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形态学联合外周血常规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意义

2017-07-01 16:12杜伟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骨髓细胞系统疾病性疾病

杜伟

(洛阳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 河南 洛阳 471000)

骨髓形态学联合外周血常规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意义

杜伟

(洛阳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 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 探究骨髓形态学与外周血常规检查联合应用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诊断及预后意义。方法 选取洛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2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其中31例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为A组,121例造血系统疾病患者为B组。两组均接受外周血常规及骨髓形态学检查。观察两组血涂片检测结果、骨髓象,并对比两组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 两组均存在不同程度骨髓象改变;与B组相比,A组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通过骨髓细胞学与外周血常规联合检查可更为准确判定,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改善预后。

骨髓形态学;外周血常规检查;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是指机体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均存在不同程度下降的临床常见血液系统疾病,且为多种疾病共同表现并非独立疾病[1]。其中难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败血症、骨转移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骨髓纤维化、红细胞破坏增加及正常造血红细胞被置换、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等疾病均可引发全血细胞减少[2]。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病情较为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及时、准确诊断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152例,分析骨髓形态学与外周血常规检查联合应用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诊断及预后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洛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2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均符合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相关诊断标准[3],其中31例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为A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19~75岁,平均(57.63±12.15)岁,包括6例转移性肿瘤、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5例脾功能亢进;121例造血系统疾病患者为B组,男81例,女40例,年龄20~78岁,平均(58.36±12.65)岁,包括39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5例白血病。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血细胞计数检查,抽取空腹静脉血后置入EDTA抗凝管中,进行血常规检测,血片染色通过珠海贝索公司生产瑞氏染液实施;并实施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两组患者均接受胸骨穿刺,并制成骨髓涂片,确保薄厚均匀,染色后及时观察细胞形态学,并依据观察需要实施细胞化学染色。常规瑞氏染色分布均匀、厚薄适宜血片及骨髓片,于此基础上,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铁染色骨髓片,此外,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PAS、过氧化物酶染色、NAF抑制试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涂片检测结果、骨髓象,并对比两组外周血常规检查结果。

2 结果

2.1 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 两组均存在骨髓象改变。见表1。

表1 两组骨髓形态学检查结果[n(%)]

2.2 血常规指标水平 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相比,A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计数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s)

3 讨论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是指存在共同表现的一组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可导致外周血消耗异常及骨髓生成障碍,引发多种疾病,造成不良预后。临床研究目前尚未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发病机制完全明确,多认为再生障碍型贫血与其发生、进展联系密切[4]。机体出现造血系统疾病后,会一定程度减少三系血细胞,且疾病通常显示为中重度,而非造血系统疾病则一般是轻中度,大量减少血小板、红细胞,可诱发多种贫血疾病,导致病情加剧。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可有多种疾病引发,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感染、贫血、乏力等,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困难,误诊及漏诊率较高,不利于患者治疗,影响预后[5]。因此,寻找准确率较高的检测方法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尤为重要。

骨髓细胞学检查为血液疾病常用诊断手段,可于最佳状态下探查细胞形态,通过骨髓涂片将骨髓细胞结果清晰显示,提高诊断准确率。但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转移癌等骨髓增生异常活跃疾病准确率较低,该类患者骨髓内细胞相互粘连,干抽现象发生率较高,骨髓内容物少,纤维组织可轻易取代骨髓组织,骨髓细胞学检查时,无法清晰显示早醒血细胞与组织,故不能准确、有效诊断该类疾病。有研究指出,骨髓细胞学与外周血常规联合检查可有效避免上述弊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均存在不同程度骨髓象改变,其中非造血系统疾病中转移性肿瘤表现为增生较为活跃,核左移或粒系比上升,肿瘤细胞可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显示粒、巨、红三系造血病态;脾功能亢进表现为增生较为活跃,粒、巨、红三系成熟障碍;造血系统疾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增生异常活跃,粒、巨、红三系细胞出现巨幼样变且体积显著增加;再生障碍性贫血显示增生明显减弱,非造血细胞较多、造血细胞少,多表现空网状结构;白血病表现为增生较为活跃,白血病细胞在30%以上。由此可见非造血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轻中度,造血系统疾病则为中重度。与B组相比,A组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均较高(P<0.05)。有力相较于非造血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减少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通过骨髓细胞学与外周血常规联合检查,可更为准确判定,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改善预后。

[1] 童红斌,秦军.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检验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4):2102-2103.

[2] 石洪琼,孔晋星,何成禄.嗜血细胞综合征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分析及鉴别[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1):152-154.

[3] 聂泽丰.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学分析及鉴别[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6):689-691.

[4] 肖志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1):8-10.

[5] 贾利敏,张景丹.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常规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6):1792-1794.

R 44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0.017

2016-12-11)

猜你喜欢
骨髓细胞系统疾病性疾病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案例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骨髓细胞形态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牙周病及伴系统疾病相关牙周病的临床诊治
安胎丸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联苯双酯对小鼠骨髓细胞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与全身多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伴有系统疾病的老年缺牙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过程中的护理
ROS介导的炎症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