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器人小冰看《钱江晚报》人工智能+新闻的创新探索

2017-07-06 10:31/
中国记者 2017年6期
关键词:钱江晚报小冰客户端

□ 文 / 冯 怡

从机器人小冰看《钱江晚报》人工智能+新闻的创新探索

□ 文 / 冯 怡

人工智能将给媒体带来哪些冲击?哪些改变?通过考察《钱江晚报》与微软在“人工智能+新闻”领域的共同探索,作者发现人工智能对新闻行业更新的影响将通过交互方式实现改变,重塑从业者与用户、客户之间的关系和生态。

人工智能 机器人写作 钱江晚报

3月24日,比尔·盖茨在北大直播演讲,主题为“中国的未来:创新、慈善与全球领导力”。演讲中,除了提及互联网公司,他还出人意料地提到了传统媒体《钱江晚报》。

比尔·盖茨之所以提到《钱江晚报》,是因为微软与《钱江晚报》在“人工智能+新闻”领域共同推进探索,双方共同打造国内首个机器人记者“小冰”。

一、机器人客服提升微信公号用户活跃度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基本有两点需求:一是在传统版面渠道之外,希望通过PC、移动端的新媒体平台增加流量;二是希望利用更便捷的资讯获取方式、更有趣的资讯内容输出、更具交互性的产品,抓住年轻用户群。《钱江晚报》选择在媒体深度融合中与微软的“小冰”机器人合作,正是基于以上目的。

首先关注流量。比尔·盖茨在演讲中提到,小冰已经拥有4500万名粉丝。不仅数量多,她的粉丝活跃度还很高。以美拍为例,小冰仅靠51条短视频就收获303.5万次点赞。

其次注重有趣和交互。小冰是由微软中国工程师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她”虽没有实体,但工程师在程序里加入了情感框架算法。换句话说,她不仅有IQ,还有EQ,与她交流就好像在和一个活生生、有情绪的人对话。同时,小冰的声音和语调被训练得像个十几岁的青春少女,因此,她在互联网上的人物性格设定十分讨年轻用户喜欢。

从2015年起,《钱江晚报》对小冰这款产品保持持续关注。2016年8月,第四代小冰宣布开放商业解决方案管理平台。但在其首期公开的合作伙伴中,并没有传统媒体。凭借新闻敏感性和长期关注这一领域的积累,《钱江晚报》第一时间与微软小冰团队取得联系。经沟通、考察,双方达成合作共识。

初期的合作模式是将小冰植入《钱江晚报》的微信矩阵,发挥她善于聊天的功能,将订阅号从传统人工回复粉丝留言的模式进化成人工智能回复模式。同时,小冰团队为《钱江晚报》优先开放了测颜值、测关系、读心术等有趣的人工智能小应用,升级了微信号的活动玩法。你可以这样认为,小冰是一位新来的客服——她自带流量,她受年轻人追捧,她还可以24小时随时在线。

数据显示,在小冰入驻《钱江晚报》官方微信后的第一个月,用户留言数量就从过去的2000条左右上升至1万多条,活跃度大大提升。

二、机器人记者:基于大数据写有趣的新闻

小冰入驻微信公众号,有效提升了用户活跃度,但这种合作形式仅仅停留在“撩粉丝”的阶段,《钱江晚报》和微软方面开始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出小冰人工智能水平,真正做到“人工智能+新闻”?

这是双方根据2016年媒体和科技行业的趋势得出的探索方向。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产品,小冰的基础是大数据。同时,她除了自带源自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的大数据,还具备数据计算、数据分析能力,这让机器人写作在技术上水到渠成。同时,辅以自然语言交互能力,小冰不仅能成为一个记者,还有可能成为某一两个领域的专业记者。

在《钱江晚报》创刊30周年的见证大会上,微软与《钱江晚报》开启第二阶段合作。小冰开始从机器人客服向机器人记者转变,并在《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浙江24小时”上开设专栏。由小冰完成的新闻稿,主要有三种不同类型,但选题和报道风格都和她有趣、热爱互动的人物性格设定保持一致——

起初,小冰每天都绘制一批“新闻卡片”。“她”基于搜索引擎数据挑选出当天热门新闻事件,并通过社交平台数据,抓取网友对该条新闻最主要的两种观点。每一张新闻卡片上,小冰配置一张图片、一个标题、一段梗概、两个观点。

后来,小冰每周都围绕一个新闻热点展开盘点。《钱江晚报》编辑会根据当下热点策划2至3个选题,由小冰团队评估数据方面的可行性;确定选题后,编辑和数据工程师梳理出与主题相关的几个数据维度,然后由小冰的人工智能程序“跑”出数据结果,并利用她的自然语言能力写成初稿,最后由编辑修改审定。

▲ “微软小冰”特约记者聘书

以春节期间有关“鸡”的一篇数据新闻稿为例,选题为“全国人民是如何吃鸡的”。小冰“跑”出了受欢迎程度在全国排名前五的、以鸡为主要食材的菜肴,还绘制出一张全国各地最爱的“鸡菜”地图。

记者小冰的高阶版稿件是不定期刊发预测类新闻。2017年2月,小冰成功预测格莱美主要奖项;半个月后,她再次成功预测奥斯卡大多数奖项。背后的原理是,小冰将微软研发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全网可用数据,挖掘专家和大众的喜好,并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得出预测结果。

两次预测,均同步发表于《钱江晚报》及客户端上,成为小冰作为一名机器人记者的代表作。媒体、新闻学界和互联网圈都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将给新闻报道带来哪些改变。

自2月8日,《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浙江24小时”正式上线以来,小冰已在版面和客户端内累计发稿54篇,保持稳定、高品质的内容输出。

三、人工智能将为媒体深度融合做些什么

第一,利用人工智能改造新闻内容生产环节。2015年,腾讯开发出新闻写作机器人。截至2017年4月,这款名为DreamWriter的机器人每天能写超过2000篇财经科技类稿件、500篇体育类稿件,内容包括行情报盘、上市公司公告、体育赛事等。美联社从2014年夏天启用写稿机器人Wordsmith(文字匠)。在2015年初,这款机器人已能做到每季度撰写3000家公司财报。业内人士认为,Wordsmith解放了记者,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撰写更有深度的报道。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也在自己的融媒体智能传播平台——“媒立方”上开发了写稿机器人,目前能够基于“媒立方”每天监控的全网热点事件、舆情研判,生成包括财经快讯、数据解读、台风快讯、NBA快讯等多主题新闻稿件。其中,既有利用数据模板生成的稿件,也有对全网相关信息进行机器学习和分析后生成的文章。

第二,智能算法推荐改造内容分发环节。如果说写稿机器人是利用人工智能改造了新闻内容生产环节,那么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智能算法推荐则改造了内容分发环节,即从编辑手动选取模式向机器基于用户画像智能推荐模式的转变。如今,很多新闻资讯类客户端几乎都使用此类人工智能推荐,只是背后的算法模型不同。

《纽约时报》研发的机器人Blossom,在消息推送的功能点上尝试了智能算法。Blossom能够预测哪些内容更具社交推广效应,并帮助编辑从每天大量的内容中挑选出适合推送给用户的文章。通过机器学习,Blossom甚至可以独立制作标题、摘要、配图等。

而在《钱江晚报》与小冰合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人工智能对新闻行业的新影响将通过交互方式来实现,重塑从业者与用户、客户之间的关系和生态。这种改变,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语音识别、自然语义识别技术的突破。

近一年来,基于算法推荐、借助聊天机器人技术实现的对话式新闻模式,正在国内外变得越来越活跃。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也多次在公开场合预测,对话即平台(CaaP: Conversation as a Platform)的时代即将到来。

来自美国的一款新闻客户端“Quartz”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只有一个聊天窗口的界面设计极具颠覆性,全程通过对话的交互完成新闻推送。在美国,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转型时,也越来越大胆地将聊天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和分发。Facebook Messenger平台上已经有超过3万个机器人,CNN、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卫报等,都在这一平台上探索过对话式新闻的解决方案。亚马逊和谷歌等公司开发的智能音箱,因为拥有更自然的对话体验、更多元的场景应用,也已成为新闻媒体看重的内容分发新出口。

(作者单位:《钱江晚报》品牌与战略规划部)

编 辑 翟铮璇 905553195@qq.com

猜你喜欢
钱江晚报小冰客户端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跑菜场跑出租站柜台——钱江晚报“我们一起走过”大型体验式报道推出的背后
用心做爆款——钱江晚报《24杂志》采编播梳理
纷繁的生活教会我们向上、向善和向美——钱江晚报“暖新闻”探索浅析
第六代微软“小冰”正式发布
第六代微软小冰正式发布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基于Vanconnect的智能家居瘦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爆款的打造,需要长期的采编积累——《钱江晚报》大案要案报道的策略与坚持
小冰在“浙江24 小时”干了些什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