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半山村 打造富在深山的古村落

2017-07-05 14:42撰文金邹莹李萍
浙江林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古村落农家乐山村

■撰文//金邹莹李萍

黄岩半山村 打造富在深山的古村落

■撰文//金邹莹李萍

牵手高校古村保护与景区建设双管齐下

黄岩富山乡半山村坐落在黄永古道的关键节点上,靠近富山大裂谷景区,又与温州永嘉楠溪江风景区相毗邻。在修长决线之前,这里是黄岩到永嘉的必经之路。根据《黄岩志》记载:“为黄永捷径,黄永石级古道,势若游龙,穿境而过。”这里群山起伏,云雾缭绕,风景秀丽,是国家级森林保护区、省级古村落,更是人们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

半山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均很丰富。全村有林业用地面积3485亩,占总面积的84%。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其中不乏珍贵的名木。据资料显示,村内有珍贵树240多株,古树名木7株,主要为南方红豆杉、粗榧等,还有梨树、枫香等观花、观叶性景观树。并且,半山村对树木的管护措施得力,树体长势良好。近年来,半山村古村景区积极探索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旅游开发与群众致富相结合的新路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半山村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庄。2017年2月,入选为第二批省级森林人家。

半山村村庄的主体始建于北宋年间,村内有山涧溪流源源不绝地在村间静静淌过,溪流之上,至今还保留着古朴的石桥、石跳墩。村内的建筑也是古色古香,结构大致分为木石、砖石、砖混三类,大部分为木石建筑,选址因地制宜,沿坡地以卵石垒叠作护坡,或以块石作基础,其上梁椽木构,大多沿用江南三角畚斗楼形式,以二层楼为主,造型质朴典雅,细节突出。现存较好的传统建筑中建国前及建国初期有39幢,其中清代的有7幢。半村的一石一瓦、一街一巷都镌刻着时光的痕迹,置身其中,让人有时光倒流之感。

“如何协调保护和开发”一直是古村落建设的关键所在。2015年12月,黄岩区与浙江工业大学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并将半山村以乡村休闲旅游和生态居住为发展方向来定位,挖掘“梨花胜境,隐逸半山村落”的特色品牌,把半山村建设成为一个以古道文化为底蕴,以自然山水,谷地花海为特点,以生态休闲为主要旅游特色的山地型传统村落。通过保护、修复、改造古建筑,设置农耕体验、度假观光项目等,打造“隐”“逸”结合、独具空间特色和文化特色的魅力村庄。动工一年多以来,在古建筑修复、村内古道修复与改造、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建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化与景观建设、文化与旅游发展项目等各个方面,按照“一年成形(形象)、二年成品(作品)、三年成景(景点)”的要求,对村内景观进行了顶瓦修补、墙体加固、立面改造、构件修复等,稳步推进古村整体改造进程。

2015年,半山村选址村内老供销社,建设成农耕文化展馆(文化礼堂),展示了半山村传统种植工具和传统风俗用品以及相关图片,真实再现了半山村民传统日常生活及生产情景,形成一种浓郁的农耕文化氛围。“平时村里舞狮、戏曲、锣鼓等文娱活动都放在文化礼堂里,2016年夏天文化礼堂迎来了一批德国学生前来体验文化生活。春节期间,文化礼堂还承办了村内春晚等活动,非常热闹。”半山村村长梁士富介绍道。

挖掘优势旅游开发与村民创收相辅相成

半山村地处浙江黄金海岸线中部山区,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非常适合梨树的生长。半山村自古以来,就有“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栽梨花”的传统,每年春季梨花绽放之时,如漫天飞雪,雪白的梨花把村中的古屋都隐藏起来,这正是半山村最美丽的时候。富山乡副乡长赵文正介绍,“从2015年4月起,富山乡政府就推出了半山村首届梨花旅游节,在活动期间,游客可以在半山村品尝到村民自制的梨花酒、竹筒饭、松花麻糍等当地特色小吃,幸运的游客还有机会得到富山大裂谷门票、加油卡、纪念品等奖品。”2017年,半山村将连续举办第三届梨花旅游节,目前活动正在整体准备当中。“半山村现在是我们富山乡的一张名片,非常欢迎各地的游客来我们半山村!”赵文正道。

半山村毗邻浙江82省道,自驾游来半山村的游客数量庞大,最旺时周末两天能达到3000多人次,车辆沿着道路排列十多公里。为了解决停车安全问题,现今,半山村的游客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在2018年全村的装修整改和景区建设将全部完工。届时,游客容纳量可大大提高。

在当地旅游项目的推动下,半山村的旅游经济也不断发展。外来游客无不被半山村内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韵味深厚的文化和传统古朴的民风所吸引,半山村的旅游开发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创业增收。依托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的优势,半山村创建了独特的民宿型农家乐。由于半山村的农家乐多是在原有老房子的基础上装修,富有韵味和特色,来半山村或富山大裂谷旅游观光的游客大多会选择在半山村住宿。据梁士富介绍,目前村内已经有六、七家农家乐,其中最大的一家是原来富山乡乡政府的旧址。农家乐中保留了古老的土灶台、木板楼梯、木板床等设施,充满了韵味。民宿的房间分为标准间、家庭房、大床房等,可以满足不同种类游客的住宿需要。房间窗外,就是苍翠的树林和群山,屋内就能够听到潺潺的溪水声和啾啾的鸟鸣声,人与自然和谐融合。除此之外,入住游客还可以参与到当地村民的劳动当中,真正地融入当地的农家生活。

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当地劳动力合理流动。据梁士富介绍,半山村村民梁苏芳夫妇把家里两层的老房子改建成了农家乐,楼下吃饭、楼上是民宿。如今,夫妇二人已经有10多年农家乐的经营经验,在半山村旅游发展越来越好的态势下,把家里的农家乐开得越来越红火,一年的收入能有近20万元。在半山村,目前已经有接近30名村民在景区中的服务中心、农家乐实现了自主就业。

半山村在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村民利益优先、和谐发展的理念,互为理解、互为支持。现在,半山村依托半山古驿道文化,保护传统山水村落格局,挖掘古老民俗文化,提升古村魅力,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充村庄游客承载能力,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越走越稳。景区的开发,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带富了当地群众,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互利共赢。

田间地头春耕忙

闲适农家

猜你喜欢
古村落农家乐山村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
山村日出
我请大雁落山村
农家乐
山村之晨
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