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众传媒工具,用心营造高三大语文课堂

2017-07-01 22:56王霞
关键词:成语高三语文课堂

王霞

【摘要】 “大语文课堂”就是体现大语文教育的课堂。笔者在本文中就善用大众传媒工具,用心营造高三大语文课堂展开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 高三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6-033-020

一、对高三大语文课堂的反思和探索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张孝纯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训练。他在“大语文教育”四点的指导思想中,其中一点是“联系社会生活”。“联系社会生活”,就是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格局。

然而我们的高三语文现状又如何呢?虽然高考试题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语文教改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一般说来,语文教学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尤其在高三教学中,违背教学规律、“全面”追求升学率的现实十分严重地存在着。在课堂上以讲题和做题为重心。有些学生会疲惫不堪,会漠视语文,应付课堂复习。教学十多年,对这些现状引起我的思考。我认为,教师要在带领学生复习过程中务必要实施有效对策。我一直很认同大语文教育的观念。就算是高考任务繁重的高三,这种观念也要贯穿始终的。随着这些年传媒时代的到来,我的高三语文教学策略是:善用大众传媒工具,用心营造高三大语文课堂。

二、善用大众传媒工具,用心营造高三大语文课堂

当然在今天的大媒体大网络时代,大家能娴熟的运用传媒工具是不在话下的。但更重要的问题,有没有很敏锐地结合教育契机,调用优秀的媒体资源?有没有很有智慧地把及时发现的优秀资源注入到语文教学中?所以我在这里强调的不是运用,而是善用。强调的不仅是营造,而是用心营造。笔者就今年高三的语文教学谈谈此策略的具体运用方法:

(一)善用微信上的能量小语段,进行课前美文美句诵读,使语文课堂充满正能量

高三的语文课堂,以练习为主,所以学生很容易产生疲惫甚至厌倦的感觉。所以,在课堂开始之前给学生调心,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也不能浪费高三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我认为让学生在每节课开始前朗读一小段充满能量的语段是很好的做法。顾名思义,这语句会让学生情绪得到提升,充满能量。同时,这些语也段可以作为学生优秀的写作素材。平常我会把在微信上读到的优秀的正能量语句及时收集起来,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课前展示相应的内容。如当我感觉到同学们对高三的语文生活有一种孤燥的感觉时,我为同学们展示了这个语段:“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山本耀司”同学们非常有感触,很自觉地及时地拿起了作文笔记本抄了起来。这样同学们既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为下面的语文学习注入了满满的能量。

(二)善用百度的关键词搜索功能,即时调出与专题复习相关的文化美文,与学生一起品读,使专题复习更具深广度

例如,在复习成语的时候,我在百度上输入成语文化时评的关键词,搜出一篇由人民日报社撰稿的题为《请珍视成语文化》的新鲜优秀的文化时评。与同学们一起赏析了其深刻的分析:“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成语是进入中國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它是表意工具,也能开启一扇大门。记得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朽。汉语是我们的根。对待我们的成语文化,我们需要一种严谨、珍视、尊重的态度。”学生在摘抄完这一优秀的时评写作片段后,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和积累就多了一种尊重与虔诚。接下来,学生对积累成语这个长期而枯燥的工作不再看成是一个繁琐的事情了,而是带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来进行积累了。

(三)善用微信公众号和视频下载软件,及时调出精彩时评和新闻素材视频,使作文教学更轻松有效

高中的作文训练,更多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是因为学生人生阅历的不足、阅读的不足,对于思维能力的提升,不是老师讲授而来的。不如让学生多点借鉴,多点阅读,多点摘抄来的更有效。我把这种做法称之为“借脑行动”。如,刚写完一篇新材料作文,是有关游客在八达岭长城上刻字给长城造成破坏的。我在作文点评后,在微信的“人民日报公众号”里,调出了《"最美野长城"背后没有尊重谈何保护》这篇最新时评,要学生分析里面优秀的写作架构,并找出优秀的做法分析方法,最后进行摘抄。我让同学们抄下这段优秀的分析文字:“连基本的‘尊重态度都没有,又谈何保护呢?这样粗暴地抹平一段有700年历史的长城,五千年文明之邦的文明教化何在?不久前,媒体报道某个韩国艺人涉嫌出演辱华广告,里面叫‘万里长城的丑角让很多人愤慨。如果国人不重视本民族的文化符号,又怎能奢求得到世界的尊重呢?对祖宗留下的宝贵的物质和文化遗产,应怀着敬畏之心。”在摘抄的过程中,学生能具体地学习到优秀的做法分析方法,还可以轻松有效地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的深刻度。

我经常使用硕鼠、维棠等视频软件下载《新闻周刊》、《超级演说家》等等。把其中优秀的可以训练写作的视频资料放到课堂上。这样可以使较为理论的作文教学变得简单、轻松快乐。如,我调用了《超级演说家》当中粱植的《笨向未来》这一演说词,很轻松简单地跟学生讲明了什么是辩证法以及辩证法的主要五种类型。同时更可贵的是学生得到了我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次熏陶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

(四)善用手機的照相功能,把学生引进语文生活的美好花园

如前段时间学校举行班主任感恩节,班上有各种各样漂亮的鲜花。在玫瑰花最美的时候和凋零的时候我都及时地和同学们把它拍下来。这一天上课的前几分钟,我调出了林黛玉《葬花吟》的词和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的原音视频。先与学生一起解读葬花词,解读其中情感的真挚、细腻、深刻、凄美。然后播放原音视频,接着我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解读:“在林黛玉那里,读出了天机的性情与美好的心灵,同时也读出了她的无尽的无奈与惋惜。而老师读出了直面真实的生活,过好每一个当下,让自己像花一样地绽放。每一种经历都是成长与收获,同学们也应走过无悔的青春。感谢黛玉,她给了我们珍惜岁月的生命启示。”我时常与学生一起捕捉生活中的语文趣味,一起细细体味语文就是生活,又高于生活。把学生引进语文生活的美好花园。

(五)善用手机微信里文字图片,与学生一起分享发生在身边的最新鲜值得我们思考的消息,让学生关注生活

如,在前不久的冬至日。我跟学生聊起吃汤圆也聊起了24气节,包括冬至。我及时调出了当天在微信里老百姓们热议话题的有关文章——如《当冬至遇上雾霾,吸霾,我们是认真的》。我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文中极具调侃意味的文段:“今天是冬至,但你是否知道第二十五个节气也不约而至,传说中的第二十五个节气,立霾来了。……”然后再给学生“深情”地朗诵这首哭笑不得的雾霾版的“乡愁”:“古时候,口罩是一个小小的道具。我在这头,强盗在那头。……现如今,口罩是全民的防霾神器,我在这头,却看不清,谁在那头。”接着我在自己当天的微信朋友圈里调出一同事在冬至日写的一篇微信。此同事刚从北京出差回来。“因雾霾严重,航班取消,……那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去哪了?那么肥沃那么美丽的土地,而今淹没在一片雾霾中,让人痛惜……”同学们在一个比一个更真实更接近的现实记录面前,已从被调侃的笑声转为对现今中国气候现状的叹息与沉思。

三、结语

确实,在今天的大媒体大网络时代,大家都意识到娴熟的运用传媒工具的重要性,可是敏锐地结合教育契机,敏锐地调用优秀的媒体资源,很有智慧地把及时发现的优秀资源注入到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无论什么事情,无论什么时代,核心的还是人,核心的还是关注人。”我们培育的是人,所以更加要用心。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充分利用现代的条件,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格局,以培养学生的大语文人生格局。传媒时代的到来,“善用大众传媒工具,用心营造高三大语文课堂”这一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喜爱和有效程度来看,我认为十分可行。

(注:此论文为增城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城乡结合部利用大众传媒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编号:zc201515)的研究课题成果。)

[ 参 考 文 献 ]

[1]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J].天津教育,1993.

[2]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思想与实践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成语高三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高三·共鸣篇
拼成语
我把高三写成诗
猜成语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