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2017-07-07 00:57韩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6期
关键词:杂合初筛耳聋

韩峰

620500仁寿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新生儿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韩峰

620500仁寿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方法:收治近几年本院接受听力筛查的正常健康新生儿。结果:听力初筛通过率97%。新生儿线粒体12SrRNAc.1555 A>G、c.1494 C>T、GJB2基因35delG、167delT、176-191del16、235delC、299-300delAT、GJB3基因538 C>T、547 G>A的位点阳性率3.9%(39/1 000)。听力、聋病基因和两者联合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1.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可以发现高危耳聋新生儿。

新生儿;听力;筛查

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始于1964年,随着听力筛查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听力筛查的众多不足,部分新生儿出现迟发型听力损失。2007年我国开始试点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我院承担本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本文将近几年我院新生儿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近几年本院接受听力筛查的正常健康新生儿,男450例,女550例。

入选标准:①新生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自愿参加试验。

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者。

听力筛查:设备及时间: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初筛时间为出生后的3~5 d。复筛时间为出生后的第42天,未通过者出生后6个月再次检测。方法:①初筛:首先清理耳道分泌物,给予DPOAE筛查,未通过者42 d后复筛。②复筛:DPOAE联合AABR。③随访:由医生进行跟踪。④诊断:第2次复查未通过者,3个月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仪结合声导抗进行测试。V波反应阈≤35 dB 2~4 kHz区间听力正常。分为轻度(V波的反应阈=36~50 dB)、 中 度 (51~70 dB)、 重 度 (71~90 dB)、极重度(91 dB以上)。⑤确诊6月龄进行诊断,采用ABR、听性多频稳态反应及声导抗。

聋病易感基因:采集足跟血,涂于耳聋基因采集卡上,涂满3个血斑为合格血片,送基因检测中心。筛查位点 12SrRNAc.1555 A>G、c.1494 C>T、 GJB2 基 因 35delG、 167delT、176-191del16、 235delC、 299-300delAT、GJB3基因538 C>T、547 G>A。

结果分析:①分析1 000例新生儿筛查结果、突变位点。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中文版进行统计,样本率采用χ2检验。

结 果

筛查结果:1 000例新生儿中,初筛通过者970例,通过率97%,30例初筛未通过者复筛通过12例,未通过18例。3月龄时进行诊断。ABR120dBnHL双耳未引出1例,GJB2 235delC纯合突变;ABR左耳70,右耳85 1例,耳聋基因正常;ABR阈值左耳55,右耳50 1例,GJB2 235delC杂合突变;1例左耳ABR60dBnHL,右耳正常,耳聋基因SLC26A4 IVS7-2 A>G杂合突变;右耳ABR45dBnHL1例,耳聋基因GJB2299-300delAT杂合突变;耳聋基因GJB2235delC杂合突变4例;SLC26A4 1226 G>A杂合突变1例;GJB3 538 C>T杂合突变1例。

突变位点:1 000例新生儿进行线粒体12SrRNAc.1555 A>G、c.1494 C>T、GJB2基 因 35delG、 167delT、 176-191del16、235delC、299-300delAT、GJB3 基因 538 C>T、547 G>A等的位点检测,总体阳性率4.8%(48/1 000)。

听力和聋病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听力、聋病基因和两者联合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4.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研究指出早期发现新生儿先天性耳聋儿并且进行及时干预,可以促进聋儿语言发育。随着遗传学的迅速发展,耳聋遗传高危因素逐步被发现,如12SrRNA、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

1 000例新生儿中,初筛通过者970例,通过率97%,30例初筛未通过者复筛通过12例,18例未通过。DPOAE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99%和70%。ABR灵敏度可达到100%,特异性94.0%。两者检查手段在新生儿筛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对迟发性耳聋的诊断仍存在缺陷[2]。

严重听力损失的儿童遗传因素占比约71%,有学者指出新生儿采取耳聋基因检测,其中60%医生的高危儿可以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损失、迟发性语前听力损失。GJB2基因定位于13qll-ql2染色体上,已经发现100多种的GJB2突变位点,如错义突变、剪切、移码。有美国学者对GJB2基因突变儿童患者进行随访2年,结果发现患儿听力出现不断下降趋势。散发性耳聋患者中GJB2基因突变占13.63%[3]。

SLC26A4也是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的遗传学病因,与前庭水管扩大及Pendred综合征密切相关。SLC26A4的c.919-2 A>G杂合携带与相同基因配偶结婚所生的后代需要随访,后代发生听力损失概率为25%。但目前仍有众多耳聋基因未被确定,听力筛查在临床中仍有重要地位。

线粒体DNA突变与遗传性耳聋密切相关,线粒体聋约占遗传性聋的1%~2%。对于mt12SrRNA m.1555 A>G突变的听力正常新生儿,耳蜗和前庭细胞产ATP减少,线粒体内的脂类、核酸受损,启动细胞凋亡程序,最终表现为听力损害。若抗菌药物中使用氨基糖苷类,有75%以上概率出现“一针致聋”,可见GJB2基因筛查的重要性。

表1 听力和聋病基因联合筛查结果(n)

[1] 袁慧军,姜泗长,杨伟炎,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1555G点突变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13,33(2):67.

[2] 郑文波,罗建红,郦云,等.中国人语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GJB2基因的突变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3,38(10):610.

[3] 赵亚丽,李庆忠,翟所强,等.国人前庭水管扩大患者SLC26A4基因的特异性突变[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14(2):93.

Analysis of screening results of hearing and deafness susceptibility genes in newborns

Han Feng
Rens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6205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bined screening results of hearing and deafness susceptibility genes in neonates.Methods:We collected the normal newborns with hearing screening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Results:Hearing screening rate was 97%.The positive rates of 35delG,167delT,176-191del16,235delC,299-300delAT,GJB3 gene 538 C>T、547 G>A in the mitochondrial 12SrRNAc.1555 A>G、c.1494 C>T,GJB2 gene of the newborn were(39/1 000).The positive rate of hearing and deafness genes and their joint examination were respectively 3%,1.8%,and 0.5%,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of hearing and deafness predisposing genes can be used to detect high risk infants with hearing loss.

Newborn;Hearing;Screening

10.3969/j.issn.1007-614x.2017.16.76

猜你喜欢
杂合初筛耳聋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从翻译到文化杂合——“译创”理论的虚涵数意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