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17-07-01 23:01吕天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孔镜腰痛椎间盘

吕天才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 疼痛科, 重庆, 404000)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吕天才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 疼痛科, 重庆, 404000)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程; 临床症状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术式之一,尽管其与传统术式相比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的疗效不甚理想[1-2], 因此探索影响该术式疗效的相关因素成为当前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探讨影响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5例患者。纳入标准: ① 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3]; ② 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有手术治疗指征; ③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顺利完成。排除标准: ① 既往有腰椎间盘手术治疗史; ② 合并椎间盘突出钙化; ③ 合并脊柱结核、感染、恶性肿瘤等; ④ 合并椎体滑脱或不稳。根据治疗效果将上述患者分组,治疗效果为优秀或良好者为观察组,治疗效果为尚可或差为对照组。

1.2 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如下: ① 给予患者俯卧位。② 确定皮肤穿刺点, L4~5、L5~S1的穿刺点位于棘突中线旁12~14 cm处, L3~4的穿刺点位于棘突中线旁8~10 cm处。③ 常规消毒铺巾后1%利多卡因局麻。④ 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经椎间孔将穿刺针插入椎间盘,注入碘造影剂与亚甲蓝混合液2 mL。⑤ 沿着导针将皮肤切开0.7 cm左右,经导针置入逐级扩张管,经逐级扩张管置入工作管。⑥ 连接内窥镜系统,观察手术野,对周围组织进行清理。⑦ 明确突出髓核位置,采用微型髓核钳将染蓝色的变性髓核组织取出,仔细清理残存髓核碎屑,待硬膜囊、神经跟彻底减压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手术区。⑧ 拔出器械后缝合切口,术毕。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原来的工作、生活得以恢复判断为优秀; 患者残存有轻微的临床症状,活动有轻度受限但对工作、生活无影响判断为良好; 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活动有轻度,工作、生活受影响判断为尚可; 患者治疗前后无差别,甚至病情加重判断为差[4]。

1.4 观察指标

① 性别、年龄。② 体质量指数。③ 工作模式:根据工作性质将工作模式分为自由轻松型、负重劳累型、久站久坐型等3种类型。④ 病程。⑤ 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通过MRI的T2加权图像对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级,其中椎间盘结构呈均匀的亮白信号,髓核纤维环界限清楚,髓核信号强度与脑脊液相当,椎间盘高度正常为Ⅰ级; 椎间盘结构呈不均匀的亮白信号,水平带有或无,髓核纤维环界限清楚,髓核信号强度与脑脊液相当,椎间盘高度正常为Ⅱ级; 椎间盘结构呈不均匀的灰色信号,髓核纤维环界限不清,髓核信号中等强度,椎间盘高度有轻度降低为Ⅲ级; 髓核结构呈不均匀的灰色至黑色信号,髓核纤维环界限丢失,髓核信号低至中强度,椎间盘高度有中度降低为Ⅳ级; 椎间盘结构呈不均匀的黑色信号,髓核纤维环界限丢失,髓核信号低强度,椎间盘高度有重度降低为Ⅴ级[5]。⑥ 腰痛程度:分为腰痛为主、腿痛为主、腰腿痛兼重等3种类型。⑦ 手术节段:分为L3~4、L4~5、L5~S1、L4~5+L5~S1等4种类型。⑧ 手术节段Modic改变、纤维环破裂、腰椎间盘外伤史。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所有观察指标均转化为二元变量,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筛选出的统计意义指标进一步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年龄、病程、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腰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工作模式、手术节段、手术节段Modic改变、纤维环破裂、腰椎间盘外伤史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腰痛程度与疗效有相关性(P<0.05), 年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与疗效无相关性(P>0.05)。见表2。

表1 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单因素分析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脊椎退行性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传统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椎板开窗加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脊柱内窥镜技术逐步应用于临床,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较明显,文献报道其治疗有效率高达80%以上[6], 尤其是YESS技术、TESSYS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使得脊柱内窥镜技术目前已经可以治疗所有类型的椎间盘突出患者。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逐步走向成熟的全镜技术,因此其对术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具有良好的开放手术基础,熟悉局部解剖结构,熟练地做到手眼分离等[7]。基于上述因素,目前仍然有很多因素影响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本研究中,作者先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11项临床资料指标,结果显示年龄、病程、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腰痛程度等4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一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腰痛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年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指标影响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机制不同。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神经损害逐步加重,尤其是长期的机械压迫、免疫反应、炎症刺激,这可以使神经根处于高张力状态,如果不及时处理,势必会导致神经的不可逆损伤,从而影响患者疗效[8]。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腿痛为主、腰痛为主、腰腿痛兼重等3种类型。一般情况下,腿痛为主与神经机械压迫密切相关,腰痛程度则与神经免疫反应、炎症刺激密切相关。由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以较容易地解除神经机械压迫,但是其治疗神经免疫反应、炎症刺激的难度较大,因此腰痛为主的患者往往疗效更差[9]。尽管年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是非独立相关因素,但是它们对疗效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年龄与髓核含水量、椎间盘弹性以及抗负荷能力呈负相关。此外,多数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继发有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椎间小关节增生、硬脊膜与神经跟黏连等,而且还常合并有骨质疏松、器官功能障碍等,这不仅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还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10-11]。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是反映椎间盘退变程度的一个指标,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病理基础就是椎间盘退变[12-13], 因此这就不难理解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越高,椎间盘退变程度越严重,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就越差。

[1] 田胜兰, 谭伟, 冯丹, 等.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5, 45(4): 472-475.

[2] 冯虎, 丁亚军, 张伟军, 等. MMP-26和TIMP-4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J]. 江苏医药, 2015, 9(12): 1398-1400.

[3] 钟文翔, 张文川, 刘鹏飞. MRI联合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造成脊神经根压迫症的诊断价值[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 24(1): 58-62.

[4] 杨瀚迪, 李勇.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对比[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

[5] 周兆明, 吴小涛. MMP-1、MMP-3、MMP-13及P16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 东南大学, 2015.

[6] 刘俊良, 镇万新. 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2, 1(2): 194-197.

[7] 翟金帅, 黄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 179-181.

[8] 史剑倩. 基质金属蛋白酶-13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J]. 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3, 53(4): 104-106.

[9] 董杰, 陈博来.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相关因素分析[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10] 董健文, 戎利民, 冯丰, 等.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学习曲线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3, 12(4): 204-210.

[11] Alexander C W, Smith M, Yonatan M, et al. Synaptic plasticity mediating cocaine relapse require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J]. Nature neuroscience, 2014, 17(12): 1655-7.

[12] 欧阳冰, 苏建成, 曾月东, 等. 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0及MCP-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3): 381-383.

[13] 施荣茂, 王浩明, 陈道森, 等. 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与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疗效的对比观察[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5(12): 1288-1293.

2016-12-27

R 681.5

A

1672-2353(2017)11-136-02

10.7619/jcmp.201711043

猜你喜欢
孔镜腰痛椎间盘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职业腰痛早防治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