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瓦拾掇——旅俄观画有感

2017-07-05 14:51黄光良
美术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俄罗斯

黄光良

【摘要】18世纪到20世纪的俄罗斯,对欧洲艺术及美学教育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结合自身民族的特点,不断学习和融合,形成了俄罗斯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及特色鲜明的俄式“学院派”教学体系。今天,我们对它的学习与研究,是为了推动中国油画的发展,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民族化油画风貌。

【关键词】俄罗斯;苏派;列宾美术学院;油画民族化

俄罗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它只不过是一个地理名词,但对于“60”“70”后的画家来说,它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那个年代,“苏联”是一种情节,更是一种高度。记得从学画之初,“苏派”一词便不绝于耳,翻阅画册,里面都是一幅幅苏联时期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无名女郎》《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等名作早就铭记于心,哥哥常说,他们这一代是看着苏联的文学、听着苏联的音乐、欣赏着苏联的油画成长的一代。所有的这些传奇、这些画面灌输给那时候的我。

此次有幸,能和黄菁、李延州、曲湘建、覃超柏等几位老师一起,到俄罗斯圣彼得堡、莫斯科、拉多佳、维堡等地参观、写生,不仅可以亲眼观看到俄罗斯著名画家的经典油画作品,参观学院艺术教学的典范——“列宾美术学院”,而且能聆听几位中国当代油画大家对俄罗斯绘画的见解,还能亲眼观摩和感受他们精湛的绘画技艺,真是难得的一次艺术之旅。

一、感受苏派

我们一行在俄罗斯期间参观了莫斯科、圣彼得堡、芬兰湾三地,包括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俄罗斯现代艺术中心、国立普希金美术馆、列宾美术学院、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还走访了列宾故居和艺术家穆莎耶夫的工作室。近距离感受俄罗斯著名画家的杰作,可以感受到俄罗斯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画风。

俄罗斯各大美术馆的馆藏都很丰富,巡回画派的众多作品自然不在话下(由于俄罗斯政府对艺术品的严格管控措施,俄罗斯高规格的艺术品都保留在本国,没有外流),还收藏有世界各国油画精品,包括鲁本斯、米勒、伦勃朗、塞尚、高更、毕加索等画家的一大批代表作和精品,从他们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是俄罗斯坚韧不屈、浪漫豪情的民族特质,他们用手中的画笔向世人展示了“美即是生活”的时代理念。以前,“苏派”的色彩被誉为“高级灰”,今天看来,这是对“苏派”色彩的误读,此次看到的众多“苏派”油画中,画作中色彩纯度高的不乏少数,“苏派”的著名画家在色彩上的认识与运用达到了很高的意境,希施金以质朴的色彩描绘了俄罗斯森林博大壮阔的自然美,这些作品中色彩相互映衬、笔意潇洒轻松,给人予亲切、舒适的美感,“苏派”著名画家的表现技巧可谓炉火纯情,列宾的国会人物、谢洛夫的河塘草舍很多是油画刀和大笔触结合而成的,寥寥数笔,轻松、自然。董其昌说:“盖有笔无墨者,见落笔蹊径而少自然;有墨无笔者,去斧凿痕而多变态。”中国画用笔讲究笔墨结合,天成一体,油画的用笔和设色同样应该浑然一体、承上启下、浑然天成。中西绘画材料有别,而用笔之道相近,用墨设色之法相似,在这方面,“苏派”的著名画家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精湛的油画技艺。

二、触碰传统

竖立在涅瓦河边的列宾美术学院是俄罗斯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如今依然继承着传统美术教育体系的风格,是当今世界美术名校之一。列宾美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宣布皇家美术学院(即现在的列宾美术学院)成立。

列宾美术学院有着完善、严谨的教学体系,有着大批卓越成就、世界闻名的艺术教师队伍。列宾美术学院有着明确的教学内容、教育计划和科目要求。在实施这些计划的过程中,以教授指导和个人工作室为主。

俄罗斯列宾美院对基础课程高度重视。列宾美术学院为六年制,一、二年级为学院的基础部学习阶段,三年级开始进入工作室学习,列宾美术学院在美术教学方面体现出主张只有把造型的基础打扎实,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的创作,所以对基础课程抓得很严,课内作业严谨,亦有相当多的课外作业,其中,包括静物、风景、创作小稿(素描稿、色彩稿、完成稿等)。

基础课程设置的专业课程主要有解剖、素描、色彩、創作等课程,理论课程包括俄罗斯历史、俄罗斯美术史、世界美术史等,覃超柏老师介绍:在列宾美院的学生都戏说,列宾美术学院三大难关“预科考核”“解剖考核”“分工作室考核”。可以看出基础类课程的重要性和课程的难度有多大,正因为如此大量的、全面系统的课堂观察写生,长时间反复的训练,才造就了列宾美术学院以往和当今强有力的高水平写实造型基础。

现今的列宾美术学院依然保持和继承着传统的具象写实教学体系,不是因为落后禁锢的思想,而是在时代的前行中,谨慎和有选择地更新、完善,列宾美术学院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正成为世界各国艺术院校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三、谛思自我

20世纪中叶中国油画开始向俄罗斯油画借鉴与学习,在那个时代,俄罗斯油画对中国油画影响是巨大的,1955年的“马克西莫夫油画培训班”、1960年的“油画研究班”以及50年代中国赴苏留学生回国后在中国传播苏联绘画及美术教学法,在完善中国油画教学体系,发挥了主导的作用,也成了当时中国油画团队的主力军。

中国美术教育受近代战争、政治意识等影响,传统美术教育的缺失,使得有些时期美术教育的导向不明确,而在60年代引进苏式的教学体系,很好地迎合了当时美术教育所追求的现实主义观念和历史画创作要求,很快被普遍接受。“在全盘苏化的年代,我国参考苏联美术院校的教学大纲,按照苏联制度建立的美术学院、学院附中、美术师范院系,50年代苏联专家在中央美术学院办班执教,我国最优秀的教师、画家参加学习,青年骨干赴苏联学习,以及苏联优秀作品来华展览,刊物的重点介绍等因素,总之,列宾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从思想观念、课程设置、教学要求作业方法及工具运用等成为我国推行美术教育规范化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实践手段。列宾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对于我们国家积极的意义是让中国艺术教育大大提高了科学的造型方法和写实能力,建立了一种评价标准,反思中国艺术传统,这是一种进步。”①

油画民族化以“现实主义表现”和“意象表现”的形态反映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渐变过程。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现象。从20世纪开始,经历了20世纪中国油画史的大半个时期。中国油画民族化在建国之初就被正式的有组织地加以讨论,专家们的参与和规划深化了油画变革的影响力。在美术教学中,油画民族化得到了提倡和实践。其中,以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为典型,如罗工柳带的油画研究班和以董希文主导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他们在油画教学中提倡导民族化、多样化的导向,开拓了新的教育思路与教学方法,产生了较为突出的教学成果,培育了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油画新生团体。在油画创作方面,许多作品在绘画形式、创作题材方面都对民族特点、中国特色等做出了探索。对中国传统绘画表现中的散点透视、平面化空间、装饰性色彩、意象性造型、写意性笔触、韵律感线条和抒情式意境等进行了挖掘和运用。五六十年代的油画民族化发展进程,包含着新中国油画家们的志趣和油画民族化的构想,他们推动了中国油画本体的发展,特别是对“现实主义”和“意象表现”进行了探索和发展,打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民族化油画风貌。

如何在继承古老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可能是我们国家的美术教育家、艺术家所面临思考的课题,远观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戈留塔、贝斯特罗夫、莎普库耶夫等这些才华卓越的艺术家们依然沿着他们前辈开创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行,回顾艺术长河的发展,在传统技法和当今艺术思潮的不断碰撞的时代,创新和坚守同样值得尊重。

注释:

①潘耀昌.指引新中国油画的双刃剑——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在中国[A].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中国百家金陵画展论文集[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孙韬.涅瓦回望[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葛琳.列宾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的特点和启示[J].美术大观,2013(9).

[3]李昌菊.油画民族化再探索[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4]冯法祀.我对俄罗斯美术的再认识[J].美术,2000(7).

猜你喜欢
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战机在叙被击落惹恼俄罗斯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人手不够 ——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隔离墙——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鸿门宴”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墙怎么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