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7-01 16:12王钢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颌下腺摘除术切口

王钢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口腔外科 河南 洛阳 471001)

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钢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口腔外科 河南 洛阳 471001)

目的 探究改良颌下腺摘除术应用于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7例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研究组29例。研究组行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颌下腺摘除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疗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予以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效果颇佳,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改良颌下腺摘除术;颌下腺;非肿瘤病变

目前,颌下腺摘除术为颌下腺混合肿瘤及非肿瘤病变首选治疗方法。传统颌下腺摘除手术过程中需结扎、切断患者颌下腺面动、静脉,对其颌下-面部血管系统造成一定损伤[1]。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改进、创新,改良颌下腺切除术逐渐取代传统颌下腺切除术应用于颌下腺非肿瘤疾病治疗中,其可减少创伤,保护知名血管,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较为理想[2]。本研究选取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57例,通过对比分组,探究改良颌下腺摘除术应用于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7例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通过CT检查确诊为非肿瘤病变疾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研究组29例。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3~68岁,平均(46.53±9.32)岁;左侧9例,右侧19例;涎石病合并慢性颌下腺炎17例,良性淋巴上皮疾病8例,颌下腺囊肿1例,颌下淋巴结炎3例;研究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24~68岁,平均(46.55±9.56)岁;左侧9例,右侧20例;涎石病合并慢性颌下腺炎16例,良性淋巴上皮疾病6例,颌下腺囊肿3例,颌下淋巴结炎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行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于距离下颌骨下缘约2 cm位置处作切口,确保切口平行于下颌骨下缘,切口长度根据病变长度决定,逐层切开患者皮肤,充分显露颌下腺,于二腹肌后腹处后上缘顺静脉方向将其面动脉近心端、面静脉分离;若患者颌下腺体、腺包膜等穿入,需将包膜、腺体切开,并结扎面动、静脉分流出颌下腺血管分支,血管及腺体完全分离后,摘除颌下腺,以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置入外流条,逐层缝合皮肤;对照组行传统颌下腺摘除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疗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判定标准 ①临床效果。治愈:手术切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未出现并发症;有效:手术切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但出现唇出血或歪向一侧;无效: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瘢痕显著,颌下面神经损伤,出现唇出血或歪向一侧等并发症。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②治疗满意度。治疗满意度应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价,0~100分,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55~85分为一般满意;55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有效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定性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2.2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治疗满意度 研究组治疗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颌下腺、面动脉常见解剖关系有3种,分别为面动脉于颌下腺实质中走行;经由颌下腺深面直至腺体上缘,并移行于下颌骨下缘、颌下腺之间接触面动脉面段;面动脉既不走行于颌下实质内,也不接触颌下腺深面与上缘[4]。通常情况下,颌外动脉会经由颌下腺接近或穿入腺体,因此,手术过程中为避免知名血管损伤,需打开患者腺体或腺包膜。

改良颌下腺摘除术主要改良切口位置,从而使切口与下颌骨下缘距离缩短,术后观察患者手术瘢痕时,确保手术瘢痕可被下颌骨下缘阴影完全覆盖[5]。而传统颌下腺摘除术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患者颌下面神经,造成其唇出血或歪向一侧,导致严重后遗症发生,且手术瘢痕较明显,通常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注重面部美观,不满意度更甚。本研究对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予以改良颌下腺摘除术,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这有力佐证了改良颌下腺摘除术应用于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治疗中,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临床效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远低于对照组25.00%(P<0.05)。这提示对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予以改良颌下腺摘除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原因在于改良颌下腺摘除术可有效保护患者颌下腺包膜,有利于切口愈合,不会损伤手术区域血管,确保手术区域血管基本功能无损,减轻或消除水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最大限度保护患者面动、静脉,从而满足其血管吻合需求。研究组治疗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果充分说明改良颌下腺摘除术应用于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治疗中,可一定程度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予以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效果颇佳,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1] 彭福森,杜友红,张欣,等.全腔镜下经锁骨下径路颌下腺腺叶切除[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30(6):471-473.

[2] 刘仔龙.切除颌下腺的手术径路[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5):313-316.

[3] 汤苏成,陈伟雄,王跃建,等.颈部内镜颌下腺切除术和传统手术的对照研究[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4,28(1):56-58.

[4] 刘绍严,倪松,朱一鸣,等.颌下腺肌上皮癌诊治分析[J].中国医刊,2015,50(6):28-29.

[5] 林华维,刘强.超声刀在开放性下颌下腺手术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5,24(4):486-488.

R 782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0.029

2016-11-17)

猜你喜欢
颌下腺摘除术切口
下颌下腺黏液囊肿1 例及文献复习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颌下腺导管巨大结石1例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扁桃体及腺样体摘除术对6~12岁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
电子喉镜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