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的效果分析

2017-07-01 23:01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龋齿牙体微创

刘 芳

(陆军总医院, 北京, 100010)



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的效果分析

刘 芳

(陆军总医院, 北京, 100010)

微创去腐技术; 龋齿; 治疗效果

龋齿属于临床常见与多发感染性牙齿疾病,在细菌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出现了慢性进展性破坏,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诱发牙周炎、牙龈炎等。微创去腐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度、较少的疼痛、较小的噪音等优势[1]。本文探讨微创去腐技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18~68岁,平均(35.2±2.1)岁; 病程3~40个月,平均(22.4±4.2)个月。纳入标准: ① 均符合龋齿诊断标准; ②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③ 均无牙髓炎或其他口腔疾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高速牙钻治疗。使用高速车针磨龋洞的坏死组织,预先扩展,制备洞型。尖锐探针在龋洞内直刺牙本质,未见反弹,并且可听见搔刮声,龋洞内可见清澈凝胶,冲洗其他凝胶。研究组采用微创去腐技术,隔湿龋洞后,涂抹凝胶, 30 s后彻底软化坏死组织,利用专业工具刮除软化龋坏死组织,刮除干净凝胶,此后凝胶被污染,则要食用棉签清理干净后,再次涂抹,经反复处理后,保证凝胶彻底刮除。观察单牙治疗时间、疼痛评分、治疗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2]。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研究组的单牙治疗时间、疼痛评分、治疗满意度依次为(12.6±2.4) min、(2.3±0.7)分、(98.6±1.4), 均优于对照组的(24.4±3.1) min、(3.6±1.6)分、(92.8±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分别为47%、1%,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2%、8%(P<0.05)。研究者中发生牙髓炎1例,继发性龋齿0例,填充物脱落0例; 对照组中发生牙髓炎3例,继发性龋齿4例,填充物脱落4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龋齿作为口腔疾病,具有常见性与多发性,其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据统计[3], 中国儿童、青年及老年患病率分别在66%、88%及98%。近些年,该病发病率日渐增高,其原因为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面对丰富的食物,人们缺少口腔卫生意识,因此龋齿防治工作开展困难重重。在治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便是清除龋齿坏死组织,临床上主要采用机械去腐。传统疗法去腐前需要预扩展,直接损害了牙体组织,增加了患者疼痛; 同时磨除后牙体组织变薄、变弱,其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大部分患者因畏惧疼痛而抵触或放弃治疗,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诱发了其他疾病,进一步降低了其生存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疾病患者对临床治疗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疗法噪声较大、振动较强,并且患者需要承受冷热刺激。经调查[4]显示,龋齿患者经传统疗法治疗后,治愈率仅在45.0%左右,复发率为56.3%。19世纪国外学者[5]提出了龋病治疗原则,即清除病变组织,填充缺损组织。当前,临床上仍以传统机械疗法为主,但患者治疗配合度较差。

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满足患者治疗需求,较易被患者所接受。采用微创去腐技术是在不伤及周围健康牙体组织的基础上,借助活性凝胶,将龋洞内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在实践去腐手术治疗中主要采用钝性工作。活性凝胶为碱性物质,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为温和、有效,将其用于清除病变,无刺激,并且中和了龋齿内酸性物质,软化了病变组织、保持了健康牙体。与传统疗法相比,微创去腐技术优势显著,保护了健康牙体组织、减少了患者疼痛,提高了其耐受性与依从性,同时其无噪声、无振动、无冷热刺激; 再者,实践中操作简便,仅借助化学凝胶与手工刮治器械便可完成,医师无需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此疗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广泛性[6]。

本文以本院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结果为研究组的单牙治疗时间、疼痛评分及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此结果表明,龋齿患者选用微创去腐技术治疗,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疼痛,避免了复发及不良反应的出现,临床上应给予高度关注。

国内学者[7]以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结果为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 研究组的治疗时间、疼痛评分均低于显著常规组; 其他学者[8]以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对照分析显示,观察组的疼痛发生率14.5%高于对照组的58.6%, 同时治疗时间、治疗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有关学者[9]以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1年随访发现,微创组的疼痛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前者未见剧烈疼痛,一般疼痛10例,其余未见疼痛,后者剧烈疼痛8例、一般疼痛25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同时微创组的复发率为5.2%低于常规组的24.5%, 再者微创组未见不良反应,而常规组出现5例填充物脱落、3例牙髓炎。上述报道均与本研究报道一致。

口腔科治疗中最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便是治愈率与疼痛评分,临床上首选疗法便是高治愈率、低疼痛评分的疗法。经调查[10]显示,约40%患者因畏惧疼痛,延迟治疗,从而导致病情进展。微创去腐技术治疗后,未见剧烈疼痛,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疗法,利于改善其身心状况。微创去腐技术虽然保存了牙体组织,但难以彻底清除坏死组织,进而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显示,微创组的治疗时间多于常规组,但治愈率、治疗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等均优于常规组。

微创去腐技术的适应证[11-12]: ① 儿童患者。此类患者对医生有着较强的畏惧心理,并且耐受性较低,而该疗法有效降低了患者疼痛,提高了其配合度与依从性; ② 牙科畏惧症者。部分口腔疾病患者受传统疗法影响,对机械噪声、振动等均十分敏感,治疗期间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如恐惧、焦虑与畏惧等,而该疗法为患者营造了安静与舒适的治疗氛围,减轻了其心理负担,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③ 深龋或近髓龋者。该疗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降低了去腐操作风险[13-15]。总之,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患者的疗效确切,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1] 汪骏. 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45 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8(16): 100-100.

[2] 修力军. 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的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 2014, 35 (33): 7359-7360.

[3] 冯冬雄. 微创去腐技术对龋齿治疗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 2013, 19 (35): 117-118.

[4] 李萍, 李慧, 刘志刚. 微创去腐技术治疗患者龋齿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民康医学, 2015, 27(15): 16-17.

[5] 王雷, 郑军, 黄天鉴, 等. 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60例临床观察[J]. 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2015, 9(1): 534-535.

[6] 华志祥, 蔡传宝. 龋齿治疗中微创去腐技术的临床观察[J]. 口腔医学研究, 2016, 11(6): 652-653.

[7] 李丹, 王军. 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1(1): 134-136.

[8] 杜文平. 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的效果分析[J]. 海南医学, 2015, 17(3): 2616-2617.

[9] 郭海山. 评价微创技术在龋齿治疗中的去腐效果[J]. 中国医学工程, 2013, 15(2): 134-135.

[10] 刘巍, 陈盈颖, 孟琳. 伢典化学机械法治疗老年龋病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1, 12(4): 740-742.

[11] 李兖, 钟林晓. 老年人口腔健康临床指数与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4, 11(3): 73-75.

[12] 叶菲, 刘敏, 戴方毅, 等. 三氧化物凝聚体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5, 9(1): 127-129.

[13] 许志亮, 周荣娥. 应用氟制剂预防3~6岁儿童龋齿发生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9): 1482-1483.

[14] 相豆豆, 戴太强. 赫哲族青少年儿童龋齿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 36(4): 14-15.

[15] 蒙超龙, 王祥, 方亮. 南方某部队官兵龋齿和牙结石调查分析[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5(7): 528-530.

2017-01-10

R 781.1

A

1672-2353(2017)11-146-02

10.7619/jcmp.201711048

猜你喜欢
龋齿牙体微创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应用龈壁提升术修复牙体缺损的研究进展
预防龋齿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预防龋齿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预防龋齿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