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亚伟:医者仁心

2017-06-30 11:03刘伊玲
中国经济信息 2017年12期
关键词:肿瘤患者

刘伊玲

花亚伟用专注、专业的精神,深耕在他挚爱的肿瘤领域,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造福了无数的患者,这本身就是当下难得的匠人情怀。

人物小传

花亚伟,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外科医师协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微创专委会和胃癌专委会委员,河南省外科学会和普外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和胃癌专委会主任委员。首先在国内开展了电化学开腹直视下治疗晚期肝肿瘤,填补国内空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就恶性肿瘤的防控战略指出:1/3的肿瘤是可预防的,1/3的肿瘤是可以早发现、早治疗而治愈的,1/3的肿瘤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令人遗憾的是,医生在临床接诊的过程中只有大概10%~12%的患者尚属肿瘤早期,其余大多数已经是中晚期了。

在河南,每2分钟,就有1人确诊为癌症;每一年,有15万人因癌死亡。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癌症,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第一疾病。肿瘤防治工作,已成为一项与民生关乎福祉的重要工程。而肿瘤防治的从业者,亦是一群关乎患者福祉的特殊人群。

近日,《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作为肿瘤预防与治疗领域的专家,花亚伟在业界久负盛名。多年来,他尤其在肿瘤医、教、研、防、康复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生于河南的花亚伟,年少随军求学于东北,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4年加入农工党,在河南肿瘤医院扎根32年。从不到40岁担任副院长至今,一直坚持在肿瘤业务研究上下功夫。

花亚伟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如果肿瘤防治的宣传如饭前洗手一样深入人心,现在中晚期的肿瘤患者应该可以减少一半。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肿瘤治疗更重要的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并且,肿瘤防治的宣传并不复杂,简单的20字——“少盐多醋、戒烟限酒、均衡膳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只要践行得当,就可以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预防和减少肿瘤的发生,让更多的人远离肿瘤。我们的健康教育要从小开始抓起,自小就意识到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的重要性。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无视工业污染危害导致的尘肺病病人可能不会出现,轻视染发剂危害的追星一代也可能会越来越少,重视家庭装饰装修污染的老百姓也不会急于搬进刚新装修的家。”

术业专攻

“很多人总是问我,某某肿瘤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花亚伟表示,肿瘤的发生机理极其复杂,是很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绝不是‘有因就有果的简单关系。”

花亚伟认为,造成肿瘤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专业角度来讲,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食品安全、食物链等等;而内因是指人类自身的内部环境和生活行为和方式,内部环境主要包括自身免疫系统、人的基因谱中有无肿瘤易感基因等等。有些人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好,肿瘤易感基因很少,且保持良好的生活行为和方式,就不容易得上肿瘤。反之,若长期不坚持科学良好的生活行为和方式,就会被肿瘤君光顾。

“当然,肿瘤发生是外因和内因结合的产物,并不是由单一条件所决定的,是‘多因一果长期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像细菌、病原微生物等引发的疾病那么简单的就找到病因。”花亚伟指出,癌症的复杂发生机理,以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还没有完全研究透彻,这也使得其防治困难程度大为增加。

花亚伟提醒,在进入四五十岁之后,人体进入肿瘤高发期。这个时候要特别重视防癌体检,尤其是有各种慢性疾病史、肿瘤家族史、从事过特种行业工作的人群和长期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要定期做相应体检。

“对于有些肿瘤,以目前的技术手段还不能在早期检出,但对于绝大部分常见肿瘤,是能通过体检早期发现的。一旦早期发现,治疗效果一般都是非常好的,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根治。相反,一旦肿瘤步入晚期,即使花费高昂的治疗费用,其治疗效果也很差。”花亚伟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的關键,在治疗上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癌症的预防方面,花亚伟强调,应充分发挥我国传统中医学在“治未病”、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加强对公众中医养生保健教育,尤其是寓医于食,尽最大可能远离肿瘤的发生;在治疗方面,积极利用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尤其是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以调整阴阳辨证施治为核心,达到扶正驱邪、改善免疫,实现与“狼”共舞、带瘤生存,有效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用高温“烫死”癌细胞并非天方夜谭。西方早在2000年前就发现有病人发烧后肿瘤消失的现象。在现代医学实践中,也有学者利用感染上疟疾导致高烧来治疗肿瘤,直到上世纪70年代热疗理念才被确立。

花亚伟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我们应用体腔热灌注化疗的方法:利用癌细胞怕热的特点,结合热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的机理,用43℃恒温热水灌注化疗药物到腹腔,循环加热一小时,“烫”、“毒”死癌细胞。热疗之所以对肿瘤有“杀伤力”,是因为正常组织耐受的温度要比恶性肿瘤细胞高4-5℃,而恶性肿瘤细胞能耐受的温度仅为43℃左右,如果精准的控制温度且联合化疗药物一起使用,那么杀灭肿瘤细胞的叠加作用会明显增强。目前已经在临床上成功地实施了4000多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花亚伟透露,目前正在做一个研究,在热灌注化疗效应的基础上,再结合靶向药物治疗,期望把疗效进一步提高。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医者情怀

手术室,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场所,却是花亚伟32年最常去的地方。对于像他这样的医生来说,每一台手术、每一次诊疗都意味着一次生命与死神的角逐。

“作为一名肿瘤外科医生,我最朴实的愿望就是希望能解除患者身上的病痛,延长患者的生命。我深知医者责任,重于泰山,便越发敬畏生命。但是在病魔面前,有时候医生也会束手无策。这时候医生所能做的不仅只有安慰、同情和关心,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减少病痛的折磨,得到更多的快乐和鼓励。更需要全方位的专业知识,来判断病人的病情。”花亚伟颇为感慨地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格外珍惜。

有一个小故事,或许可以侧面印证花亚伟视患者如亲人的职业素养:有一位女性病人被当地两家权威医院诊治为癌症之后来到花亚伟所在的医院。在仔细询问了患者的生活细节和历史病史之后,花亚伟注意到这位患者有腹痛的病史。通过研究患者的所有病历和影像,最终花亚伟判断,患者所得的病根本不是癌症,而只是个炎症性的肿块。在排除了患者的疑虑之后,花亚伟嘱咐患者回家正常吃饭好好生活。直到现在,这个女性患者还会经常拜访花亚伟表示她的感激。

“这件事情时刻提醒我,珍视生命,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位病人,是我不能辜负的职业责任。”花亚伟感动地回忆。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可以说,花亚伟将他的全部奉献给了肿瘤科普、科研工作。多年来,他积极组织开展肿瘤基因诊断和治疗、肿瘤生物治疗等研究,注重肿瘤高发现场的干预研究,并将科研成果转化到临床应用,使肿瘤得以早期诊断,治疗措施更加优化合理,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得以提高。

“雄心不与年华去,壮志宜随春意来。”花亚伟用专注、专业的精神,深耕在他挚爱的肿瘤领域,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造福了无数的患者,这本身就是当下难得的匠人情怀。

猜你喜欢
肿瘤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ceRNA与肿瘤
为了患者 永远前行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患者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