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腹中可装炭火的铁壶,既可取暖又可泡茶,这样的新鲜玩意儿,他收藏了几百件!

2017-07-06 01:38
大观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汽锅马家紫陶

近些天,总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到正义坊后的马家大院参观云南茶壶、汽锅的收藏展。

这些藏品都来自于主人刘光淮。

刘光淮十几年前开始收藏云南题材的古董茶壶、汽锅。目前在马家大院展出的几十只器具,产出的时间大概从清早期到民国时期,是他目前几百件藏品中的一部分。

一件古董一个故事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一参观了展出的藏品。

一把刘光淮在茶马古道上收到的铁质茶壶吸引了我们的注意。铁壶中空,可以直接放炭火,而炭火周边的壶体则可以盛水,这样一来,一把壶既可以泡茶又可以取暖。

而另外一把出自云南大理剑川的陶壶造型也别有亮点。这把壶同样个头不小,没有壶盖且壶口较大,壶口处还有一圈花纹。据刘光淮介绍,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加水快、凉水快;而壶嘴开口细小,能做到有效控制出水量,他猜测,这样的大口壶一般在学生众多的学堂内比较常见。

除了材质、造型各异的壶之外,刘光淮还收藏汽锅。

一件产自玉溪华宁窑的“锅中锅”汽锅极其少见——大的汽锅里面还隔出了一个小的汽锅。古人的智慧尽在其中,可以将珍贵的食材,如药膳,放入小汽锅中,连带外面大汽锅中的食材一起烹饪。刘光淮说,这个汽锅的珍贵之处除了设计别具一格,它的烧制也很复杂。汽锅里外两层对烧制温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然而却要整体成形,精巧的工艺令人赞叹。

另外,展品中还有由紫陶工艺大师向逢春(1895—1964年)所制汽锅,仿齐白石大师写意花鸟的双耳汽锅做工古朴雅致;向大师所制的国民党校官赠飞虎队援华尉官的汽锅,将一段难忘的岁月呈现在了参观者眼前。

“我收藏这些茶壶和汽锅的初衷更多来源于它们背后的故事,很些老物件都是我从各地淘回来的,它们身上带着云南旧时光里的老故事,应该回到这里。”刘光淮说。

倡导手作

刘光淮之所以将自己的展品拿到马家大院展出,一方面是因为他和这里主人私交甚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想在机器加工越來越兴盛的当下,呼吁一种手作精神。

“其实初略来说,如今的很多壶看起来壶嘴、壶盖顶和壶把是一条直线的,其实你仔细观察,就是这一简单的细节也是不确定的,它们未必真的在一条直线上。而老的茶壶大多能做到了这一点。”

刘光淮说,据他所知,在古代,一位紫陶名家制作一把壶大概需要一到三年的时间,而如今的紫陶手艺人大多一年就能生产好几十把壶。从所花时间的长短上就能看出古代紫陶壶和现代紫陶壶的差别。

并且,很多古代的器具都是订制的,它们身上承载的情感价值更高于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商品属性。一些壶放在文房里用,一些壶放在客厅里用,一些壶是送给长辈的,一些壶是送给挚友的……这些都是刘光淮热衷于收藏老物件更甚于当代物件的原因。

云南茶壶的时间史

刘光淮收藏的茶壶多达几百件,收藏的价格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这些出自云南不同民族地区、不同时期的作品也诉说着云南茶壶的时代特点。

他认为,总体来说,明代的家具是中国历代家具的典范,见解、大气,现在的很多当代家具设计都在仿照明代家具。明代的茶壶也是历代茶壶的典范,它们的外形更加端庄和周正。

明代以后,清代开始,满族的审美和汉族的审美开始融合。大量的民俗雕花开始出现,这些特点也沿袭至今,如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很多紫陶茶壶上大量的彩绘或是雕花。

而很多茶马古道上用的壶也是这次展出的亮点,它们既美观又智慧,更重要的是说明着云南茶马古道岁月的悠久,是云南茶文化记忆的独特载体。

“当然云南的茶壶和汽锅很难有一个简短、准确的时间发展总结性概述。我们展出,就希望每个参观的人都能有自己新的感悟。”刘光淮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汽锅马家紫陶
鲜美省事的汽锅料理 锁住营养原汁原味
唱着影子之歌(二首)
建水紫陶研究: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紫陶作品
在云南吃汽锅鸡
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
炊具与食材:云南建水汽锅鸡的特色探析
汽锅鸡,暖身又暖心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谈关键词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