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研究

2017-07-05 07:42田秀瑛
经济师 2017年4期
关键词:抽样调查面板数据比较

田秀瑛

摘要:发展养老服务业是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我国在“健康中国”建设任务中重点推进项目之一。文章通过对深圳市福田区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了福田区人口老龄化的结构和趋势,使用面板数据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作用,并提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人口 老龄化 比较 抽样调查 面板数据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开始大幅度下降。通过人为控制人口快速增长的方式,我国逐渐缓解了人口总量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衣、食、住、行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预期寿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老龄人口规模逐渐增大,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让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各界关心的话题。

如何实现民众老有所养又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既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紧迫的现实课题,也是一次提升基层治理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历史机遇。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受到近4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人口结构完成了从“三高”(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转变过程,走完了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时间才完成的向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根据《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披露,截至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到总人口的16.1%,老年人口已经接近印尼全国总人口,超过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总人口数量。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人,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看,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经济建设尚未完成现代化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化阶段。是典型的“未富先老”,这与多数发达国家的“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现象存在显著差异。2015年,我国人均GDP仅为8280美元,全球排名第73位,与美、日、德、英等发达国家3.7万美元以上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截至2014年底,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预计到2050年以后,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会保持在1亿人这个规模上。在老龄化进程中,高龄老年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将对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与巨大的养老需求相比,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养老护理人员数量缺口达千万。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不足100万,持证上岗的人数不足2万人。按照国际标准,3名失能老人应当配备1名护理人员,我国共有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接近4000万人,至少需要1300多万养老护理人员;养老机构数量短缺严重,国内2014年收留抚养老年人口数量,仅相当于全国65岁及以老年人总数的2.1%,仅相当于全国失能老人总数的8.5%,急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关注老年生活,完善养老服务,发展养老产业,是中央、省、市的政治要求

自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意见》以来,国家相继颁布了诸多关于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改革的文件。如:2011年12月發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1月民政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均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2016年8月26日,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也成为今后15年乃至更长时期“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点,包含养老产业等在内的大健康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深圳市也相继出台了《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意见》、《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资助试行办法》等。

福田区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有着担当改革试验田,贯彻政策排头兵的责任与义务。2012年福田区委、区政府出台《福田区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开展了区重点改革项目——“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出台《福田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提出,养老服务业是多元化养老体系的延续和拓展,是以老龄服务事业为核心的产业。探索发展养老服务业,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体制,完善养老服务业标准体系是福田区贯彻国家政策,完成省、市民生服务的必然选择。

二、福田区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分析

(一)福田区人口老龄化概况与增长预测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状态。国际上通常观点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为了便于描述,本文以第一个标准为主,即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10%作为人口老龄化的标志。

目前福田区人口出生率为7.86,死亡率为0.76,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8.85%,距离老龄化的标准10%仅一步之遥。预计2020年60岁以上老人占比将达到12.52%,将正式进入老龄化阶段。对比全国数据,截至2015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6.1%,福田区的“人口老龄化”比全国晚到了将近10年。

图1为福田区人口年龄分布情况②,可以看到该区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其中25-29岁年龄组最多,构成了人口分布上的一个尖顶,20-34岁的中青年是人口结构的主体,随着这部分人群的定居生子,10岁以下年龄组的人口也明显增多。对比发现,60岁以上各组的人数都较少,而且相对稳定,但是60岁以下年龄组的人数逐渐增加,这部分增量将在不久的将来,构成养老服务的新增需求。

图2是根据目前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测算的未来福田区60岁老年人口变化情况。由于60岁以下年龄组的人群逐渐老去,带来的老年人口增量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2055年前后,老年人口的增速才会放缓,总数达到一个平台期。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持续释放,相关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

(二)福田区老年人口结构分析

1.性别结构分析。如图3和图4所示,从性别比例上看,深圳市及各区差异不大,关内与关外各区的性别构成比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从总人口的性别比例上看,深圳市各区的男性人口均高于女性人口。但是老年人口的性别比例具有一定的特点,即各区的老年女性人口数量均超过男性。

这与大多数国内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老年女性人口比例较大,具有其生理和自然方面的原因。首先,男性的自然寿命普遍要比女性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的预期寿命延长幅度要大于男性;其次,多数女性有嫁给年龄比自己大的男人的倾向;第三,男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劳动强度、家庭负担和交际应酬,长期的精神压力和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会严重影响男性的预期寿命。

女性老人比例增加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虽然女性的寿命更长,但是由于要照料家庭,职业生涯常常被打断,导致退休后的养老收入不如男性多;在中国由于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老年妇女文化程度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导致“老年妇女”问题突出,晚年生活缺乏保障,给家庭其他成员带来负担;老年妇女丧偶后难觅老伴,心理问题凸显,对精神生活需求提高。因此,需要对弱势老年妇女给予关怀和保护,保证老年妇女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

人口抚养比通常被用作判别人口红利的首选指标。“人口红利”(population division)最先出现在1997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和联合国人口基金发布的《世界人口状况》等报告中,认为在人口转变过程中,会形成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所谓“中间大”,是指15~64岁的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大;“两头小”,是指0-14岁的青少年人口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小。一般把抚养比小于50%作为是否进入“人口红利期”的标准。

2.年龄结构分析。由表l可见,深圳市及下属6个区的年龄结构,是典型的“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15-59岁所占比例达到80%左右,15岁以下人口占比为12%-15%之间,而老人比例在10%以下,总抚养比均在30%以下,因此深圳目前处于非常明显的“人口红利期”内。人口红利为深圳发展带来三大效应,一是创富效应,即充足低廉的劳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发展动力,有利于创造出较多的社会财富;二是投资效应,即人口年龄结构年轻,促进储蓄率升高,发达的金融资本市场可将储蓄转为投资,加速经济增长;三是积累效应,即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到来之前,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三大效应共同作用下,深圳经济维持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并率先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優化转型。

福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8.85%,老年抚养比为11.41%和总抚养比为28.83%。这三个指标上均列于全市各区之首,福田即将迈入“老龄化城区”。在未来5-10年内,福田必须提早准备,迎接老龄化浪潮的来临,为辖区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保障措施和养老服务。

3.学历结构分析。福田区作为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和最重要的商务中心区,不仅聚集了大量年轻的高学历经济金融人才,即使在老年人群体中,学历素质水平也在全市各区中遥遥领先。统计结果表明(见图5),深圳市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老人,有55%选择定居于福田区,而具有本科和大专学历的老人,有36%和37%的比例选择定居于福田区;除此之外,南山区的老年人学历素质也相对较高,聚集了全市20%的研究生学历、32%的本科学历和31%的大专学历;与之相比,关外各区长期以来多是工厂林立的低成本加工制造业密集区,老年人学历水平有限,宝安区、龙岗区和盐田区具有高中、大专、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老人占比均不超过10%,绝大多数老人学历集中在初中以下。高学历高素质的老年人口,一方面对于福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年轻人的培养和传承,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另一方面也对养老服务的供给,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满足基本养老服务的前提下,会增加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三)辖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分析

老人生活质量的包括三个方面含义:一是老人的身体健康状态,主要指生活是否能自理,身体机能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二是老人的精神生活的状态特征,主要是指老人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交娱乐生活的满足程度;三是老人物质保障和生活环境,包括老人的经济收入、社会保障状况和居住环境的满足情况。在本文中,我们从健康状况、收入来源、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四个维度测评辖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福田区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比较乐观,如图6所示,身体状况健康和基本健康的老人比例为65%和30%,即辖区内绝大多数老人目前健康状况良好,现阶段可以生活自理,不需要家人的过多照料。

福田区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为离退休金养老金,其次是依靠家庭其他成员的供养,二者合计占老年人口总数的88.1%(见图7)。晚年仍具有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高净值老人群体比例不高,而需要社会救济,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度日的困难老人群体也极少。在性别差异上,男性老人相对女性老人,具有更多的劳动收入且较少需要其他家庭成员供养,该结论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老年妇女”问题的存在,以及女性老人作为一个社会弱势群体的事实。

从社会保障角度看,如图8所示,福田区居民的养老保险主体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简称职工社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居民社保)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村社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所占比例极小。职工社保占比在近年来不断扩大,60岁年龄组的老人中,参保职工社保的数量为488人,接近于参保其他三种养老保险的数量之和(569人)。随着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社保体制的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将逐步纳入参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以预见,职工社保将逐渐成为社保体系的主体。除此之外,福田区未参加任何社会养老保险的老年人的比例在各年龄段差异不大,均在18%附近波动,这一部分群体没有养老金收入,未来将是政府扶贫工作的重点对象。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中国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总体覆盖率为80%,与福田60岁以上老年人的覆盖率(81.5%)相当,而福田区基本养老保险总体覆盖率为85.5%,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医保的情况与社保类似,如图9所示,福田区居民的医疗保险主要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简称新农村医保),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所占比例极小。职工医保和新农村医保是医保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共有14.7%的老人没有任何医保,即60岁以上老人医保覆盖率为85.3%,而福田区基本医疗保险总体覆盖率为88.5%。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1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截至2014年底,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5%,因此在医疗保险领域,福田区无论是总体的覆盖率还是老年人覆盖率,均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急需提升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

除此之外,福田区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安居条件。区内城市绿道面积达到48.33公里,公园总数已达106个,形成了10分钟公园生活圈。截至2015年底,福田辖区人均享有公园面积达到13.05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3131.8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6%,PM2.5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远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福田区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生态区”称号,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心城区,也使福田区成为很多深圳老人居住和养老的首选之地。

三、人口老龄化对于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作用

(一)问题提出

在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支出中将承担更重要的责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卫生支出速度将会递增,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逐步提高。即将迈入老龄化时代的福田,面临着医疗卫生支出急剧增长的严峻挑战。科学合理地安排医疗支出,对于推进医疗改革、规划财政预算、保障医疗水平、提升居民满意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患病概率高,人均医疗支出的费用也较高,有研究证明老年人的人均医疗支出是年轻人的3-5倍。何平平(2006)利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医疗卫生费用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显著影响我国医疗费用的增长,徐晓飞(2012)的研究结论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本研究将进一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人均医疗支出的影响机制,阐明人口老龄化对医疗费用支出带来的压力,为今后医疗改革和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启示。

(二)模型构建和变量说明

本研究使用深圳市6个行政区2000年至2015年的面板数据,根据各区统计年鉴中关于财政支出等变量的分类和2015年全国1%人口普查的数据为例,共有观测样本720个。因变量为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增长率,自变量中的老年抚养比为我们主要关注的变量,其他变量为对医疗卫生支出增长率有影响的控制变量,包括老年抚养比、人均GDP增长率、人均劳动报酬增长率、财政支出比重、税收比重和居民参保比重。

人均GDP增长率是反应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人均劳动报酬增长率是反映居民收入状况的关键指标;财政支出比重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反映,是影响政府购买和医疗卫生水平的关键因素,采用财政支出/GDP作为计算方法;政府税收比重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政府税收/GDP作为计算方法;居民参保比重是反映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水平的重要变量,采用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就业水平作为计算方法。

本研究使用面板数据的方法进行分析,其一般模型形式为:

yit=XitB+ci+uit,t=1,2,…T

其中,c;表示不可观测效应的变量(个体效应),是不随时间变化但可以随个体变化的随机变量。当c不随时间和个体的变化而变化时,称为混合模型;当x和c相关时,模型为固定效应模型;当x和c不相关时,模型为随机效应模型。

(三)计量过程分析

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混合模型拟合,回归结果见表2中的模型1;然后进行随机效应模型的拟合,见表2的模型2。在此基础上利用BP检验,结果差异显著(见表3),p值小于0.01,即与混合模型相比,本次样本数据更适合随机效应模型。

然后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见表2中的模型3,使用Huasman检验样本数据更适合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差异显著(见表3),p值小于0.01,即与随机效应模型相比,本次样本数据更适合固定效应。

确定固定效应模型后,进一步检验模型残差是否存在组间异方差和组内自相关。组间异方差我们用WMd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p值大于0.05,即模型不存在组间异方差。组内的自相关检验用F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p值大于0.05,即模型不存在组内自相关。至此,我们的计量模型的参数估计已经完成,模型拟合样本数据效果理想,有效性强。

(四)计量结果解释

固定效应模型显示:老年抚养比与医疗卫生支出增长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且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说明随着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和老龄化的加剧,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医疗卫生支出,这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人均劳动报酬增长率与医疗卫生支出增长率存在负相关关系,人均GDP增长率与医疗卫生支出增长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是相关程度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医疗卫生支出更多受政策影響,而非由个人收入或产出水平决定;财政支出比重、社保比重和税收比重均与医疗卫生支出增长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且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说明这些结果是可信的,也与常识相吻合。税收和居民参保比重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政府财政收入,而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会扩大政府购买或财政支出,从而提高政府医疗费用支出的增加。

四、政策建议

(一)梳理政府权责,制定行业标准

从宏观整体看,目前养老服务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养老服务力量属于政府主导的公建民营机构,大部分社会力量处于积极筹备,寻找人市渠道的状态,少部分已介入市场的养老机构已经开始盈利,其它前期亏损的机构也正处于扭亏为盈的过程中,整体产业态势良好,处于上升势头。为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养老服务业,充实产业服务类型、产品种类,打造多元化养老体系,福田区于2012年发布了《福田区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扩大机构养老规模、创新养老方式和创新养老政策等任务,在制定社区养老服务标准方面,政府应进一步狠抓落实,规范流程,发挥牵头者的作用。

一是厘清政府服务标准,梳理办公流程。积极落实市区两级行政审批“权责清单”改革项目,梳理与养老服务业相关各主管部门权限与职责,即工作制度标准化,缩短审批时限,实现责任落实到人,程序规划到“步”,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养老服务业上下游各类产品生产者、服务提供者营造更舒适的政策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

二是划定政府监管范围与方式。设立监督机构或借助第三方机构,定期对辖区内养老机构、产品或从业人员进行抽查、评级,与政府诚信系统或企业黑名单项目对接,向社会公布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内容等信息,确保老人的服务质量、基本权益得到保障,打造高品质的综合营商环境。

三是制定政府扶持标准。基于国家、省、市的现有政策,形成标准化的扶持政策,如:老人补贴标准,机构扶持政策,社保、医保报销政策以及针对“保基本”、“自营性”、“高端型”等不同层次类型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标准等;界定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承担的免费公益服务与盈利性的收费服务;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答疑解惑,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做出详细说明与指导,对市场起着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制定养老服务业统计指标。根据2014年民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文的《关于开展养老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中的“养老服务业统计指标框架”,建立起辖区养老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并开展统计工作,实时监控辖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找出不足及“价值洼地”,为政府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二)加大政策扶持,引入社会资本

数量庞大的养老床位的投入,需要巨额资金,全部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的方式难以为继。因此,要发挥社会力量建设流程短、效率高的优势,达到扩大辖区养老服务设施规模、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目的。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和补贴力度。福田区可在《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资助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出台相关资助政策,提高资助标准,加大对辖区内民办养老机构的资助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专业养老机构和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尽可能为社会资本兴建养老机构,提供优惠的养老产业用地,降低运营成本。对符合兴建条件的养老机构,将给予一次性床位建设补助;对于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按照实际入住人数和服务人数给予运营补贴;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的,按照收住对象轻、中、重度失能失智程度,运营补贴分别上浮50%、100%和200%以上;对各类日间照料中心、日托站、托老所、社区养(助)老服务站等社区居家型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日常运营补贴。

二是积极探索民间资本创办普惠型养老机构的模式。通过土地规划、税费优惠、财政补奖、股权投资、PPP等方式,鼓励、支持民间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组织和服务团队参与管理运作,逐步实现由政府一手包办向服务外包的转变。加大力度推进福利中心改造进程,通过政府公开采购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运营区福利中心分中心,加快福利中心改造进程,同时激活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实现管办分离。

(三)加强统筹协调,健全保障体系

积极落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统筹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大力支持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发展,尽快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制。

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推动养老社区保险建设,促进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大力发展商业保险,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产业链整合;鼓励保险机构加大高品质的保险服务供给,发展高端医疗保险、家财保险、教育保险等。通过政府财政补贴、保险机构让利和个人购买三者结合的方式,补充没有社保或收入较低的贫困老人的保障。

解决人才引进过程中的老年家属安置问题。对现有的“英才计划”、“福田英才荟”计划进行完善和升级,对于有重大贡献的高级技术人才、领军人才和杰出人才,除了给予重用重赏和优厚条件以外,还应关注其家属老人的安置问题,在落户调档、推荐就业、养老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关照,为其提供便捷高效的民政服务通道和优质的生活保障。

构建基于性别视角的社会养老救助体系,关注孤寡老年妇女这一双重弱势群体的养老问题。根据前文分析,老年妇女普遍存在收入水平低、保障不健全、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等问题。建议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和大数据技术,将辖区内没有收入来源或收入来源不足、符合低保条件的老年妇女名单筛选并报送民政部门,争取实现辖区贫困老年妇女的全覆盖。鼓励社区医院对孤寡老年妇女进行体检,并在常见体检项目以外,增加乳腺、子宫等妇女专项检查项目。对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由政府统一接管,安排在就近的老年服务中心或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四)创新服务模式,推广医养结合

完善“互联网+养老”模式的政策措施。“十三五”期间福田区正着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成为创新环境优良、创新资源丰富、创新团队活跃的“双创天堂”。养老等相关产业应借此良机,在政策制度、管理体制、运营模式的创新,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互联互通、个人信息安全、养老服务产业标准等关键问题上完成突破;深刻把握“互联网+养老”的市场化本质,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等社会资本参与相关领域的开发和竞争;重视人才培养,鼓励创新创业,采取校企、院企合作办学等办法,加快培养、引进一批既懂互联网技术,又熟悉养老服务行业的紧缺人才,为推进“互联网+养老”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目前福田正在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转型升级为“颐康之家”,即打造集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四位一体”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在下一步改革中,应扩充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促使服务机构运营管理精细化,加快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转型升级成养老机构。

除此之外,可以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機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康复疗养机构、老年护理院、老年病医院等,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猜你喜欢
抽样调查面板数据比较
对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结合使用的探究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及对策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