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感染性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

2017-07-01 16:13贾静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诊断

贾静

(方城县人民医院 放射科 河南 南阳 473200)

多层螺旋CT在感染性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

贾静

(方城县人民医院 放射科 河南 南阳 473200)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在感染性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方城县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感染性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均于就诊时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统计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1例穿孔性病变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显示为腹膜内游离气体清晰可见;19例炎症性病变患者显示为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16例梗阻性病变患者显示以肠管集气、肠管扩张及肠管积液为主;56例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确诊为感染性急腹症52例,诊断准确率为92.86%(52/56)。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感染性急腹症,可清晰显示患者病变位置、范围、程度、明确其病变原因,确诊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诊断;感染性急腹症

急腹症是指盆腔、腹腔内、腹膜后组织、脏器产生急剧病理变化,而出现以腹部体征、症状为主要表现,并可伴有全身反应的急性腹痛,在临床治疗较为常见[1]。急腹症腹疼主要包含腹膜刺激痛、内脏痛及牵扯痛3类,多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变化多端,病情较为严重,需及时、准确诊治缓解病情[2]。目前,临床诊断急腹症应用方法较为多样,但准确率未达到理想目标,延误治疗时机。有研究指出,多层螺旋CT应用于急腹症诊断中,准确性较高,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支持[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6例感染性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多层螺旋CT在其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方城县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感染性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学、手术确诊,并于就诊时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35~75岁,平均(45.42±5.6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15 h,平均(8.56±3.27)h;病变类型:穿孔性病变21例,炎症性病变19例,梗阻性病变16例。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协会审核同意。

1.2 研究方法 应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扫描仪,轴向平扫入选患者,并依据其具体情况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为隔顶部至耻骨联合部位,扫描参数为电流300 mA,电压125 kV,层距0.6 mm,层厚0.6 mm,螺旋时间0.6 s,螺距0.75,选用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80 ml作为增强扫描造影剂,双筒高压经静脉团注射,速度3.5 ml/s,注射25 s后及65 s后分别进行动脉、静脉扫描。对CT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实时图像重建,确保重建范围与扫描区域一致,重建图像通过西门子Syngo工作站打开处理,实施任意多方位曲面重建、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等处理。

2 结果

2.1 穿孔病变诊断 21例穿孔性病变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显示为腹膜内游离气体清晰可见。21例穿孔性病变患者诊断结果见表1。

表1 21例穿孔性病变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n,%)

2.2 炎症性病变诊断 19例炎症性病变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显示为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见表2。

表2 19例炎症性病变患者CT扫描结果(n,%)

2.3 梗阻性病变诊断 16例梗阻性病变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显示以肠管集气、肠管扩张及肠管积液为主。见表3。

表3 16例梗阻性病变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n,%)

2.4 诊断准确率 56例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确诊为感染性急腹症52例,诊断准确率为92.86%(52/56)。

3 讨论

感染性急腹症为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之一,多发于老年群体中,由于老年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且常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旦出现感染性急腹症,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若无法得到及时、准确诊断,会使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准确诊断关系着治疗方法选择是否合理、正确。因此,及时、准确诊断感染性急腹症患者尤为重要。准确诊断依赖于病史资料及多方面检查。其中影像学检查为临床常用检查方法之一。以往临床诊断中多采用腹部B超、胸部平片及X线透视检查感染性急腹症,其中B超检查分辨率不佳,传导过程易受骨骼、气体等症状影响,超声检查无法顺利检查腹部多数区域;X线检查间接征象及敏感性影响较大,需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诊断,误诊及漏诊率较高。因此B超、X线诊断感染性急腹症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满足急诊需求。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及更新,螺旋CT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中,在感染性急腹症中亦是如此。楼益义等[4]研究显示,多层螺旋CT在炎症性病变、梗阻性病变及穿孔性病变等因素引发的急腹症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急腹症患者多伴有肠腔扩张、胀痛症状,及时准确检出受损脏器及其损伤程度尤为重要。在阑尾炎诊断中,螺旋CT扫描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通过灌肠或口服造影剂方法直观、清晰显示患者阑尾肿大、阑尾周围肿胀及炎症情况,进而弥补B超、X线及无典型临床体征阑尾炎患者诊断局限性。螺旋CT扫描可将输尿管、肾盂扩张积液状态及输尿管、肾中高密度结石影清晰显示,且不受骨质影响,可清晰显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十二指肠及胃穿孔在多层螺旋CT诊断中主要显示为腹腔内大量游离气体密度影,且可明显区分肺组织,降低误诊及漏诊率。多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局部肠网膜浸润与肠系膜浸润、包裹性积液与积气及腹膜炎,同时还可通过局部壁层腹膜强化配合口服阳性造影剂判定穿孔位置。急性胰腺炎螺旋CT表现以胰腺组织密度下降、体积减小、小叶结构清晰可见为主,可准确显示胰腺急性出血、坏死部位与病灶周围情况,明确其囊肿、脓肿等并发症情况。老年群体因排泄胆汁酸能力下降、肝脏对胆固醇代谢能力减弱、胆囊排空能力下降等因素成为急性胆囊炎高发人群,多层螺旋CT扫描下急性胆囊炎多表现为胆囊周围脂肪与积液模糊,胆囊壁厚度在0.3 cm以上且伴有强化,经立体重建后可明确显示扩张胆管、胆结石位置、病区周围炎症及结石大小。肠梗阻病因较为多样,病情发展迅速,可于短时间内休克甚至死亡,为临床常见急腹症。多层螺旋CT探查下肠梗阻主要表现为小肠肠管扩张明显,内径在2.5 cm以上,结肠扩张内径在6.0 cm以上,可通过清晰显示的移行带、扩张或萎缩肠管准确判定梗阻严重程度。本研究中56例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确诊为感染性急腹症52例,诊断准确率为92.86%,与魏赣辉等[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有力佐证多层螺旋CT诊断感染性急腹症准确率较高。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诊断感染性急腹症,可清晰显示患者病变位置、范围、程度、明确病变原因,确诊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1] 高振利,徐永运.多层螺旋CT与超声检查诊断急诊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患者的临床价值对比[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9):107-109,123.

[2]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1.

[3] 白人驹,徐克.医学影像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1.

[4] 楼益义,王永仁.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急腹症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4):733-735.

[5] 魏赣辉,袁杭,邱小伟,等.多层螺旋CT在诊断感染性急腹症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3):641-642.

R 44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0.021

2016-10-25)

猜你喜欢
多层螺旋CT诊断
探讨X线腹部立位平片、多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