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忠:52年收藏毛主席物件数千件

2017-07-03 22:06李瑾历
东西南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县志修志书摊

李瑾历

马学忠始终认为,态度决定一切。52年的时间,马学忠坚持收藏与毛泽东有关的各种物件,他收藏毛泽东书籍达3000多册,居全国个人收藏之首。

在马学忠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的图书馆内有一间“毛泽东文献阅览室”,这间屋子内,承载着马学忠52年的心血。

为了收藏到处买书籍

马学忠拿起了《举世悼念毛泽东主席》一书,说起了这本书背后的故事,他曾因事错过了买这本书的机会,心里就一直惦记着,几次到长春市书摊去找,都没能找到。一次去北京的时候,他中午休息,本来想睡上一觉,但听说这附近有旧书市场,他就想过去碰一下运气,看能否找到当年他没有买到的那本书。

他来到书摊市场,就开始找,都没有。距离书摊的尽头已经过一半,同事说马上到时间了,我们得回去了。马学忠说,你再给我5分钟,我把这剩下的走完,如果没有就回去。马学忠还在继续寻找着,这时他发现远处有一摞报纸,下面有一本泛黄的书,他就让卖书的人将上面的报纸拿起来看看下面的那本书。翻开那一摞报纸,眼前的这本书就是他要找的那本。“看见它,我就像捡了宝贝,开心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花了30块钱买走了这本书。”马学忠说。

用一个月的工资购买书籍

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毛泽东的老朋友和部下写毛泽东的书籍一下就多了,这也为马学忠收集书籍带来了便利。“1977年收藏《毛泽东画册》时一本就55元,而当时我的工资只有66.5元。为了收集这些书籍,我花了近一个月的工资。”马学忠说,为了不落下每一件收藏,他费了许多物力和人力。

别人出门都是到处转一转,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而马学忠出门在外就是出去逛书店、买书。算算时间,52年的时间,这些年花费了他10多万元。“我就想把毛主席的书籍收藏得全一点,将来成为人们研究领袖历史的依据。”

马学忠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毛泽东,两次举办“毛泽东文献展览”并创办“毛泽东书斋”,把自己52年花心血收藏的毛泽东文献资料供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和阅览。“办过展览,当时附近学校二年级以上的学生都来看过,现在东西在增多,来参观的人也就更多了。”马学忠说。

“我和家人都很崇拜毛泽东,也都很了解毛泽东。”每次家人去外地旅游都会到书店去转转,要是看到关于毛泽东的书籍就会立刻给马学忠打电话,问问家里是否有那样的书籍,要是没有,无论多少钱一定会买回来。

求学路途坎坷

1936年,马学忠出生在靠山镇庄家屯,求学的路很是坎坷。1944年,他就读庄家屯小学,念了两年多后,学校黄了,因此就辍学在家。

当年每一家都有田地,不上学就得下地干活,马学忠单薄的身体拿着锄头都觉得吃力,别人把一垄地的草都除完了在地頭休息,可他只干完了一半。等人家休息后回来干活,他才将一垄地的草除完。亲戚找到他的母亲说,他不适合干农活,还是让他上学吧,他的母亲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就决定让他继续上学。

1950年,他同其他的孩子一样上了学,开始上三年级。1953年他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了吉林省榆树师范学校学习。1956年,光荣入党。

为事业奉献感到愧对妻子

马学忠始终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为伊通地方志事业和满族文化事业尽心尽力地奉献着。参加工作以来,马学忠撰写几十篇散文、论文、创作诗词。调入“县史志办公室”以后,准备写书,这本书就是《伊通县志》,他带领编修人员,走访调研,收集资料。

人生之路总是充满了荆棘。1984年,在北京首都医院,他的妻子因患肺癌住院,左肺肿瘤手术后,陪护妻子的他匆匆赶回伊通。修志的工作现在是什么情况?当他回到单位推开门的一瞬间他惊呆了,室内没有人,面对他的只有那冰冷的桌椅。办公室的同事都被调走了,县志的编写处于瘫痪的状态。如果回县人大工作,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陪妻子。是去,是留?他面临艰难的抉择。此时,他想到了躺在病床上妻子的样子,留下来继续修志,他觉得愧对妻子,可是放下修志的事,他觉得愧对后人。凭着他对事业的热忱,最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续修志。

当年8月,伊通召开了修志工作现场会。此时,他的妻子因癌细胞扩散高烧不退。医生告诉他,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了筹备会议,他抢时间做完,希望会议结束后能有更多的时间好好陪妻子。9月13日,会议成功召开,时隔9天,他的妻子去世。

“我一直在忙着工作,都没有好好的陪过她,她有病的时候我都是在一直工作,她最后病重的时候还对我的事业很支持,她说出版了一定要告诉她,现在回忆起来觉得对她很愧疚。”1991年12月,由马学忠主编的《伊通县志》终于出版了,填写了伊通历史“无志书”的空白。1993年获得“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给下届编史修志人员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传承历史为后人提供研究资料

“虽然书是我个人花钱买的,但这些资料是给后人看的。”马学忠说,毛主席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收藏这些书籍,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马学忠记得,他曾在接待一位日本友人时,对方问道:“为什么要收藏这么多主席书籍,一共花了多少钱,是自费还是公费?”在一连串的提问后,马学忠告诉这位日本友人,“希望这些书籍有更多的人能用得上,因为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他的回答,让日本友人竖起了大拇指。

马学忠说:“最近听说要将12月26日定为伟人节,如果真的定了那就太好了,我就把我收藏的我觉得有意义的拿出来一部分让更多的人看见,也算是纪念他了。时间太少了,总是不够用,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还有好多的事想做。”

马学忠,男,1936年8月生,吉林伊通人。中共党员。曾任伊通县科委副主任、县史志办公室主任。1958年、1964年、1982年分别创办《钢铁前线战报》《伊通科技小报》《伊通史话》;多年来撰写几十篇论文、散文和诗词,发表在国家、省、市、县级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和报纸上。《伊通县志》在1993年全国首届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审中荣获一等奖,是吉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志。个人曾三次被评为全省修志战线先进工作者。

猜你喜欢
县志修志书摊
书摊·茶摊
县志里的乡贤
书摊读书
书摊老郑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
河北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期推动会召开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县级志书总纂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