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7-07-01 16:13胡丽萍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艾滋病肺结核依从性

胡丽萍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病案室 河南 郑州 450000)

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胡丽萍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病案室 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为92.31%(36/39),高于对照组71.79%(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9.74%(35/39),优于对照组66.67%(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艾滋病;肺结核;健康教育;心理干预;依从性

艾滋病为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之一,由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侵袭而造成,主要表现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其他疾病的危险性增加。肺结核属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因结核分枝杆菌侵害而导致。据资料统计,20%~50%的艾滋病患者会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形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1]。两种疾病并发时可互相影响,危害性显著提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同时此类患者常会存在严重负性情绪,因此于积极治疗同时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39.84±5.6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1例,大专以下28例;住院时间18~76 d,平均(41.35±12.57)d。对照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39.28±5.9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2例,大专以下27例;住院时间14~79 d,平均(42.84±13.48)d。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常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等。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 ①疾病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解肺结核及艾滋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防治措施、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知识,并向其介绍疾病病情变化特点、临床检查内容、消毒隔离措施等,同时可结合宣传手册、展板、视频等多种形式使患者了解上述知识,以提高其疾病认知度;②健康观念教育: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肺结核、艾滋病存在的偏见,及时给予纠正,以坚定其治疗信心;③用药教育:因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治疗方法较为复杂,治疗时间长,患者需长期大量服药,因此应指导患者各类药物用法、用量及用药禁忌等,促进其正确用药,对化疗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向患者说明,指导其减轻不良反应的措施,并强调坚持治疗的益处,以增强其治疗信心;④依从性教育:向患者强调疾病治疗及康复的益处,提升其关注度,于整个治疗期间积极鼓励支持患者,可采用床头贴注、闹铃提醒、家属督导等方式给予患者提示,进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1.2.2 心理护理 ①灵活应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积极接触,了解其真实心境,鼓励其倾诉内心苦楚,以宣泄其负性情绪,并教导其应用转移、宣泄、升华等心理学方法调节自身情绪,保持积极心理状态;②积极关心、鼓励患者,并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及时与其家属联系,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精神支持与安慰,以增强其正性心理能量。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应用医院自编问卷评定两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共计20项,总分100分,包括不依从(<65分)、部分依从(65~85分)、完全依从(>85分),将部分依从及完全依从归入总依从率。护理满意度,含有20项,共计100分,包括不满意(<65分)、满意(65~85分)、非常满意(>85分),将满意与非常满意归为总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92.31%)高于对照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2.2 护理满意度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9.74%)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为双重感染性疾病,病情较重、治疗复杂且时间长、预后差,加之疾病的打击与折磨,导致患者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较低,极大影响治疗及患者康复[2-3]。因此,在治疗时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实施护理过程中常忽略对患者心理层面的干预,且很少进行健康教育,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且护理满意度差,易引发医患纠纷[4]。本研究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通过计划性、系统性、专业性的教育过程促使患者充分认识健康行为对于疾病康复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益处,从而积极自觉地遵从医嘱、提升依从性。同时,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因治疗时间漫长,且需面临疾病的折磨、药物不良反应及家人、朋友的疏远等,常易出现抑郁、无望等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低,且免疫力降低,不利于疾病康复,护理满意度低。本研究应用心理学方法积极疏导患者负性情绪,并增强其社会支持系统,以增强其正性心理能量,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进一步提升其依从性,促进其康复,提高其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92.31%)高于对照组(71.79%),且护理满意度(89.74%)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应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综上,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1] 苏纳新.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245-246.

[2] 阮叶,王红红.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的治疗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12):1059-1061.

[3] 马淑焕,陈爱民.5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8):901-903.

[4] 李源,潘彩芳,韦柳迎.心理干预对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11):1012-1013.

R 512.9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0.129

2016-11-28)

猜你喜欢
艾滋病肺结核依从性
《 世界艾滋病日》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