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信:毕生心系棉花检测仪器研发

2017-07-01 22:12侯春婷刘莉
中国纤检 2017年6期
关键词:棉包太仓棉花

侯春婷+刘莉

张友信是个传奇人物——20多项专利傍身,独立承担过多项国家级项目,棉花检验领域的第一个发明专利持有者。他发明的棉花水分电测器曾经改变过棉检开包检验的历史,研发的棉花在线回潮设备仍在实际使用。

“研发就是原创,我是从来不做模仿的。”“这就是爱好吧,我从小就喜欢鼓捣这些,初中时就能组装当时的‘高科技半导体收音机,后来修理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也是远近闻名的能手。”“只要让我做研究工作我就特别高兴,从心里的那种。”

张友信是苏州市光华电测技术研究所的创始人,也是主要技术负责人。作为早期的民营科技技术企业,光华坚持站在研发前沿,以最新最便捷的检测仪器服务棉花检测事业。

全国都来太仓买电测器

张友信是在太仓长大的,毕业后就开始与棉花检测打交道,在太仓的棉花收购站负责检测工作。

那时候棉花检测主要是感官检验,唯一的仪器设备就是水分检测仪,但这种专业设备很容易坏,而且当时没人懂修理,一旦出现故障,就要送到上海厂家维修,费时费力,而且耽误棉花收购的进度。

张友信不信邪,有一次设备又出故障的时候,他主动请缨修理,领导半信半疑让他试试,没想到还真的修好了。这下,他成了整个太仓地区唯一会修理棉花水分测试仪的人。一战而红!供销社领导听说了,专门把他这个“人才”调到县里的棉麻公司,成立了专业维修站,附近的仪器坏了都找他来修。

手握“垄断”技术,张友信没有躺倒睡大觉,他把普遍使用的电子管棉花电测器,鼓捣成了半导体电测器,而且经实践试验非常好用。这项技术被带到1968年举行的全国电测器技术交流会上,半导体棉花水分电测仪引起了轰动,通过专家论证和部级鉴定,最后在全国推广使用。

靠着这项技术,1970年,太仓电子仪器厂开门营业,后来发展成了部属级的大型企业——太仓纺织仪器厂。对此,张友信可谓功不可没。

下海初试身手:我做不来市场,就想搞技术!

1985年4月1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个平淡无奇或是整蛊玩笑的日子,但是对于张友信而言,这是一个命运转折点——国家专利法在这一天正式实施!

当天,张友信很早就来到专利局门口等待。9点工作人员一上班,他就递交了一份关于探头式棉花水分测试仪的专利申请书,后来,这也成为我国棉检仪器领域的第一个专利。

时至今日,他谈起这件事还是很激动,这一项技术解决了原来夹板式棉花水分测试仪取样复杂、检测周期长的弊端,是棉花水分检测领域的革命性发明,同时也是张友信成功的起点。

然而,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76—1982年,在太仓纺织仪器厂工作的张友信来到中国纺织大学边做项目边进修。6年的学习时间,让张友信的理论知识有了飞跃。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结合,开出了科学研发的成果之花,在这期间,他协助潘维栋教授编写了《数理统计方法》,协助张佩良教授研发了“纱线毛羽仪”,并出色地完成了纺织部科研项目——“全自动棉纤维长度仪”,当年,该项目荣获部科技一等奖。

就当张友信在技术钻研工作中不断前行,越走越远的时候,生活给了他一个选择的岔路口。

结束进修后,张友信调到了苏州棉麻公司。作为特殊照顾人员和公司唯一的助理工程师,可谓前途远大。然而棉麻公司是一家销售单位,日复一日的经营工作并不是他的专长,他觉得自己就不是做生意的料,他还是想搞研发,但是棉麻公司不能给他这样的工作。

出路在哪里?

彼时,张友信凭借多年的经验,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传统的以感官检验的棉花检验工作并不科学,仪器化检验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单位不能做,自己能不能做?但那个时候国家的经济还没有搞活,整个苏州也没有干“个体”的。

苦恼了3年后,改革的春风改变了张友信的命运。1985年,国家开始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虽然政策、技术、资金、销路等等风险都摆在眼前,但张友信在家人的支持下毅然脱离了“铁饭碗”,做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00元创业资金,单元楼门口的挂牌,光华电测技术研究所成立了!而这一干就是32年。

一个国家项目做出的在线回潮测试系统

2003年底的一天,张友信接到中国纤维检验局的电话,时任中纤局总工程师徐水波邀请他来北京。到了中纤局,徐总工给他看了一份国家文件,告诉他国家准备开展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在轧花厂搞在线回潮仪,在打包的时候直接获取回潮数据。

徐总工直接问:能做吗?

任务并非简单,此时的张友信没有把握。一回到家,張友信就连续走访了南通的3个轧花厂,从清棉到打包,他一处一处地看,一处一处地研究,最后把轧花厂的各道工序的性能特点全部摸透,然后分析检测仪如何与生产结合。最终他把回潮测试设计在了棉箱里。然后就是检测仪器的设计,这是张友信的老本行,但发明研究和实际使用之间的距离并非一步之遥,经过无数次的设计、试验、再设计,2004年上半年,样机研发出来,开始在轧花厂实际试验。2005年推广到新疆轧花厂全面使用。新技术的推广有困难也有阻力,在中纤局领导的支持下,张友信跟着使用设备的工厂,在全国讲解使用方法,调试设备,并根据实际问题改进技术。6个月后,这项在线回潮测试设备终于运行顺畅,5年后,在线回潮检测受到广泛认可。直到现在,也是轧花厂的主要技术设备。

插入式测试终结棉花开包检验历史

棉包内部温度的数据不仅影响检测的参数,对棉花运输加工都有影响。以前棉花水分检验都是开包检验,工作人员爬到棉包上,用手扒开棉花取样、测试。然而由于地域、时间不同,温度也不同,这样测得的数据显然有很大误差。棉检人员早就意识到这样检测的弊端。然而不开包检验水分项目被人研究了很多年也没有解决。

如何把测试杆插入棉包中是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业内很多人都做过不同的尝试:有锤进去的锥形的尖头,有拧进去的螺旋形的头,还有使用建模方式进行模拟温度预测的。但都没有测得理想的结果。

张立信决心改变这一状况。他仔细分析了棉包内的情况,认为如果仅考虑用外力强硬进入紧密结合的棉纤维中,显然要施加更多的外力来克服纤维抱合力,这样导致检测人员的效率很低。那么有没有方法避免受到纤维外力作用呢?

张友信研究了一种箭头式的探头作为测水的电极,将温度传感器内置在探头的前端,通过锋利的刀刃一路将棉纤维切断,破坏纤维的抱合力,顺利地进入棉包内部10cm以上,准确测得棉包内的温度和回潮率。

如今,棉花公检已经完全实现了不开包检验。张友信的发明专利彻底结束了开包检验的历史。

志在千里,研发无止境

作为一名毕生都在进行棉花检测设备研究的传奇人物,张友信的发明并不局限于棉花测试的某一领域。2017年,他与上海、青岛的两位老专家合作,研发了一种棉花分级室专用LED照明装置。他向记者介绍说,寿命长、节能、环保、高显色性的LED逐步取代荧光灯照明。棉花分级室也要顺应发展。“我们研究的LED装置还有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增加了一项特殊的显色指数R10(黄色),可以提高棉花黄色程度的视觉判别。对于新标准下颜色级的检验尤为重要。”

两个小时,40年代生人的张友信对记者侃侃而谈,可以感受到他对研究热情并没有随着年龄而减少,反而随着阅历的增加更加高涨。“我还有一个心愿,”他郑重地说,“研发我们中国自己的HVI!为什么呢?目前我们用的美国的HVI其实并不完美,它在数值修订上其实是有瑕疵的,对于精确度要求很高的检测数据来说,这个不完美最终是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科学是讲究精确的,而我要做的就是让棉花的检测数据更加接近真实!”

猜你喜欢
棉包太仓棉花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棉花是花吗?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浅谈智能棉包筛选机在棉花加工生产线的应用
棉花
MFBF-4自动码包机的设计和应用
我国棉包永久识别标志及质量追溯系统解决方案
江苏太仓元代古木船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