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配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7-07-05 10:13徐芳芳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15期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多巴胺细胞因子

徐芳芳

[摘要] 目的 分析多巴胺配合多巴酚丁胺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烟台芝罘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儿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IL)-6、IL-8、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C反应蛋白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 < 0.05);观察组患儿各炎性细胞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 (P < 0.05)。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所用时间比对照组短(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多巴胺配合多巴酚丁胺可以降低患儿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效果明显。

[关键词]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小儿重症肺炎;细胞因子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5(c)-012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opamine combined with Dobut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6, 94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treated in Yantai Zhifu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ized double blinded principl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hildre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received the sam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o Dopamine and Dobutamine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the inflammatory cytokine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IL-6, IL-8, soluble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C reactive protein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P < 0.05); and the inflammatory cytokine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time of symptoms and signs improv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Dopamine combined with Dobutamine can reduce th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levels,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Key words] Dopamine; Dobutamine; Severe pneumonia; Cytokine

小兒重症肺炎在临床上并不罕见,是指同时具有肺炎所导致的呼吸系统症状以及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症状的呼吸道疾病[1-2],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可导致患儿病情反复迁移、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可直接造成患儿死亡[3-4]。传统上,对于本病一般以抗菌、抗病毒、吸氧等对症治疗措施为主,但临床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5],为此,有学者针对患儿呼吸困难、周围组织器官缺氧等临床症状,提出采用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扩张药物进行辅助治疗[6]。基于此,本研究以烟台芝罘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94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关于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经临床影像检查确诊,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气促、高热、嗜睡、烦躁等症状,同时部分患儿伴随微循环障碍,出现面色发白、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四肢发凉等症状。排除合并严重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以及患有室性心律失常或心房颤动的患儿;排除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过敏的患儿。所有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在阅读知情同意书后签署。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会批准同意,并全程接受伦理会的监督和指导。

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对患儿平均分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2.9±0.7)岁;胸腔积液7例、心力衰竭6例、呼吸衰竭6例、消化道出血4例;细菌感染30例,合并病毒感染10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7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龄(2.9±0.6)岁;胸腔积液7例、心力衰竭7例、呼吸衰竭6例、消化道出血3例;细菌感染32例,合并病毒感染9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6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入院后,对患儿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详细评估,明确患儿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并以此为依据制订详细治疗方案;对患儿进行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检测,仔细清理患儿呼吸道,确保呼吸道顺畅;此外,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吸氧、机械通气等对症治疗措施,同时对患儿痰液表本进行病毒检测,明确病原菌。病原菌尚未明确之前,根据经验给予患儿适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静脉滴注,25 mg/(kg·次),6~8 h/次,以稳住病情;此外,对于怀疑合并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患儿,给予克拉霉素口服,7.5 mg/(kg·次),12 h/1次,曲松静脉滴注,40~80 mg/(kg·次),1次/d;对于怀疑合并病毒感染的患儿,奥斯他韦口服,2 mg/(kg·次),12 h/1次。病原菌明确后,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抗病毒、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同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利尿、补液等、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对症治疗措施。

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患儿联合使用多巴胺(江苏亚邦强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160923-15)和多巴酚丁胺(吉林金麦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170125-9)进行辅助治疗[7-8]:持续静脉泵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使用剂量均为2~5 μg/(kg·min),4~6 h/次,1次/d。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后,在患儿空腹状态下,抽取2 mL静脉血,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患儿白细胞介素(IL)-6、IL-8、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儿发绀、发热、肺部啰音等各项临床症状以及呼吸、心率异常等各项临床体征好转时间。

治疗7 d后,结合患儿各项临床数据变化并参考相关文献[9-10],对患儿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评价,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显效:发热、发绀等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缓解,X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有效: 发热、发绀等各项临床症有效著缓解,X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病灶面积有效减小;无效:上述指标均为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各项炎性细胞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患儿各指标值均有效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观察组各指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时间比较

在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时间的比较上,相较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均表现出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肺炎为现阶段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情进展快等特点。近年来,环境污染愈发严重,伴随着空气污染指数的不断增高,小儿肺炎发病率逐渐上升,患儿发病后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研究指出,小儿肺炎的发生与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婴幼儿身体免疫力低下、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肺部一旦遭受感染,轻则表现为为咳嗽、发热、气促等临床症状和体征;重者除伴随上述呼吸系统疾病以外,还可合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系统症状,重症肺炎患儿往往有着极高的死亡率,目前,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将重症肺炎列为小儿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对于此病,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是确保患者治疗有效性的关键,若诊斷不及时或治疗不合理,则可累及患儿其他脏器,引发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进而进一步转化为重症肺炎,有数据指出,肺炎患儿进展为重症肺炎的概率为10%,重症肺炎一旦发生,患儿死亡率将显著增加。

儿童肺组织发育不成熟、肺泡扩张不充分、免疫功能低下是引发重症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患儿肺部感染时可出现较为严重的气体交换困难时,机体将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各组织器官微循环障碍等症状;此外,重症肺炎所引发的缺氧症状,同时还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增加心脏后负荷,一旦机体出现心肌缺氧症状,心肌收缩力将显著减弱、心排血量将显著减低,直接造成患儿心功能降低,考虑到重症肺炎患儿大多代偿能力较差、心脏发育不完善,若治疗不及时,患儿可有生命危险[11-12],为此,对于重症肺炎患儿,及时的心血管药物支持是关键。

多巴胺属于人体脑垂体腺中以及下丘脑的神经传导递质,将其小剂量应用到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当中,不仅可直接作用于患儿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较短时间内快速产生正性肌力作用,改善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13];同时还可激动α受体,增加患儿肾脏和肠系膜血流量,改善通气状态。多巴酚丁胺属于多巴胺的一种同系物,为选择性心脏β1-受体兴奋剂的一类,尽管对α受体和β2受体的作用较小,但能通过直接激动患儿心脏β1受体,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此外,多巴酚丁胺的使用还可有效解决多巴胺引起的动脉血管收缩现象,避免患儿血压波动过大,确保心率、血压相对稳定,提高治疗安全性[14]。

研究认为,作为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的主要细胞因子,血清IL-6、IL-8、CRP、TNF-α可作为临床诊断重症肺炎的重要参考指标。国内外相关研究曾证实,重症肺炎患儿血清IL-6、IL-8、CRP、TNF-α水平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现象,分析原因,可能主要与重症肺炎导致的患儿心肺功能减低以及肺部炎性反应引起的缺血缺氧反应有关。对此,有学者提出联合使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对儿重症肺炎进行治疗,亦显著改善和降低患儿血清IL-8、CRP等细胞因子水平,控制疾病进展[15-16]。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各项症状、体征好转时间以及各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 < 0.05)。以上数据表明,对于小儿重症肺炎,联合使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進行辅助治疗,可有效扩张患儿心肺血管、增强患儿心肌收缩功能和心肺血流,进而实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质量的目的,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17]。

此外,笔者认为,为进一步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除了给予患儿常规的对症治疗措施以外,还应同时给予患儿全面、优质的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临床护理引起足够重视,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尤其加强对于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其次,医院方面应有意识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进行培训,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向护理人员传达正确、科学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技能,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之中都能够正确应对各项突发情况,防止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重症肺炎患儿病死率。最后,患儿出院之前,安排责任护士对患儿家属进行出院指导,详细告知患儿家属重症肺炎的相关知识以及护理要点,使其明白重症肺炎属于一种终身疾病,无法通过治疗实现痊愈的目的且发病过程不能完全终止,无论药物治疗还是介入治疗亦或其他治疗方法都只能暂时控制疾病进展,而无法对疾病进行根治,即患者在出院后仍有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一系列并发症。同时要求患儿家属定时复查,至少每半年复查1次。

综上所述,多巴胺配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治疗应用价值显著,安全可靠,一方面,可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降低各患儿各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各项症状、体征;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患儿心肺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和治疗质量[16-20]。总之,是预防和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重要手段,推荐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商树芹,刘春盛,张健,等.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5,14(7):692-694.

[2] 刘学英,聂军红,杨新娟,等.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5):486-487.

[3] 李海涛.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4):4159-4161.

[4] 商树芹.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20):1709-1711.

[5] 白海波.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5):695-698.

[6] 王金晓,吴娜,陈捷,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辅助作用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5,65(10):65-68.

[7] 范春红,李时悦,李明,等.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和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水平在重症肺炎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8):54-58.

[8] 郭义军,郝现伟,张丽,等.高频通气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对小儿重症肺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4):80-83.

[9] 段朝霞,张洁元,陈魁君,等.人多巴胺D2基因启动子区-350 A/G多态位点荧光素酶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及活性检测[J].中国医药导报,2015,36(27):4-8.

[10] Becker DS,Amaya E,Liu L,et al. Changes in childhood pneumonia and infant mortality rates following introduction of the 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in Nicaragua [J]. Pediatr Infect Dis J,2014, 33(6):637-642.

[11] 龙思琪,马莉,陈敏,等.婴幼儿重症和非重症肺炎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3):401-404.

[12] 王晓瑜,刘小芸,蒋艳,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对小儿重症肺炎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功能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3):270-272.

[13] 尹为民,贾彦敏,薛贝,等.俯卧位机械通气辅助药物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对患儿β2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29(10):35-36.

[14] 邢福强.多巴胺(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21):86-87.

[15] 王金晓,吴娜,陈捷.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辅助作用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5,55(10):65-68.

[16] 侯蕊.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佐治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686-687.

[17] 曾玉芬.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吉林医学,2016,37(7):1711-1712.

[18] 梁晖.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32):69-70.

[19] 陈日金.小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1-72.

[20] 胡洪涛.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3):97-98.

(收稿日期:2017-02-24 本文编辑:李岳泽)

猜你喜欢
小儿重症肺炎多巴胺细胞因子
正确面对焦虑
贪婪的多巴胺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小儿重症肺炎40例护理经验总结
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用于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在抗病毒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