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超市发展对农产品生产的影响分析

2017-07-04 11:47李璐邓永辉刘宇凡
对外经贸 2017年5期
关键词:农超对接

李璐 邓永辉 刘宇凡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鲜产品的流通模式已经由原来的农贸市场流通模式向包括生鲜超市流通模式在内的多种流通模式转变。在价格、服务、卫生、环境等方面具有优势的生鲜超市的迅速发展,为生鲜产品找到了有保障的销售渠道,促使包括生鲜产品在内的农产品的生产组织和生产规模发生变化。为此,政府应顺应市场需求,运用市场化竞争促进生鲜连锁企业的发展;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农产品生产知识和技术的专业化服务;提高包括生鲜产品在内的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效率,实现农民、超市和消费者的共赢。

[关键词]生鲜超市;农超对接;流通效率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5-0075-02

[作者简介]李璐(1995-),女,黑龙江鹤岗人,哈尔滨商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学;邓永辉(1973-),女,黑龙江青冈人,哈尔滨商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劳动经济;刘宇凡(1997-)男,北京人,哈尔滨商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应用数学。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项目编号:201610240088)。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安全、健康的农产品以及轻松购物环境的需求日益迫切。1990年,东莞市虎门镇的美佳超市成立,开创了我国连锁超市经营的先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超市这种商品零售模式逐步向全国的中小城市以及乡镇扩散。超市的经营品种以原来经营日用品为主,品种逐渐丰富,设有销售杂粮、农产品的柜台。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城市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政策的支持加速了生鲜产品供应方式的变革,设有生鲜区的超市和专门经营生鲜产品的生鲜超市快速增多。生鲜超市以其舒适的购物环境、多样化且质价相符的商品迎合了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需求。那么,这种适合消费需求的生鲜产品流通模式,必然要面临生鲜产品的供应来源问题,要求原有的生产环节适应市场需求的流通模式。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生鲜超市兴起背后的现代采购体系给包括生鲜产品在内的农产品生产带来的影响。

一、生鲜超市迅速发展

20世紀90年代,大型连锁超市开始设立专门的生鲜蔬菜等农产品区。但是,由于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相对较高,使得售卖价格高于农贸市场,现实的价格对比和消费的惯性导致超市在生鲜蔬菜交易量和交易品种方面明显弱于农贸市场。

2002年,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提出利用农资连锁经营来提高流通效率,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小规模生鲜连锁专卖店兴起。随着冷藏技术和运输流通业的发展,一些从事粮油、生鲜等农产品批发贸易的个体和公司开始拓展原有的业务链条,催生了小型生鲜超市的出现。在市场竞争中,小型生鲜超市逐渐发展成连锁经营模式。经营的产品包括果蔬、肉类、水产品,稍大的连锁生鲜超市内的经营品种还包括熟食和面包等现场加工品类。在品种逐渐丰富的同时,由于其规模化的采购和物流优势,使其售卖的蔬菜类产品价格明显低于农贸市场,专业化的质量检验使其产品质量得到保证。满足了现代人多样化和差异化的需求,还让人们体验到一站式购物的便利。生鲜超市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据资料显示,2013年,生鲜连锁零售企业的统一配送比为805%,说明生鲜连锁超市的配送能力已经大大提高[1]。2015年以来,单独售卖生鲜产品的连锁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和大庆等城市出现,抢占了农贸市场的市场份额。2016年4月,沈阳地利生鲜连锁超市有5家门店同时开业,通过“农超对接”实现产地价直供消费者的方式,使消费者购买到质高价低的产品,享受到一站式购物的便利;而其遍布社区、方便购买的经营理念使生鲜超市售卖的生鲜产品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使其市场占有率快速上升。

二、生鲜超市的发展对农产品生产的影响

(一)促使农产品生产组织发生变化

在生鲜超市采购模式中,生鲜农产品的购买不再依赖农产品批发市场,而是成立了自营的生产配送中心,制订标准的农产品采购方式,直接同农户和专业的批发商签订订单,这给众多守旧的供应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他们在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不成规模的批发商和供应商逐渐被驱除在现代采购模式之外。

具体来说,生鲜超市规模化的采购要求生产组织的规模化。在目前来看,最具代表性的“农超对接”模式是“农户+合作社+超市”,即农户、合作社和超市三者通过配合,实现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合理控制成本的目标,以适应产品出口的方式来实现产品的市场价值。另外,此模式通过产品品质创新等办法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制造出了大量的合作剩余,提高了产品的剩余价值量,也提升了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生鲜超市架起了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通道,参与现代超市流通模式的农户会获得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在农产品种植品种和种植面积方面得到更多的指导;并获得高于以往流通渠道的销售净收入。据调查,我国农户平均耕地不足06公顷,而且深受体制制度影响,农民合作社一直没有快速发展。现如今超市的采购体系日益成熟,很多传统的农户无法满足现代超市对农产品附加值的要求。基于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行政组织开始发挥作用,对组建合作社的农户给予扶持,以便于农户更好地进入到现代流通模式中。

(二)促使农产品生产规模发生变化

生鲜超市流通模式的迅速发展对各地区农户产生影响,有利于各地形成专业化、批量化、特色化的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吸引着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地区规模优势,以消费引导生产的市场化方式实现“一村一品”、“一地一特色”,提高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经济效率。

根据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生鲜超市取代农贸市场,在生鲜农产品终端市场占领主要地位,成为消费者日常购买餐桌产品的主要场所,是经济发展的产物(Thomas R&Julio A)[2]。而且,目前已经形成的“农户+合作社+超市”的生产和销售方式有利于引导市场。现有的生产设备已经足够支持规模化生产,有了生鲜连锁超市的规模化采购,才能够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设备的优势,在农业生产工艺方面更广泛地使用拖拉机、深松整地机、播种机和收获机等设备,使农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提高;使农业生产工序完整化,提升现代农业合作社的设备服务质量。现代农业合作社用大型机器进行整地、播种、施肥、收获、农田作业,做到标准化和机械化的生产,与生鲜超市现代采购体系标准完美对接,既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又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为实现农产品的价值找到了销售渠道。而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和谐发展,必将促进我国包括生鲜产品在内的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餐桌,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助力。

三、促进生鲜超市和生鲜产品生产和谐发展的对策

生鲜产品是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生鲜产品生产和流通模式效率的提高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生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生鲜连锁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必然有集中化的生产培训,才能生产标准化的生鲜产品,提高现代生产模式的經济效率。为此,政府在参与指导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应该顺应市场需求,运用市场化竞争促进生鲜连锁企业的发展。在流通效率提高的过程中,实现包括生鲜产品在内的农产品生产的规模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政府应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统一农产品品牌,打造地区优势,为扩大本地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服务。

(二)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农业安全生产知识,重视生产过程的品质管理,提供畅通高效的农产品生产知识和技术的专业化平台服务。而农业知识技术的推广,应以市场化的方式提高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素质,有助于提高农户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生产素质,也将是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助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切入点。

(三)做好“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的消费终端。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等应加大对“农超对接”的扶持力度,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发布农超对接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先进事例等信息,加强“农超对接”的舆论宣传,对“农超对接”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资金帮助现代农超模式更好发展,帮助农户和超市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卖难”、“贱卖”和消费者“买难”、“贵买”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标,为维护城镇居民消费物价水平、稳定超市货源,保证合理盈利的共赢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智勇,林辉.连锁生鲜超市的风险管理[J].物流科技,2014(9):87-89.

[2] Thomas Reardon, Julio A. Berdegue,The Rise of Supermarket in Africa,Asia, and Latin America,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85 (5) December,2003.

(责任编辑:顾晓滨梁宏伟)

猜你喜欢
农超对接
融合多特征信息的管理决策模型分析
基于“农超对接”的S集团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下农户心理契约与农产品流通效率关系机制研究
浅析“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
“农超对接”中违约问题研究
石门柑橘农超对接现状分析
基于农超对接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分析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基于农户利益视角的“农超对接”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博弈模型的农超对接契约设计与选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