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支血管病变PCI手术患者术后改善冠脉血流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7-07-01 23:01肖姗姗代国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心源性球囊休克

肖姗姗, 唐 冰, 代国军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 心功能室, 湖北 荆州, 434000)



技术与方法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支血管病变PCI手术患者术后改善冠脉血流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肖姗姗, 唐 冰, 代国军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 心功能室, 湖北 荆州, 43400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左室功能; 心肌缺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原理是将一根带气囊的导管通过动脉系统植入到降主动脉内,通过在心脏舒张期气囊充气,增加心排量,改善外周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并降低左室后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从而起到增加全身血液灌注,改善心功能的作用[1]。目前IABP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泵功能衰竭、顽固性不稳定心绞痛、心源性休克等疾病。据文献[2-3]报道,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支病变的患者较一般患者容易发生心输出量下降、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诱发心源性休克。及时恰当的使用IABP,可明显减少心源性休克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作者回顾IABP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支血管病变PCI手术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了术后生命体征、心脏功能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支血管病变的患者。纳入标准: ① 冠状动脉降支近中段血栓闭塞病变,TIMI分级为0级的患者; ② 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狭窄,最小狭窄超过75%的患者; ③ 发病时间在2~8 h内。排除标准: ① 入院后未经治疗死亡、中途转院或放弃治疗的患者; ② 对造影剂、肝素、氯吡格雷等药物过敏的患者; ③ 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型疾病的患者; ④ PCI治疗前已出现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IABP,将患者分为IABP组和对照组。IABP组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52.10±10.55岁,体质量59.07±13.04 kg; 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13例。对照组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1.09±9.54岁,体质量61.34±12.90 kg; 合并高血压13例,糖尿病15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Killip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嚼服,随后立即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若显示前降支近、中段血栓闭塞病变,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最小狭窄≥75%,干预罪犯血管行PCI治疗。IABP组在PCI后予以Dotascop eCS100型反搏机,将相对应身高的球囊导管放置于并左锁骨下动脉远端2 cm以及肾动脉开口近端的降主动脉内,连接球囊反搏主机,窦性心律患心电图良好的患者以R波图形好的导联作为触发模式,房颤患者应用房颤模式,其他患者用动脉压力波形作为触发模式。术后抗感染治疗,保持活化凝血时间在正常值的1.5倍左右,并持续用肝素盐水3 mL/h冲洗球囊导管。

1.3 IABP的有效标准

患者血压趋向稳定,平均动脉压、舒张压、EF值、心排血量、尿量及心脏指数升高,而心率、中心静脉压下降。且多巴胺用量减少或停用,一般小于20 μg/(kg·min)。IABP的停用指征: 平均动脉压超过80 mmHg, 平均尿量大于1 mL/(kg·h), 动脉血气分析正常; 多巴胺用量以安全减至5~10 μg/(kg·min); 在逐渐减少反搏频率后,患者生命体征无变化。

1.4 观察指标

① PCI术后2 h,统计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尿量、心排指数、多巴胺用量; ②住院期间的死亡率。

2 结 果

IABP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尿量、心排指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而IABP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心率、多巴胺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PCI术后住院期间, IABP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28.57%; 对照组死亡7例,死亡率为38.89%。IABP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术后2 h生命体征及血管活性用药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P<0.01。

3 讨 论

IABP是机械辅助循环的方法之一,在196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将一根带气囊的导管通过动脉系统植入到降主动脉内,通过与心动周期同步并在舒张期充气、收缩前放气,增加心排量,改善外周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并降低左室后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从而起到增加全身血液灌注,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达到辅助循环的作用[4-5]。IABP早期应用时需要外科手术切开血管置入主动脉内球囊,手术操作难度大、并发症多。随着经皮穿刺技术的发明,大大降低了IABP的手术难度、并发症,使得IABP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低心排血量、低血压和心源性休克常规无反应Ⅰ级推荐治疗[6]。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以及患者病情加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支病变的患者较一般患者容易发生心输出量下降、血流动力学改变,而诱发心源性休克,如果能及时恰当的使用IABP, 可明显减少心源性休克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逐渐增高,且多支病变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高于单支,患者一旦发生心源性休克,病死率高,预后差[7-8]。而对这部分多支病变患者联合应用PCI、IABP技术,能降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避免患者死亡。但是目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3支血管病变患者行PCI和IABP置入以预防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尚无统一标准及预后研究[9-10]。本研究选取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3支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IABP和PCI术后治疗此类患者,观察应用IABP后2 h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量、中心静脉压、末梢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患者心排指数、多巴胺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应用IABP后生命体征、心脏功能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相对于不用的患者显著改善, IABP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尿量、心排指数都显著提高,而中心静脉压、心率、多巴胺用量均显著下降。住院期间IABP组死亡率为28.57%, 低于不用IABP的38.89%,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陈炜, 盛博, 赵磊, 等.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2, 24(1): 46-49.

[2] 赵昕, 韩雅玲, 王守力, 等.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疗效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38): 2685-2688.

[3] 王守力, 韩雅玲, 荆全民, 等. 床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心源性休克救治中的应用[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9): 831-833.

[4] 周昭仑, 肖长华, 杨希立, 等.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13(13): 102-102, 105.

[5] 汪浩, 贾绍斌, 张政军, 等.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存率研究[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2(6): 545-550.

[6] 陈军, 杨希立, 周昭仑, 等.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高危患者常规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疗效观察[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7(12): 1927-1928, 1931.

[7] 刘春雪, 邵荣, 杨红梅, 等.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36): 14-15.

[8] 张星宇, 吕利雄, 徐欣晖, 等.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成功救治重症心肌炎并发心源性休克1例[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7, 19(2): 116.

[9] 江薇, 郑叶平.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12): 1112-1113.

[10] 那静涛, 张爱萍.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9): 36-38.

2016-12-21

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2016K16-06)

R 542.2

A

1672-2353(2017)11-115-02

10.7619/jcmp.201711034

猜你喜欢
心源性球囊休克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勘 误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