行,把数字化学习与面授对接,实现数字化学习落地。

(三)构建基于手机微信和APP的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過采用移动设备和技术呈现学习内容,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长待机的多向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者摆脱了电脑桌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移动的、长待机的、即时响应的。学习者无论在出差路上,还是在机场车站;无论是等候间隙,还是片段时间,都可随时随地方便地打开智能手机微信公众号或APP,浏览最新资讯,接收推送信息,学习课程,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微课程,实现PC端、手机微信和APP三位一体的数字化学习。

【参考文献】

[1]万力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45—49.

[2]刘爱军,刘竹清,褚昭昂.移动学习的接受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3(8):104—111.

[3]王竹立.好微课=简单的技术+充实的内容+清晰的表达[DB/OL].http://blog.sina.com,2015.

[4]吴兴华,张仕华.情感交互:解数字化学习中异步交互之策[J].成人教育,2016(7):36—39.

[5]赵英,杨阁,罗萱.大学生对MOOC接受与使用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8):37—44.

[6]严继昌.关于开放大学、在线教育、继续教育的几个热点问题[J].天津电大学报,2015(3):1—6.

[7]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数字化学习
探索数字化课堂建设的五条路径
基于Android平台的学习类APP开发
对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
基于虚拟图书馆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
数字化学习中从旁辅助角色的研究
同课异构 南北交流 异彩纷呈
微课程在数字化学习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