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爱“落地有声”
——记辽宁省残联驻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下夹河乡松树村工作队

2017-07-01 17:21单水
共产党员(辽宁) 2017年12期
关键词:残联全村工作队

◎文/单水

让关爱“落地有声”
——记辽宁省残联驻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下夹河乡松树村工作队

◎文/单水

曾几何时,新宾满族自治县下夹河乡松树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一个老村部,一座连接主要通道的危桥,没有一条硬化路,村民出行难,农产品种类单一,集体经济空白,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现今,省残联驻村工作队仅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为松树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村风民风与干部作风同步转变。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省残联通过协调政府投入、专项资金投入、社会力量参与和党员驻村帮扶,“四管齐下”争取扶贫资金达到1111万余元,在思想领域、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群众文化等方面多措并举,全方位地开展扶贫工作,至2016年底,全村78个贫困户和残疾人户户均增收近4000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不仅让本村村民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和项目发展。村民们祖祖辈辈对脱贫致富的无限期许和强烈渴望,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变成现实。

筑强堡垒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帮钱帮物,更要帮建个好支部。”这是省残联驻村工作队队长白滔经常说的一句话。

为提高村党组织的服务管理意识和发展意识,2014年7月,工作队进村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到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和华士村调研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村干部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经验,明白了为什么华西村和华士村的党组织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工作队的协调下,华士村与松树村结成了友好村,为长期的支持奠定了基础。为了拓宽普通党员的视野,2016年“七一”,工作队组织全村党员到丹东大梨树村学习参观。通过生动的党课教育,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在思想和观念上有了明显的转变。松树村党支部书记张明思感慨地说:“省残联驻村工作队进驻到村里后,支部凝聚力提高了,班子也更团结了。”

发展产业增强扶贫发展后劲

驻村伊始,省残联就明确了一条变过去的“输血”式救助为“造血”式帮扶的“产业扶贫”新路子。经过多方努力,争取项目,投资兴建了松树村扶贫就业示范基地,以该基地带动全村贫困人口脱贫。驻村工作队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在实践中一步步探索总结,两年来共建设了2700平方米的牛舍及各类附属设施,现今存栏种牛、肉牛近300头。仅基地设施建设临时用工一项就让全村43%的家庭年均增收7000余元。2017年1月,为配合整村脱贫工作,以基地效益资金为依托向全村76户贫困户和残疾人户发放扶持资金10.3万元。如今,扶贫基地继续保持着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作重心逐渐转向了以村带乡的工作模式。

精准扶贫让关爱“落地有声”

白滔(右)带领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中部学生参观松树村养牛基地

在松树村,就连路过的长客司机都知道,村里哪家的孩子父母如果下地干活没时间做饭,孩子们就会到工作队驻地来吃。“有困难就找工作队,工作队的白大爷一定能帮我们。”孩子们口中的白大爷正是工作队队长白滔。深厚的情谊,来自于工作队倾情的付出。

自2014年驻村以来,工作队先后协调辽宁人民出版社、沈阳狮子会等单位和组织捐献了图书和书架,在松树村建立了图书室。为了提高全村小学生和下夹河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工作队协调联系了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中部的学生,到下夹河学校开展“心手相牵、真情相伴”社会实践活动。近3年来,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中部的学生用义卖得来的钱近4万元为松树村26名学生和下夹河学校118名学生赠送学习用品、定制校服、建校外课堂,让贫困山区的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

通过各类关爱活动,村里的孩子成了工作队驻地的“小主人”。没有午饭就到驻地来吃,想看书就来借书,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就来找工作队员为他们讲。现在,全村孩子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孩子们的卫生习惯改进了,学习进步了,眼界开阔了,也更加懂得感恩。

驻村工作队组织村里孩子开展活动

结亲帮扶让党员干部受教育

2016年9月20日至23日,省残联人事处党支部赵明哲,省特教师专工会党支部叶洪亮,管理系党支部柏翠及教务、艺术支部代表等一行6人,作为省残联第18批驻村扶贫蹲点队员,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来到松树村调研走访。几天里,走访了5户贫困家庭,与困难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询问家庭实际情况和致贫原因,建立帮扶联系,提出帮扶计划。至此,省残联2016年度开展的党支部对接贫困户工作进入尾声,达到了“群众得实惠,党员受教育”的效果。

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省残联除了向村里派驻长期驻村的工作队以外,还先后派出80个党支部的120余名党员驻村调研,在松树村蹲点,轮流换防。其间机关和系统264名党员与贫困户对接,党员们在庭院里为村民解读政策,在炕头上调解家庭矛盾,在田间地头帮助锄草……通过结亲帮扶,不仅省残联的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教育,更让贫困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党员帮助贫困户修危房,建院墙,解决孩子上学难题,捐献的钱和生活物品已经无法统计。党员自发地向贫困户高价收购的大米、土鸡、蜂蜜等农产品就达到9万多元。在党员建立的“扶贫兄弟连”微信群中,只要有活动意向发布,就有党员帮忙。两年来,开展了送医送药活动5次,组织关爱儿童活动10余次,为老年人赠送小音响60余部,先后4次为村广场舞队赠送队服,协调省公益基金会、民主党派等组织为村部捐献的电视机、乒乓球台、棋牌桌椅等各类用品摆满了综合活动室。截至目前,党员们捐款捐物折合资金达25万余元。

政府投入改变贫困山区面貌

松树村地处偏远山区,是当地基础设施最薄弱的一个村,一组到二组路面没有硬化,通往村里的桥只能走小型车辆,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省残联全力沟通协调,直接推动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在松树村落地。县政府投入70万元修建村口危桥30余延长米,投入120万元修建蜂蜜沟组至村口3.1公里柏油路,投入100万元完成了“美丽乡村”项目:共建成美化院墙4000延长米、安装路灯96盏、植绿化树1800棵,投入20万元整修防洪边沟3000延长米,投入70万元整修防护堤和防护景观墙600延长米,投入10万元建成便民桥40延长米。县委投入30万元建设了160平方米的多功能大厅,并翻建了老村部。乡政府投入9万元为全村60户家庭建成环保厕所,投入3万余元帮助全村完成了生活垃圾简单分类。省残联投入5万元为村部活动广场配备了篮球架等健身器材,投入1.2万元建成残疾人康复站。

经过改造后的松树村基础设施一跃成为全乡最好的村,大型车辆能够在村里通行,农产品可以便利销售,村民告别了出门两脚泥的窘况,孩子上学校车可以直通到家门口,图书室和多功能厅成为议事、培训、学习、娱乐的场所,村部广场成为农民篮球赛、广场舞锻炼、暑假课堂最聚“人气”的地方。如今的松树村变得美丽整洁了,路灯不仅照亮了路面,更照亮了村民的心田。村民们笑脸多了、精神头足了,村主任动情地说:“省残联的驻村扶贫工作不仅点燃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开启了村民通往美好生活的大门。”

大山无言,却可以记录变迁;流水无声,却可以承载深情。三年来,省残联驻村工作队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用真爱和无私奉献向党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残联全村工作队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全村唯一收件人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扶贫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