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型号风险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2017-07-06 15:01宋江波
航天制造技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项目风险型号管理系统

邵 壮 宋江波 李 洁 魏 平



航天型号风险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邵 壮 宋江波 李 洁 魏 平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100094)

概述了航天型号风险管理系统在型号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建设情况,内容涵盖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与监控等风险管理基本要素。通过系统的应用研究,为航天型号项目管理提供了高效的信息化手段,显著提升了多个型号项目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为项目风险的管控、监测、预警、应对措施提供了量化手段,显著推进了航天型号风险管理模式的变革。

航天型号;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1 引言

航天型号风险管理系统(CAST Spacecraft Risk Management System, CAST SRMS)以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作为理论基础,结合航天型号研制过程中风险管控的成功经验[1],形成了适应航天器产品研制的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型号风险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可为项目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方法保障[2]。

2 建设目标

承载管理思想:通过信息系统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在型号研制中的贯彻和执行,实现风险管理业务流程的全过程管理。

支持广泛识别:全体项目成员以及领域专家均可方便地进行风险识别录入操作。

提供专业分析:依据国际国内风险管理标准以及风险管理实践,提供定性、定量分析评估方法。

评测立体多维:支持风险定期评估、应对措施评估、各类分析监控图表,易于从不同角度快速评测项目风险。

风险宽进严出:以“推送”机制和“抽取”机制结合,促进风险定期评估和关闭,落实型号风险管理员、风险事件责任人、应对措施责任人三层责任体系,划分风险等级,分级管理、分级审批。

支持持续改进:系统支持风险管理业务建模、流程优化、表单定制、分析图表定制、报告生成配置、预警定制、单元格级权限控制。

3 总体架构

航天型号风险管理系统以人员、组织机构信息、风险基础数据库、经验教训作为底层基础数据支撑,结合相应的制度标准体系、人员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针对风险管控的六个功能模块。除此之外,系统与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其他业务系统均打通接口,实现了数据交互。在实现技术上,系统采用B/S模式构建,体系架构上遵循MVC三层架构,做到业务逻辑与程序框架剥离,即分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展示层三层实现,图1所示为系统架构图。

图1 系统总体架构

数据层: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包括人员登记册(组建的型号队伍信息)、风险登记册(型号队员录入的风险信息)以及组织过程资产(经验教训库)。

业务逻辑层:结合风险管理知识理论,主要实现航天型号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功能,从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到控制风险六大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功能设计,并结合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形成风险分析报告。

展示层:系统提供可视化页面供用户完成风险相关工作。

4 系统组成

航天型号风险管理系统由六个功能模块组成。

4.1 环境定义

提供界面进行风险描述属性定义、制定等级标准、评估准则、风险度量模型以及角色定义和用户权限配置。通过环境、规则定义确保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应用于型号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活动。

4.2 风险识别

风险的识别由项目风险管理组全体成员依据权限收集、添加风险事件;也可以从风险库、其他项目匹配提取风险事件;还可以由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将专家识别出的风险(excel文档)从外部导入系统,最终由风险管理员确认发布风险。风险可以通过“风险分解结构”组织和展示。

风险分解结构是依据风险所在的研制阶段以及不同的风险种类而构成的树形结构,类似于工作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能够对规划风险管理提供帮助,起到更快识别风险的作用。本系统的风险分解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风险分解结构

风险分解结构用于“自上而下”开展型号项目风险识别与分析时采用,每个型号在每个阶段都有独立的“风险分解结构树”[3]。风险分解结构在“通用分解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可以依据不同型号、不同阶段的差异进行增、删、改操作。表1所示为固有风险分解结构的前三级。

表1 固有风险分解结构前三级

第1层型号整体风险 第2层技术风险管理风险 第3层技术成熟度技术复杂性接口依赖性技术可行性项目约束性技术状态控制技术测量性范围管理风险进度管理风险成本管理风险资源管理风险质量管理风险采购管理风险沟通管理风险整合管理风险

固有风险存在于型号研制全过程的各个阶段,但随着研制的推进,其权重会发生变化。表2是从产品实现纬度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的通用分解结构框架的前三级,在不同研制阶段梳理可能引发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表2 产品研制风险分解结构前三级

第1层型号整体风险 第2层技术风险管理风险 第3层用户需求分析可靠性设计风险安全性设计风险硬件研制风险软件研制风险试验验证风险地面设备风险AIT实施风险范围管理风险进度管理风险成本管理风险资源管理风险质量管理风险采购管理风险沟通管理风险整体管理风险

初始风险分解结构的建立由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创建,可以逐条添加创建,也可以直接采用系统提供的模板创建,另外还可以复制其他有权限项目的风险分解结构。可由风险管理小组组长授权其他风险管理人员进一步扩展和修改风险分解结构。

针对风险分解结构中不同的风险类别信息,可以添加识别出的具体风险事件信息。对风险事件可以进行基本信息的维护,应对措施的管理,权重的评估以及风险值的专家评估。

4.3 风险分析

系统支持“概率影响分析”以及“进度成本影响分析”[4]。对于具体的风险事件,可由多人完成该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的打分,系统按照一定的算法计算出最终的发生概率值和影响程度,并得到该风险事件的风险值。

4.4 风险应对与监控

风险应对与监控是对型号研制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针对航天器研制过程中记录在风险登记册中的风险,需要进行风险再识别,从风险登记册中删除转化为问题的风险,并记录在问题日志当中,同时注意次生风险和残余风险。通过对风险的定期分析评估,检查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的差异,对那些新出现的以及预先制定的策略和措施不见效或随时间拖延而发生性质变化的项目风险予以重点关注。

a. 风险应对

可以针对每条风险信息添加多条应对措施,应对措施有优先级的差别,应对措施有“风险发生前”和“风险发生后”之分[5];针对“风险发生后”的应对措施只有当风险事件发生时才去激活这些应对措施;每条措施都有预期的效果,如果奏效会带来的风险值下降程度。

b. 风险监控

项目风险管理小组定期组织进行项目风险评估,例如每月一次的风险重评、对已识别风险进行再评估、识别新风险事件等等。风险责任人、应对措施责任人在个人工作台能看到自己的相关风险事项;系统支持风险清单生成,风险排序、风险树生成、不同条件风险事件筛选、输出等;提供瀑布图、雷达图、风险矩阵生成,通过风险矩阵可以查看风险详细信息。

c. 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功能的主要手段是使“重点风险”变色预警,根据设定的承受度,当有风险项的风险值超过承受度时报警。另外还支持风险等级提升邮件预警等。

d. 风险关闭

系统提供严格的风险关闭确认功能,不同等级风险关闭审批级别不同。对于高等级风险需要三级审批,通报主管部领导;对于低等级风险由项目风险管理员确认关闭即可,通知型号负责人。

4.5 统计分析

型号风险管理人员可以依据权限查询相应的风险统计信息。就单个型号而言,统计分析信息包括:指定型号的风险清单;指定风险的变化趋势图;按类别的风险比例分布情况;对于型号各阶段开始时识别出的固有风险,能够用“网状图”进行对比显示。

对于多型号风险统计分析信息包括:按类别的风险分布情况;风险矩阵,即采用概率和影响矩阵的形式,在每个矩阵区域显示相应的风险数量,并通过超链接的方式查看对应的风险详情。统计查询结果能够支持结果导出,支持生成各类报表。

4.6 报告输出

型号风险管理人员可以依据权限定义查询相应的风险统计信息并生成风险分析报告。

5 系统应用情况

系统的应用流程如图3所示,具体说明如下:

图3 系统运行流程

a. 进行风险规划,制定风险识别准则、建立指标体系;

b. 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组成员在系统中录入或者从其他系统中提取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如果确认为风险事件则添加到风险登记册,否则作为项目风险知识库,后续再做评估,专家识别出的风险事件可以直接通过excel方式导入系统风险登记册;

c. 风险定性分析;

d. 风险定量分析;

e. 制定风险应对措施(评定优先级、区分发生前措施和发生后措施);

f. 风险发布;

g. 不需要制定应对措施的风险则直接发布;

h. 对于风险预防措施进行应对措施发布、执行和关闭;

i.风险如果发生,发布“风险发生后应对措施”、执行、关闭;

j. 风险未消除,则定期进行再评估,同时对应对措施有效性进行评估,并保留历史应对措施记录;

k. 若风险消除,则关闭风险,风险事件管理结束;

l. 监控风险进展情况,随时生成风险报告。

6 结束语

航天型号风险管理系统建成多年,针对如何将系统应用最大化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运行经验和样本量,可供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进而形成风险管理知识库;最终建成一个总体、分系统以及单机各业务管理体系全员共同参与、适应航天器产品研制的风险管理平台,能够辅助风险管理者探索出一种适应于复杂产品研制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模式,帮助形成具有航天特色的型号风险管理体系。

系统架构灵活,界面和功能多基于配置实现,易于扩展定制。不仅是从事航天型号风险管理的优秀平台,在财务、运营等全面风险管理领域也具有推广价值。

1 钟海波,陈明晖. 型号产品研制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 价值工程,2016,35(22):15~17

2 赵小津,王卫东. 航天科研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估[J]. 科技创新导报,2014(20):19

3 王念,刘济洲,王友渔. 航天科研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与评估[J]. 项目管理技术,2015,13(7):119~124

4 叶振信,李新兴,阮征,等. 航天型号研制阶段“四维度”风险管理实践. 质量与可靠性,2016(4):18~23

5 余国辉. 航天企业科研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1):29~30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 for Aerospace Projects

Shao Zhuang Song Jiangbo Li Jie Wei P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94)

This thesis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risk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aerospace project management. This thesis covers the four basic elements of project management: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analysis, risk response and risk control. Through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system, efficient information method is provided for multi-project risk management ability significantly. It provides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the controlling, monitoring, warning and responsing of risks. Therefo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erospace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mode is promoted significantly.

aerospace projects;project management;risk management

邵壮(1985),工程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研究方向:管理信息化。

2017-04-27

猜你喜欢
项目风险型号管理系统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基于ISM模型的EPC项目风险网络分析
浅析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航天型号批生产管理模式的思考
型号产品配套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航天企业集团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刍议
航天型号全要素管理的初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