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2017-07-05 22:50蒋存强
试题与研究·中考语文 2017年2期
关键词:染发剂头发爷爷

蒋存强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

①悠哉悠哉, 。(《诗经·关雎》)

② ,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 ,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⑥ ,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⑦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⑧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默写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后四句。(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有绿叶生长,必定有生灵来访。爬山虎的树叶间,时常可以看见蝴蝶翩xiān,能听到蜜蜂的嗡嗡欢鸣,蜻蜓晶莹的翅膀在树梢闪烁,还有不知名的小甲虫,背着黑红相间的甲壳,不慌不忙在晃动的茎须上散步。也有壁虎悄悄出没,那银灰色的腹部在绿叶间一闪而过,犹如神密的闪电。对这些自由的生灵们来说,这墙上绿荫,就是它们辽阔浩瀚的原野山林。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翩xiān( ) 甲壳( ) 浩瀚( )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犹”在《新华字典》中有下列三个义项。文中“犹如”中的“犹”意思应为( )(2分)

A.相似,相同 B.尚且 C.仍然,还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2分)

对这些自由的生灵们来说,这墙上绿荫,就是它们辽阔浩瀚的原野山林。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两题。(4分)

(1)唐僧前世原是佛祖二徒弟,名唤 ,因不听说法,轻慢佛教,被贬转生东土;猪八戒本是仙界的 ,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2分)

(2)“ (人名)有着一头又长又粗的秀发,就像是用金线纺织而成的一样。每当听到女巫的声音,她就把辫子解开挂在窗户的钩子上,让二十尺的头发垂到下面,女巫就顺着头发爬上去。”此语段选自 (作者名)的童话集。(2分)

4.九年级某班以“寻找文化自信——寻溯徽文化”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班长李红准备做一个介绍“徽州美食”的PPT,她准备了下面一段话,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帮她修正。(4分)

说到美食,大家肯定垂涎欲滴了。下面我就跟大家聊聊,我的家乡徽州的美食。徽州地处山区,历少战乱,自唐宋以来中原大批移民南迁徽州一带,聚族而居,建祠修谱,形成严密的宗族制度。各族、派均有自己信仰崇拜的偶像,为祀神礼佛,民间便产生了各具特色的食用供品,最典型的莫过于祭祀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汪华的“赛琼碗”活动了。这一年一度的祭拜活动在集中展示汪氏族人所精心烹制的数百碗供品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代代民间烹饪家。[A]徽菜的形成与古徽州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饮食习俗密切相关。绿树丛荫、沟壑纵横、气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环境,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B]

,也有力地促进了徽菜的形成和发展。

①画线A处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该把 和 互换。(2分)

②请在B处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语意完整,上下衔接。(2分)

(2)刘焕同学深受其父亲的影响,特别喜欢安徽的茶文化,下面是她整理的一些资料,请你从中提炼出两点关键信息。(4分)

材料一:安徽是个文风昌盛的地方,讲究以茶怡情,以茶待客。朋友相聚,围桌把盏,品茗助兴,一杯清茶,几片绿叶,幽香缕缕,其乐融融。茶文化由此发端,与茶相关联的有茶诗、茶楹联、茶散文、茶著作、采茶舞、请茶歌等,当地至今还流传着种种有关黄山茶的谚语、掌故。

材料二:安徽自古名茶多,安徽人素来爱好饮茶,但安徽人一直以来喝茶喜好粗泡,随便抓起一把茶叶冲泡到茶杯中,随喝随注水,在外在家都是如此,以至于外界称之为“拎着茶杯走天下的安徽人”。这样的饮用绿茶的习惯有不少弊端,不僅消除了不同绿茶的差异性,抹杀了不同安徽名茶的文化品格,而且忽视了中国茶文化对饮茶者精神境界的提升作用,不利于茶文化的传播,将茶的丰富文化属性退回到单一的物质饮品。而这些弊端,最后的结果都是大大损伤了徽茶的独特魅力,影响了徽茶走出安徽的步伐。

(3)请写出你家乡最有名的小吃,并为它拟一则广告语。(广告语不超过12个字)(4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3分)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 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在山上下蛋,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A】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B】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集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C】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的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D】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得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

5.文章第④~⑦段叙述了老人做的四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下来。(4分)

6.“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自己从容不迫。”这句话放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3分)

A.【A】处 B.【B】处 C.【C】 处 D.【D】处

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

(2)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8.文中的“我”既是“留守乡村的爷爷”的儿媳,又是“孙女”的母亲,二者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留守乡村的爷爷”的性格和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关于“人生”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4分)

【二】(17分)

头发是如何“变色”的

九匹马

①以前,一些上了岁数的人想让白发变黑,便采取染发的办法。如今,为了追求时尚,更多年龄段的人也加入染发一族,放眼大街,赤橙黄绿青蓝紫,好不热闹。那么,头发是如何“变色”的呢?

②我们的头发从表面到内部,分别为表皮层、皮质层和髓质层。表皮层由半透明毛鳞片覆盖,起到保护头发的作用。皮质层含硬角蛋白和黑色素。最里面为髓质层,由角化的细胞组成,内含有空气。当色素细胞停止制造黑色素时,头发就呈现出银白色了。

③合成染发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染发剂,主要含有三种化学物质:对苯二胺、过氧化氢以及耦合剂。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头发的表皮层进入皮质层,在皮质层中,过氧化氢和黑色素发生反应,消灭头发的自然色。此外,过氧化氢还有另一个作用,它可以引发对苯二胺的聚合反应,使其由小分子变成大分子结构,如此一来,对苯二胺就无法从表皮层逃离出来,头发颜色改变后,就会比较稳定。染发剂光消灭原有发色还不行,还得染上新颜色,对苯二胺在耦合剂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产物随着耦合剂的种类和用量不同而不同,最终生成具有不同颜色的化学物质留在头发中——于是你惊奇地发现,头发“变色”了。用此种类型的染发剂,有可能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如4-甲基-间苯二胺等。

④除了合成染发剂,还有无机金属染发剂,主要是以铅、铁、铜、钴等金属的盐类和氧化物等作用于头发而着色。由于多数金属离子具有较大的毒害作用,目前很多国家都限制了此类染发剂的使用。

⑤后来,人们还开发了一些天然植物类染发剂,是从植物中提取物质进行染色,通常的来源如指甲花、何首乌、油梨果等。这类染发剂相对毒性小,但价格昂贵,颜色较单一,同时着色力度不如合成染发剂。

⑥既然染发对健康有害,那么就需要特别注意,在染发时尽量不要让染发剂接触到头皮。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降低染发的频率,两次染发最好间隔三个月以上。人人皆爱美,但咱不能因为头发的美观而忽略健康,您说是不是?

(摘自《今晚报》,有改动)

10.阅读第③~⑤段,用文中的词句填空。(2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染发剂是 ,天然植物类染发剂的缺点是 。

11.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5分)

12.从第⑥段看,染发需要注意哪些事项?(4分)

13.文中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6分)

【三】(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

(1)谈笑有鸿儒 鸿儒:

(2)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3)无案牍之劳形 形:

(4)盖竹柏影也 盖: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6.甲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牘之劳形”的言外之意是 ,乙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言外之意是 。(2分)

17.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谪的处境下写的,所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4分)

三、写作(55分)

18.请以“成长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请你从“担当”“挫折”“读书”“舞台”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见第81页)

猜你喜欢
染发剂头发爷爷
染发添靓丽扮美要谨慎
自行染发 先做皮试
染发不当 小心皮炎发生
染发的健康风险须警惕
冬爷爷
站着吃
染头发
爷爷说
头发剪坏的你可以这么办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